让“小”古文传承“大”文化
——小古文在文化自信中的教学价值与策略

2023-03-21 21:58刘吉才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者古文字形

●刘吉才

统编版语文教材进一步优化选文,显著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一共编排了129 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小古文共14 篇。小古文已经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培养,将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的第一个方面,并明确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小古文创作于年代久远的古代,记载着古人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小古文不仅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也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自然成为小古文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实现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跃升。小古文在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具有天然优势。小古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化认同起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从小落点起步,体会字形美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2001年1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汉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记录符号,大到著作、文章,小到书信、便条,都离不开汉字的书写,汉字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汉字不仅是一种记录符号,还是文化的载体。从古代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历经数千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字还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字就是一幅画面,一个字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字还是一段故事。实现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觉,首先要从认识汉字起步,从学习字形、了解字义开始,聚焦汉字这个小落点,增强汉字学习的自信。

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者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字形演变入手,感悟汉字之美。首先初读正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读准课文的字音,初步体会汉字的音韵美。其次再读明字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历史,识记字形。如“戎”字,学生通过观察字形的演变,发现“戎”字是由“戈”和“甲”组成,顺利记住了字形。最后三读悟字义。引导学生围绕汉字的字形,在观察字形中了解字义,感悟古人造字之巧、意蕴之妙。如“走”字,让学生观察小篆的写法,想象一个人奔跑的样子,在回顾历史中准确把握汉字的字义。

汉字既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也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从了解汉字开始,在观字形、析字义中深入探究汉字的深厚意蕴,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是观字形。汉字是象形文字,也是目前仅存的仍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先人在造字时,大多通过描摹事物形状的方式来表达意思。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富有美感。我们常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了解汉字,要从研究字形开始,从中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聪明智慧。可以研究字的起源。汉字一般都有较为清晰的起源。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资源,了解汉字的起源,充分体会先人造字的初衷,感受他们杰出的智慧。也可以研究字形演变。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汉字的形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汉字,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规范的简化汉字。了解汉字的形体美,必须把视线拉回到汉字的初始阶段,沿着汉字的演变过程,弄清楚汉字的字形变化。

二是析字义。作为目前唯一仍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言简意赅,表述准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了解汉字,需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字形的基础上,探究字形背后的深刻内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由形生义。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一般都能从字形层面窥见汉字的基本意思,由形生义也就成为了解汉字意思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特点,在对字形的深入剖析中,由总到分,分总结合,既有对部分的认知,更有对整体的把握,从而准确了解汉字的意思。可以由境悟义。作为汉语的记录符号,汉字一般都是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表达意思。而且,一个汉字经常有几个意思。要准确了解意思,需要结合汉字所在的具体语句。由境悟义也就成为了解汉字意思的主要方法。要引导学生将单个汉字放回到具体的语句中,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体会汉字的意思,实现对当下汉字意思的精准解读,从而体会汉字表达的精准、巧妙。

二、从小切口推进,感悟表达美

小古文深受人们喜爱,被广为传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精巧的构思、精当的表达。在久远的时光传承中,古人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对表达方式的改进、表达技巧的推敲,都让小古文在表达上日臻完善,许多语句甚至已经成为千古名句。我们学习小古文,除了了解内容,感受古人生活,还需要通过小古文,在品味语言、揣摩表达中去深入体会古人的表达技巧,感悟小古文的表达美,从小切口推进,增强表达的自信。

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教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表达,体会小古文结构的精巧、用词的精当。首先扣字知义。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对故事有个基本内容的把握,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尤其是“通”的古今异义和“练”的词性活用。其次抓段明序。引导学生圈画能概括故事的词句,也就是短文的中心句,体会总分句式在小古文中的基本应用。最后品文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古今内容的对照,如古人只用33 字写的故事,现在要用100 多字才能写清楚,在古今对比中初步体会小古文语言的简练、准确。

小古文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洗礼,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内容的深邃,还因为表达的巧妙。仔细研读小古文精巧的构思、精当的表达,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学习小古文,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充分体会小古文的结构之美、表达之妙。

一是寻结构之美。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小古文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但常常构思精巧,充分说明小古文的作者匠心独运,善于谋篇布局。要引导学生将小古文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既着眼文章整体,又聚焦重点词句,充分体会小古文的篇幅小、结构精。或找出最能概括内容的文眼,找到对话的突破口;或理出故事讲述的基本顺序,整体把握故事内容;或拎出文章表达的结构方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二是悟表达之妙。古人历来非常重视咬文嚼字、谋篇布局。贾岛推敲的故事流传很广,字字推敲、句句苦吟,充分说明古人对铸字炼句的重视程度。细细品读小古文,就会发现,这些表达精当巧妙之处随处可见,无不为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所折服。有的句式整齐,彰显气势。小古文大多语言工整,句式整齐,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作品。或排比,增强气势;或对仗,工整精当,让人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彰显出小古文的气势。有的巧用修辞,凸显功力。为提高表达效果,古人匠心独运,巧妙构思,常常巧用修辞,让人拍案叫绝。或使用倒装,突出重点内容;或借助谐音,增强表达效果,让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凸显小古文的无穷魅力。

