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慧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生态旅游是在遵照生态学理论原则之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为开发对象,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获得生态效益的旅游活动[1]。太白县曾是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第一和第二产业薄弱,但是太白县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黄柏塬、青峰峡、太白山、二郎坝等著名生态旅游景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太白县政府立足自身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制定了“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战略安排,先后出台了《“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和《太白县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发展政策,力求打造太白生态旅游特色品牌[2]。
太白县生态旅游资源包含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冰川景观、高山湖泊、云海美景、野生动植物,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以陕南特色秦腔、制作工艺、三国文化、李家沟社火、桃川画屏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主。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太白县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太白县生态旅游市场主要分为核心旅游市场、基本客源旅游市场、机会客源旅游市场。其中,核心旅游市场主要位于陕西省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海外地区,以及陕西省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榆林市、汉中市、咸阳市、西安市等中心城市。这部分地区的游客接待量在整个太白县游客接待量中约占60%。基本客源旅游市场主要位于宝鸡市凤县、眉县、陇县、扶风县、岐山县、千阳县、麟游县等周边城镇。这一部分的游客接待量在整个太白县游客接待量中约占30%。机会客源旅游市场是指除上述市场以外的客源。这一部分的游客接待量在整个太白县游客接待量中约占10%。从市场占比来看,核心旅游市场和基本客源旅游市场成为太白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中流砥柱,且消费能力强,生态旅游拉动消费作用显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太白县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依靠生态、保护生态、开发生态是太白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太白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三条红线,坚守生态底线,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效益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3]。政府不断完善生态旅游业的投资准入制度,提前开展市场投资回收调查,审批企业自身实力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全县生态旅游业有效发展。
在金融扶持上,太白县拨款生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 万元,包括项目投资建设约3200 万元。2010 年,太白县政府以重大节庆、小分队招商的形式开展生态旅游融资扶持工作,实现合同引资15 亿元,到位资金3.8 亿元,为全县生态旅游产业超前发展提供了完备的资金支持。2018 年,太白县在生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增设警务室(站)3 个,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2019年,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开设旅游企业办事“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2020 年出台《太白县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鼓励措施,不断吸引外来旅游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生态旅游经营者是指为生态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旅游企业和一些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为满足生态者体验民风民俗的家庭或个人,他们的本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4]。
当地生态旅游经营者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大兴土木、大造人文景观、征用农业土地建造大量重复的生态旅游景观,从而破坏本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一些人文风光,使太白县土地资源的面积缩小,出现土壤盐碱化、部分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经受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当地经营者未对其进行及时修缮,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逐渐失去原有的光泽,建筑瓦片、墙皮逐渐散落,使当地一些发展生态旅游的古老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
究其根本,首先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盲目开发,追逐利益,保护生态旅游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只注重短期和眼前利益。其次,生态旅游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生态旅游设施的维护资金,没有将生态旅游保护放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规划里。最后,缺乏具备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生态旅游经营队伍人才是推动其破坏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部分游客会出现以电钻钻孔、打岩钉等破坏性的方式来攀爬山体,留下了大量人为破坏的石洞,在风吹日晒条件作用下,很可能出现山体崩塌,继而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山体的整体美感。其次,河流中漂浮着大量的白色垃圾,如塑料袋、饮料水瓶、水果皮等,一部分被水生动物食用,致其死亡,水下垃圾分解出细菌,水体发臭,引起更多的动植物死亡,水体被污染,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另外,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乱挖草皮、踩踏绿地、随手摘花折花,破坏景观,过度投喂野生动物,引起动物攻击人类,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一些游客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许多胆小的野生动物逃离巢穴,改变了动物 居住环境。
