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攀,沐斯佳,沈 翔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几年来,在我国不断取得城市化建设成果的情况下,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明确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措施,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监督力度,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城市生态和谐。
大气污染指的是一种在多种或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污染物质进入大气环境中,并逐渐聚集,当浓度达到一定标准,且存留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对人类身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现象。大气污染物指的是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的,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大气污染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气溶胶污染物,另一部分是气体污染物。以污染物的形成特点为标准,可以将污染物分成两类[1]。首先,是一次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生成的污染物质。其次,是二次污染物,即由一次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的新型污染物。这种污染物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一次污染物。
1.2.1 粉尘
近几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行各种拆除工程和改扩建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首先,在拆除工程的实施工程中,爆破是最传统的破拆手段。在爆破过程中,很多粉尘会随风飘散、扩散,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其次,在重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应用是基础。但是,在制备这些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降尘、隔离措施,必然会降低城市上空的空气质量。
1.2.2 工业废气
在我国不断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同时,城市周边兴建的工厂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如果这些工业废气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必然会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1.2.3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也是导致大气污染问题的罪魁祸首。首先,在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形势下,市政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也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就会使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恶化。其次,在城市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的同时,老城区的绿化滞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老城区的绿化工作不到位,也会对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我国城市当中发电系统的运行和供暖系统的运行,都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城市上空大气污染问题的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会降低城市的空气质量。尤其雾霾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还会对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我国中东地区因为存在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太多,有时候即便是在晴天条件下,能见度也不足30公里。其次,根据行业研究,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也与大气环境污染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分析,在过去的200年当中,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25%,地球表面的温度提高了0.5 ℃。照这一趋势下去,21世纪中叶,地表平均温度会继续上升1.5~4.5 ℃。一些中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上升将会更加明显。一旦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得不到控制,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荒漠化继续扩大、土壤遭到严重的侵蚀,森林退向极地,城市当中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甚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熔化,海水体积扩张,还会出现海平面上升问题,对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存产生威胁。再次,大气污染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臭氧层也会遭到持续性的破坏。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等有害光线就会对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最后,根据全国呼吸系统疾病统计数据,过去十年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长趋势。
究其原因,与人们长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有关。根据以往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监测结果分析,一些城市当中的重污染工业区域,罹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因为随着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气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粒径会越来越小,被人们吸进身体内的颗粒物会越来越多。如果粒径在0.01~1.0微米的颗粒物聚集在人体的肺泡上,就会增加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例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在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对大气污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只有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类型加以明确,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问题,并逐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生活环境。
2.2.1 优化产业结构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也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了空气当中,对城市的大气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只有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做好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才能够为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实现城市空气环境的改善。
2.2.2 实现科学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地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提高大气污染问题防治策略的针对性,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精准的控制,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防治的时效性。在对城市的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加以明确之后,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策略,给出具体的污染控制方法。如果发现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差,或者污染物排放量超出了允许范围,则可以借助大气预测模型进行污染源头的追溯,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性[2]。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地域特点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现状的分析,了解当地潜在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方向。
培养温度31℃,接种量1.5%,基础营养盐液pH值7,冬凌草与麸皮比1∶4,固液比(g∶ml)分别为2∶1、1∶1、1∶1.5、1∶2、1∶2.5,每组3个重复。
2.2.3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
相关部门加大大气污染问题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首先,要将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发挥出来,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然后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问题防范措施[3]。其次,将空气环境管理效果融入到相应的考核系统当中,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后,加强源头控制,要求排污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升治理能力,采用先进有效的废气治理设施,提高大气污染物的处理率。
根据我国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标准,针对无组织排放道德监控点位,应当布设在周界外浓度最高的区域。且将无组织污染源下风向的10 m以外设置为周界外浓度最高点。另外,为了确保监测结果为周界外最大浓度,还需要对这一区域进行全面而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监测点位的布设,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
我国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针对日均值和小时值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程中,需要结合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某些监测人员并没有明确日均值和小时值的监测范围,最终的监测结果也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监测单位在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时候,针对某些监测项目并没有恰当的选择监测标准。在评价工作中经常出现同一个监测项目同时参考多种评价标准的现象[4]。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正式开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前,项目给与单位应当将该项目的评价标准详细、准确、全面地解释给监测单位,以免出现监测适用标准选择不恰当等问题。另外,大气评价应结合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预测因子及推荐模型的适用范围等条件选择空气质量模型。但是,某些监测单位却没有采用合适的预测模型。
针对监测点位的布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选择监测点位的时候,要对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一般监测项目,则可以将监测点位布设到远离道路的区域,以免监测结果受到行驶车辆的干扰。如果是野外环境监测项目,需要先判断监测点位的布设是否需要电能保障。如果需要稳定的电能供应,那么还需要提前准备供电设备。如果监测现场存在污染源,那么在监测点位的15以内不能出现灌木或乔木,20 m以内既不能出现灌木和乔木,也不能存在局地污染源。其次,在不设施监测点位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监测点位周围不能出现遮挡物,采样空间应保持270°以上[5]。周围建筑与采样口水平高度之间的夹角也不能超过30°。监测点位及其周边的空气流动应当处于正常状态。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防止外界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要想做好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根据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而经验丰富的采样队伍和监测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对采样评测环节中的组织沟通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还要确保现场监测后勤保障的充足性,通过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强采样工作质量的控制。
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首先,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要保证各项信息的公开性。尤其是最终的评价结果,要在第一时间公布给社会公众。其次,丰富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决策工作或者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当中[6]。对此,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社会环境,引导其参与到环境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当中。最后,构建完善的回应机制,及时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反馈[7]。同时,对环境领域的公益诉求予以关注,对社会公众的诉讼权予以尊重,确保社会公众可以维护自身在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只有公众参与,才能够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进。
首先,要对现有的大气污染防范与控制技术进行完善,在精准分析污染源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措施,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其次,进一步规范大气预测程序,并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标准。最后,对各种与大气环境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当前的大气环境质量。
现阶段,我国污染源排放清单的数据来源与编制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对污染源进行分类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这,就无法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工作提供参考。鉴于此,必须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分类和整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模拟大气环境,提高环境保护与管理标准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环保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实。
要想将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大气污染问题的防范能力和治理能力,不仅要对相应的制度标准进行统一,还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团队。首先,要加大优质人才的招聘力度,引进技术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其次,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还需要将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在全面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借助相应的手段约束各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首先,相关部门要对主要的污染企业进行梳理,引导其承担起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职责[8]。同时,采用经济手段处罚相关责任人,并对责任人的生产行为和污染治理行为进行约束、监督与管理。治理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成本的控制。其次,相关部门要通过立法等方式,加强企业生产行为与污染排放行为的约束,并凭借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问题治理工作当中。最后,相关部门要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明确具体的大气污染问题治理方案和治理时段,并做好治理效果的评价。主管部门更是要对各级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提高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将环境影响评价在大气污染问题治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严格按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布设监测点位、加强监测管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借助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