三、从小情境深入,触摸人性美

小古文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古文蕴含的丰富的精神美。小古文创作年代久远,内容一般以短小精悍的故事为主,主要包括古代名人故事、寓言神话故事以及其他育人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大多数故事都和人物有关,都包含着对人性美的赞美,具有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人格力量。一是人物的品格美。如精卫的坚持不懈、车胤的勤奋刻苦、伯牙的重情重义。二是人物的智慧美。如司马光的聪明才智、王戎的善于观察、杨氏之子的巧妙应对。这些闪现人性美的古代人物,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习小古文,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崇高的品格,从小情境深入,触摸古人的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种子,增强精神的自信。

执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细节,感悟人物形象,触摸人物品质,体会人性美。首先读文明特点。引导学生细读故事,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特点。其次复述想细节。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展开合理想象,将体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想具体,让司马光的形象饱满起来,进一步体会人物之睿智、方法之巧妙。最后拓展树形象。教者适时补充司马光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司马光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就,和他小时候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特点密不可分。在资料的拓展中让司马光形象高大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入选教材的小古文,不仅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而且故事引人入胜、形象生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其中蕴含着的人性美,更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穷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学习小古文,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走进人物,悟精神,践行动,让人物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是立足故事品。小古文中的故事大多和人物有关,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品格高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这些人物的高尚品格,与故事内容紧密相连,需要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立足故事,深入体会人物的人性美。可以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是和课文语句连在一起,借助具体语句来表现的。要引导学生将人物和语言进行勾连,尤其是最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关键语句,应仔细研读,深入体会,让人物品格从语言中生长出来。可以抓住重点细节想象。小古文内容短小,语言精炼,对许多细节描写一笔带过,而这些细节描写往往是最能体现人物品格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围绕细节描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真正从课文中立起来。

二是丰富内容悟。小古文内容简短,一般只是人物生平的一个片段、一个细微的掠影。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要深入、全面走进人物,还需要进行适度拓展,引导学生从更多的维度、更大的视域去解读。这就需要教者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背景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丰富认知,深入解读。可以完善背景资料。故事的发生总是和一定的背景资料连在一起的。小古文受到篇幅的限制,一般对背景交代得很少。教者要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这方面的完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过程,深入走进人物,感受人物的高贵品格。可以补充相关故事。小古文介绍的一般都是古代名人,发生在这些名人身上的故事很多,课文讲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和课文类似的古代其他名人故事也有很多。这些都给教者进行拓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这类故事拓展,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了解更多的古代名人,建构对古代名人群像的初步认知。

四、从小主题切入,传承文化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小古文创作于古代,流传千年经久不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古文中包含的文化因子。一代代中国人在诵读古代经典中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国人的自信,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学习小古文,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蕴藏在文字背后的厚重文化,从一个个小主题切入,串起一根文化之线,让传承千年的文化因子在学生心中生根、生长,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形象背后的可贵品质,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首先概括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意思的基础上,说说精卫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体会精卫坚忍执着的品格。其次体会人物品质。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看看从哪儿可以读出精卫的坚忍执着,在想象填塞东海的细节中,让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传承人物精神。引导学生搜集古人坚忍执着的故事:尝遍百草完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司马迁……由此体会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小古文入选小学教材,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更在于借助小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体会古人的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实际上,小古文历经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正是精神的生生不息、文化的一脉相承。由此,小古文学习要扛起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进入具体情境,在讲述中内化,在表达中传承,用实际行动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是在讲述中内化。入选教材的小古文大多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同时,这种呈现方式也给学好小古文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教者要从小古文的这种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情境讲好故事,在讲述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把握讲述基点。课文是故事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讲述故事的基本出发点。要引导学生紧扣故事内容进行讲述,而不是脱离文本,搞随意发挥。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述前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沿着故事发生的基本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讲述。要优化讲述过程。讲述故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也是讲述者对故事的再创造。教者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对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进行再创作,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到故事情境,展开合理想象,让重点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故事更引人。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在讲述过程中予以适当补充,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二是在拓展中传承。小古文故事通俗易懂,内涵深刻,贴近学生实际,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极好载体,更是传承文化的极好抓手。教者要从小古文的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用好、用足这一资源,以课文为基点,向前拓展,向后延伸,串起一根文化之线,发出中华文化的强音。首先要明确拓展主题。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聚焦,内涵深邃。一般每个小古文都有一个清楚的表达主题。实际上,作者是在借助故事内容,告诉人们一个明确、浅显的道理。如果把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古文对照起来看,可以发现小古文的主题相对统一、前后衔接。这就要求教者要从文化传承的实际出发,紧扣课文实际,明确拓展主题,找准传承的主线。其次要明晰拓展序列。小古文创作年代久远,不同的小古文又是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联系着的。同一个主题往往在不同的小古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条清晰具体、前后衔接的表达主题。这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烙印所在。教者要注意以小古文为基点,向前、向后拓展延伸,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文化主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叠加、强化主题,让传承千年的文化因子生根、生长。

文化自信培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担负的重要使命。小古文学习作为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方式之一,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有重要意义,也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小古文学习实际出发,从小落点起步体会字形美,从小切口推进感悟表达美,从小情境深入触摸人性美,从小主题切入传承文化美,就一定能提高小古文的教学效率,夯实文化根基,让小古文成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教者古文字形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