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的跨学科整合

2023-03-21 20:09:36贵州桐梓县芭蕉镇新坪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生信息技术

◇杨 刚(贵州:桐梓县芭蕉镇新坪小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却很少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认知度不足,所以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小学生的学习所需,教师应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有效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多元化、便捷性和高效性的教学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跨学科整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科学探究情境的有效构建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抽象性较强,如若只是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有效应用,可给学生创设一个科学有效的探究情境,使其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影像、声音、图像、文字以及虚拟互动等形式,可以有效激发起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有助于解决实验课程中难以操作的难题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多种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若缺乏实验教学,科学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实践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有效认知。但因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实验操作步骤较为繁杂,小学生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还能预防因复杂的实验影响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对科学实验的有效认知。

(三)有利于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小学科学应将生活化内容作为原点,以小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作为基础,积极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就能使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生物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还原,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真实、深刻的感受,从而使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跨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升课堂趣味性

课堂情境教学能够推动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形成环境和应用情境里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小学生往往因知识水平的局限和动手能力的欠缺,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很难将自身融入学习情境中。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大都是通过图片或者教具等陈旧的实物进行展示,使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其相符的氛围与场景,可以实现听觉和视觉的有效融合。把图像、文字、声音等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得课堂情境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真实,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求知欲和兴趣,还可以使其准确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内容中有关食物链部分的教学时,需要学生对生物特征和食物链的组成等内容能够有深入的了解。因这部分有关食物链间的联系无法在课堂进行实物的观察,也不宜进行实验研究,所以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此时,小学科学教师便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食物链相关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如,设计一只苍蝇在小河边慢悠悠地飞行,一只青蛙将它一口吃掉,突然青蛙背后又出现了一条蛇,偷袭吃掉了青蛙,这时一只老鹰突然从天而降又将蛇叼走吃掉了。因小学生大都好奇心比较强,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视频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对食物链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其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能顺其自然地开展食物链方面的自主学习研究。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知识要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小学科学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科学现象,很多现象又是较为抽象的,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某个问题而出现卡顿,甚至还会对概念的理解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彻底理解透彻这些内容就显得较为困难,进而使得教材里的某些内容变成了难点。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形象,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强化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这一章节内容中“观察土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和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因教学条件和环境的限制,科学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实验观察,从而推测出土壤的组成成分。在播放视频时,遇到重要的教学部分教师可随时暂停,着重围绕这些重难点知识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将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地找寻出来,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使他们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此外,在对各种生物特征进行描述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图表的方法加以展现,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高效。

(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仿真实验,优化教学体验

仿真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基于现今信息技术对自然现象进行仿真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难以展现的实验,都能够利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其不但能够防止在实验时出现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还能使实验的精准度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小学生因年龄等原因,依旧喜欢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而对一些抽象的思维问题理解起来则比较困难,且其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较为薄弱。此时若利用信息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有身临情境的感觉,这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模拟仿真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感受,满足其学习需求,而且通过对模拟图景进行观察,还能节约大量教学时间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使教学效率获得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路”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画的电路图看似很成功,按照理论来说应该可以将灯泡点亮,或者使三线开关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因他们欠缺具体的操作技能,使得电路无法正常运行;而学生对此却没办法准确判断到底是实际连接出现了问题,还是电路图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完成自己所画电路图的连接,进而确定电路图是否有问题存在。当检测完电路图是否有错误存在后,再进行实际连接,就能够清楚、直观地看出到底是哪方面存在问题,进而方便学生依次地开展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任务,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外拓展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其中蕴含着地球与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教学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内容蕴含的信息量较大,很多知识内容都有很大的可延伸空间,也就是说可以借助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此同时,应结合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强其阅读量、拓展其阅读面,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地选取阅读材料。在实际开展某章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查找一些与本章节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渗透教育,在促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与矿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岩石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岩石是组成地球的重要部分。然后,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和父母一道去地质博物馆或野外游玩,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岩石和矿物,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岩石和矿物产生更大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岩石的特点、种类、常见的一些矿物以及鉴别方法等资料查找整理出来,将其制作成PPT,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了解。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整理的这些内容以及对课堂上所学信息进行汇报,可以深化对岩石与矿物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怎样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养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促使其自身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语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得到有效拓展,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促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升课堂趣味性,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知识要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仿真实验优化教学体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外拓展学习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学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