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阳
(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徽 安庆 246000)
工业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随之提高,但从生态效益角度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工业生产大多伴随着环境污染,如果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自生态环保理念提出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为了生态环保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综合性分析。
大气污染作为生态环境污染中把控难度大、治理任务重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从交通出行、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借助政策法规、技术研发等手段,力求降低大气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仍需对相应的技术手段、政策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大气污染的治理和控制的效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气污染需要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以便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重污染天气,防止大气质量不良反应的出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落实,可以让预防性治理措施得到落实,构建出效果突出的环保机制,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进一步扩散,为大气污染治理常态化运行提供基本支持。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监测工作也在不断落实,污染治理工作逐渐趋向规范化、信息化、数据化,相应的治理工作也能按照不同层级进行控制,治理综合性增强。尤其是借助相应的检测设备,能够科学地判断大气污染程度、主要污染因子以及具体分布情况,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和治理质量。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融入计算机技术、云数据运用技术,完善监控布点,以此才能够确保监测工作稳定高效地落实,让环境监测质量得到真正地提高。在环境监测社会化、市场化背景下,污染治理工作必须要得到重视,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切实提高环境污染成本,溯源污染责任,从而强化污染治理效果,确保相应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借助智能化设备、大数据设备能够打造出完善、规范的数据采集跟踪机制,最大程度减少了大气污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生态环境负氧离子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分析大气环境中的污染成分,PM2.5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在采集器、传感器、气象数据等软件的辅助下,可以实现实时性的大气环境数据分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难度在于溯源和排查,但在特定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辅助下,能够精准高效地完成识别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治理工作效率,为治理工作提供核心数据。比如:工业园区内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加强对这一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监测格外关键,其中,含硫化合物是重点监控之一。为此,工业园区采用了红外吸收光谱法,借助相应的检测仪器,针对含硫污染物进行全面调查,并且根据测量结果,持续优化调整防护治理措施,有效避免了硫化合物等污染物对空气环境的破坏。
在落实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法力度,优化评价机制,结合相应的数据内容,确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从而对地区大气环境进行精准评判。在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质量管理问题格外关键,科学的管制、精确的评价,有助于打造出效果优、质量好的环境修复技术和治理方案。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辅助下,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大气污染存在的污染因子和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执法力度,相关企业也可以针对自身生产情况,调整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技术。只有让治理措施、监管手段、执法力度等方面工作不断落实,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监控技术得到更好地应用,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指标的确认尤为关键,根据具体数据制定出科学、有效化控制指标,帮企业实现长期目标。如:某地区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级别,对应黄、橙、红三个级别,逐步落实污染防治工作,打造大气污染监测网络,以此确保相应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
由上可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主要任务是要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根据相应的数据,对生产活动、生活活动进行恰当的改变。不仅如此,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能够打造出预防性污染治理措施,及时排查污染原因,以此让环境危害程度大幅度降低,有效预防污染问题。
在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防治工作中,应该打造出立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监控体系,移动设备在环境监测技术中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也更加全面。利用无人机、飞行器等移动设备进行监测,这种工作方式是将无人机、飞行器送入平流层,在机身上安装专门的监控装置,从大气中获取空气中的污染物。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体实时监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可以获得非常准确的空气质量指数,为以后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也会通过在交通工具、工业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检测仪器,完成监测工作。或者在指定的位置进行空气环境监测。需要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根据风向进行实时移动,而当风力太大的时候,污染物就会被吹走,所以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位置的风速和风向。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激光雷达、监控机器人等设备也可以引入到大气环境监测中,以此提高监测水平,实现监测网络的全覆盖。这种移动式检测设备能够对监控区域实现有效监控,对环境实现高效保护,让检测技术先进化,弥补传统检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以无人机这一移动设备为例,无人机在大气中的动态监控,主要监测对象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实时记录空气中的SO2、臭氧等污染物,并与以前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控制无人机采集空气中的污染样本,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被测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然后,通过与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区域空气污染治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误差[1]。
在过往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中,遥感技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和频段光度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分析出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处理。卫星遥感监测的目标范围很广,包括温室气体、干湿沉降、空气中的臭氧等。目前,该技术的基础是利用遥感卫星对监测到的空气成像,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识别空气中的污染物,以便在以后的治理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来观察污染情况,污染分析,实施治理措施。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大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分析,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当某个地区污染比较严重时,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其进行全天、实时的监测,从而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重点分布区域。该技术实现对各个地区的全过程监控,对容易发生污染的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除了遥感技术之外,可以落实计量法、电化学法,以此确认大气污染情况,借助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随后对空气样品进行分析,以空气体积、过滤膜等方面的影响因子为主要参考内容,在对比分析的情况下确定大气污染情况。电化学法在监测二氧化硫、甲醛等有机、无机污染物方面的效果突出,可以精准确定污染物浓度,同时也保证了测量工作的安全性。未来还需要对监测技术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区域情况落实相应的监测机制,如:交通运输监测方法、重点工业园区监测技术、常态工业产业园区监测技术以及针对特殊污染物(重金属汞、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技术。随着技术手段的创新,可以让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2]。
尽管目前通过上述立体监测和遥感监测,可以分析和监控空气污染,为今后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但是废气处理也是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大气环境数据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测评指标和评价体系,以此才能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第一个是特性分析。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污染物自身的特性,来判断大气的形态、大气污染物的成分、气体的物理特性。第二个是参数化方法。该方法从空气评价指标入手,根据具体的指标参数来判定大气污染化程度,而参数法的分支很多,根据不同的评估参数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气体污染物、不同污染程度而有所调整。目前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是以煤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酸烟雾等作为评价指标,对空气进行定量评价。第三种是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这套系统的实用性得到极大提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模糊数学、神经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研究,使得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数理统计方法是最常用和最常用的方法,而 BP神经网络则是综合污染指数和单一因素法。在无人机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可以对大气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一个完整的空气指标体系,从而建立一个较好的评价模式。例如,在一个区域,将生物指数和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综合的评估系统,既能保证定量的评估,又能解决随机性、模糊性的问题[3]。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需要落实系统严格的防治工作和处理措施,以此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现阶段来看,吸附法较为常见,以吸收剂为核心,通过将废气中的杂质与空气进行分离,实现对废气的净化。由于废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所以大部分吸收剂都是液态,使用液体可以改善其分离效果[4]。在吸附法中,最常用的是物理法和化学法,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实践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由于吸收剂一般是液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喷洒方式将吸收剂与排气充分接触,并利用其溶解性,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与空气分离。但如果混有甲醇、丙酮等气体,则会导致其溶解度下降,可以选用煤油、丙烯碳酸等作为主要的吸附材料。目前,国内常采用吸附法来处理空气污染。低温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它是通过利用离子本身的传导能力,制造一个电场,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产生的电场中,有害物质会不断地被带电粒子撞击,经过一定的循环后,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被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这是一种离子分离技术,不需要特别的温度,即使是在低温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它的运行也很简单。但目前有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该技术在实践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某些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不佳,并且该技术要求建立一个电场,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要使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处理大气污染方面得到充分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吸附剂来净化废气,其基本原理通过分子本身的应力和吸附剂,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5]。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基础,也是其核心,能够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参考,有针对性地落实治理措施。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环境监测技术也应该得到提高,以此打造出动态化的监测模式,构建形成自我监督为核心的运行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监管效果,切实推动环境监测机制不断完善,打造安全、稳定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