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供给侧发展模式探究

2023-03-21 16:02张陈继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背景供给新能源

张陈继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1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现状

1.1 基础建设持续推进

近年来,伴随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新时期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碳中和背景下,联系新能源产业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我国基础建设持续推进,与以往相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结合全口径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水电装机容量接近4亿千瓦,核电接近5万千瓦,火电接近13亿千瓦;依据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数据统计来看,其容量将近10亿千瓦,且增速保持稳定;根据装机增长速度来看,我国火电装机在2020年的安装量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升[1]。此外,太阳能、电能和风能的发电装机安装量也实现了“量”的突破;虽然水电装机量增速减缓,但与往年相比依然在增长。此外,结合电能生产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传统发电设备装机量有所减少,但是新能源发电机装机量持续上升,光伏、水电等发电设备装机量依然位居世界第一。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发现,各类新能源基础建设量大大增加,增速相对稳定,与往年相比更是实现了“质”的突破。此外,国家电网在调度范围内的累计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也取得了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基础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也伴随着部分不利因素,例如,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发电设施的产能相对过剩。由此,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应当联系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1.2 生产端产能过剩

新时代背景下,能源的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现阶段重点。联系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实际情况来看,生产端产能过剩导致新能源受到制约[2]。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提升,但是其实际应用量却并未取得突破。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早在2016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便已接近3500万千瓦时,总量更是超过7700万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在国家电网调度范围之内的太阳能和风电装机也超过2亿千瓦时,已经成为居于第二位的我国电能来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区位不同,风电装机容量和利用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而新疆和甘肃等地区的风电利用率则相对较低,不足国家平均水平;山东和江苏等省份的风电设备利用率相对较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3 消费端弃能比例严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新能源产业成为新时期重点关注领域。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新能源产业模式难以与新时期产业要求相对应,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应当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供给端改革,突破传统模式的约束,为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新能源产业在消费端弃能比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新能源产业供给端模式的优化受到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在新能源消费端的弃能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根据相关部门对风能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仅在2010~2015之间,我国弃能量便已接近1000亿千瓦时,这一数据接近于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座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就2015年弃能量来看,我国已接近350亿千瓦时,弃能量的居高不下,不但在经济层面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严重不利于新能源产业推广。除风能外,在光能和水能等方面的弃能量也居高不下,造成了能源浪费状况突出[3]。例如,根据2017年我国弃能量的统计数据来看,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仅一季度,我国风能弃能量便已接近150亿千瓦时。此外,根据我国2011~2017年间的数据统计,风能弃能量已超过1500亿千瓦时。产能过剩的现象相对来说,依旧十分严重。

2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碳排放总量大 减排任务艰巨

就现阶段新能源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碳排放总量大,导致减排工作的推进受到诸多制约,严重影响新能源产业。具体而言,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在碳排放控制层面的难度相对较高。为了保障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应当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然而,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能源结构相对单一,短期内部分高耗能的产业难以彻底完成能源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能源产业受到影响。

2.2 新能源竞争优势不足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以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但是,就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新能源竞争优势不足,导致新能源企业受到制约。具体而言,我国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时间较晚,产业研发基础相对不足,在资金层面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部分落后于其它国家[4]。此外,我国在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亟需取得突破,对新能源的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能力稍显不足,由此造成我国新能源企业关键技术竞争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新能源产业。另外,部分互联网行业需要提高对碳中和的认识,积极推动新能源企业。毕竟从长远来看,积极与互联网结合会提升新能源企业的竞争优势。

3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优化策略

3.1 构建微网分布式的供给侧空间布局

近年来,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问题已成国家建设的关键领域。为了推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供给模式的优化,应当突破传统模式的约束,构建微网分布式的供给侧空间布局,为新能源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不管是新能源产业的消费端或是生产端,都呈现出分布的趋势。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需求增长重点,也将会逐渐由工业领域向民用转变[5]。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了与社会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可以构建微网分布式的供给侧空间布局,尽可能地降低消耗成本。如果忽视新能源消费和生产端的分布特征,仍然沿用传统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模式进行推进,很有可能导致成本的集中投入的大幅增加,不利于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成长。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对新能源的供给端模式进行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因素是其资金多半由国家进行补贴。但是,随着新能源产业化的持续推进,传统供给端显然无法与新时期的要求相对应。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供给模式的优化,应当构建微网分布式的新能源供给侧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为新能源产业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3.2 推动网络节点式的端对端信息流动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推动网络节点式的端对端信息流动。由于新能源产业自身特性的影响,保障信息双向流动成为今后的建设重点。在未来,新能源产业的供给端不再有明确的区分,各个网络节点都可以成为信息和能源的供给端。作为生产端,能够及时结合消费需求调整生产方向;作为消费端,也能够结合能源产量对消费数量等进行调整。通过供给端信息的实时交互,可以及时对能源的消费和生产情况进行调节,尽可能地降低冗余产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消费效率的提升。此外,通过促进信息与能量的双向互动,能够进一步突出新能源清洁环保的特性。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因此,推动网络节点式的端对端信息流动,能够有效实现二者的交流互通,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供给端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必要支撑,对促进新能源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3 实现利益分享式的商业价值共创

近年来,能源问题已成国家与社会建设的关键。碳中和背景下,传统新能源产业供给模式难以与新时期目标相对应,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供给侧发展模式改革,可以结合新时期要求创新产业模式,实现利益分享式的商业价值共创,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新能源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其最主要手段,是推动能源信息开放性与消费导向性及其双向互动性。具体来讲,倘若能源生产者在满足自身需要外,仍然存有多余的能源,可以将这一部分能源向其它消费者进行输送[6]。这样一来,能源系统既降低了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同时也为端对端分布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推动新能源消费端的智能化,应当充分联系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平台的构建,积极推动与市场和信息资源的融合,最大限度地为各节点提供必要的便利,为价值共创模式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另外,由于新能源行业涵盖的要素相对较多,表现出了多层次、跨区域的特点。因此,未来新能源行业应当加强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信息结合的优势,结合其它国家经验,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尽可能地为新能源行业提供相应的支持。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代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公众环保意识愈发增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目前的重点。为了推动能源可持续利用,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的约束,积极推进对新能源产业的研究。就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提升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能源产业。由此,应当加快新能源产业供给侧发展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微网分布式的供给侧空间布局,以及推动网络节点式的端对端信息流动等方式,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供给侧发展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背景供给新能源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