生态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主要表现在一些生态旅游产品价格较低,成本低,投入少,卖点少,营利水平低,多是被一些小旅游团大量订购。高端生态旅游者人群数量上有限,如度假、商务团购买者等较少,而更高端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效益目前还较低,在与周边其他生态旅游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生态旅游产品档次主要与当地旅游产品生产商有关。首先,太白县旅游产品生产商没有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产品中,推出产品之前缺乏相关的实地调研。其次,各个生态旅游景区缺乏创新意识,多个供应链的生产环节被大量复制。最后,太白县生态旅游需求市场还比较低端,旅游企业缺乏对高端生态旅游者人群的宣传引导策略。
生态旅游专业人才指发展生态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5]。一个合格的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标准包括:不仅要有生态保护意识,还要有必需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业务实操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太白县的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旺季时对生态旅游人才需求旺盛,经常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长久下去必将出现生态旅游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忽视、怠慢游客的现象,从而使得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不高。另外,一些开发较晚的生态旅游景区难以吸引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人才,容易出现一大批质量不高的旅游从业人员涌入生态旅游市场,导致太白县生态旅游企业治理效率不高,经验混乱。
太白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过快,对于一些专业的生态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在陕西省旅游教育过度扩张情况下,人才质量不符合市场需求。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人才与企业需求对接难、旅游人才待遇得不到提升等问题,进而造成旅游人才流失。
1.避免过度建造人文景观
经营者要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和太白县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巧妙结合,避免出现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盲目破坏景观,不合理修建大量城市景观等破坏当地文化的行为,尽量采取对该地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绿色经营。景区要严格履行职责,通过配备相关的保护管理人员,制定行为制度,确保经营者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前提下,维持生态旅游区域内的原有风貌,保持整体生态旅游区域协调统一。太白县经营者还要将优秀陕南文化与传统的三国特色文化活动多渠道融入生态旅游活动中,丰富游客的情感体验。
2.及时改善生态旅游景区景观破损严重情况
经营者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生态旅游景区云检测监管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破坏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另外,要定期组织员工对一些破坏较为严重的景观开展实地检查与维修,对容易受到破坏的建筑要利用围栏、警示标志做到及时防范。
太白县的生态环境脆弱,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科技与建设手段对一些容易受到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加以有效保护与改善。
1.保护山体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环境
太白县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在内部建立生态旅游知识博物馆,为景区的旅游者提供生态导游服务,博物馆可以展览一些当地珍贵的山体、动植物标本,播放当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知识科普类视频和语音实时解说,放置内容丰富全面的生态教育展板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生态旅游者履行生态义务、遵守生态道德、养成生态文明。
2.景区加大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
景区可以从广播、入园提示、广告牌标语、门票提示、导游图等视觉和听觉两个宣传手段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地为游客营造一个生态旅游文明游玩的氛围,将生态旅游游玩的注意事项多渠道展现给游客。另外,针对一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者还应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予以惩戒,曝光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上报至相关监管部门。只有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1.生态旅游产品精品化
生态旅游景区应根据自身定位推出生态教育游、乡村生态游、冰雪生态游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不断完善精神内核和服务品质,引导生态旅游景区朝着国家5A 级景区高质量发展。另外还可以增加夜游线路并为其建立特色夜游专线,可以在晚间饭后时间段增加亲子游活动类项目。
2.发展高端生态旅游产品
太白县政府要加大高端生态旅游企业的引进与扶持力度,投入资金和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渠道吸引一些高端生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企业应做好相关旅游者的需要调查,深度开发,推出具有文化创意的生态旅游产品,并针对高端客群推出高端生态旅游产品。
要大力发展太白县的职业教育。太白县的旅游教育现阶段仍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太白县政府可以联合教育和旅游等部门,设立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不同类型的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同层面的院校办好旅游专业。旅游企业要定期组织人才前往陕西省高等旅游院校进行培训,提升生态旅游人才的素质。太白县政府要加大高层次生态旅游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形式,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使用方面的机制。政府和企业建立完善相关生态旅游人才使用制度,通过举办一些有趣的团建活动和生态知识比赛竞答活动,建立高效、和谐的企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使真正有志于旅游事业的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
陕西省太白县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弥补保护与开发的“短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引进优秀的生态旅游人才,利用其在区域内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努力满足生态旅游者追求自然和谐、健康美丽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