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坚峰 杨妤婧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双一流”之后又一国家战略部署,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四个一流”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四个一流”建设的根本[1]。2019 年4 月2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部署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相关工作。此后,众多高校围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和相关安排,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实习条件、课程资源、质量文化、学生创新成果等方面制定了相关建设标准。其中,学生创新成果作为一流本科教育培养的产出物,是衡量专业办学质量和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指标。
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专业群,也是国家一流本科“双万计划”着力支持打造的专业类别[2]。因此,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成为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当务之急。
素能,也称专业素能,泛指人们在从事专业实践活动中具备的与专业相关素养和能力的通称,包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素养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意为修习涵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3],文中的素养指以专业为主的业务素养及与其匹配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等。而专业能力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者职业时必须具有的特质性技能,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医生具备的诊疗能力、职业经理人具备的管理协调能力等均是与职业匹配的特质性技能。一般来说,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可塑性、持续性等特征,即一个人经过持续性接受专业方面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专业素能,包括初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学习和进入职场后的自我提升。
2018 年,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界定了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达成的素质、能力要求,如素质方面包括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世界观、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身心素质等方面,能力方面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专业服务和管理能力、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能力,同时还着重强调了“掌握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4]。这既是对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提出的素能要求,也是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能的基本内涵。
为了更好地阐述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素能,笔者结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要求和国家“旅游+”战略对于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能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第一,专业基本素能。这一素能主要是指满足旅游行业一般性工作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更好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如旅游行业基础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素能。具体来说,包括导游、计调、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相关的素能,如导游需掌握相关景点的讲解技巧、导览技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文化常识、普通话甚至外语能力(涉外导游);旅游服务方面需要了解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客户沟通技巧等;旅游营销方面需要掌握基本的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技能、营销活动策划能力等。在这些素能中,大部分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少数能力与创新创业专属素能有交集,如营销活动策划能力。
第二,创新创业支撑素能。这一素能主要是指与一流本科教育或者国家“卓越人才”培养对应的专业素能,其岗位对应的也是适应未来中高层管理的各类岗位,如职业经理人、企业主管、专业咨询师、企业策划经理等。专业关键素能包括企业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与其相关的职业素质等。例如,职业经理人需要有较强的全局组织能力、上下级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企业策划经理需要掌握系统的企业品牌、营销、文化设计知识和活动策划能力,还需要掌握竞争情报相关的技能,包括竞争对手获取、竞品分析等。这些素能一方面保证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尽快成长为旅游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未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支撑。
第三,创新创业专属素能。这一素能主要是指从事创新活动、创业实践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企业创业、产品研发与创新、项目策划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素能。以科学研究为例,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行业调研能力,还需要其掌握系统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课题申请书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一定的创新洞察力和探索精神。企业创业也是如此,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团队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策划、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等均是较为关键的能力;另外,对于市场的洞察力、行业及产品的预见性也是有别于其他的专属素能。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专属素能一部分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得以培养,如市场调查、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相应的课程或者实践环节,但绝大多数素能养成是无法通过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完成的,需要学校辅以大量的实践,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以养成。
根据一流本科建设中“学生创新成果”指标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相关要求,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在素能培养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第一,满足旅游新业态发展的要求。我国旅游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转型,高科技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数字化服务成为旅游服务新方向,依托文化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创意旅游成为旅游新业态,旅游院校培养精通新业态标准、流程、服务规范和科技技能的高素能旅游管理人才成为大势所趋。第二,满足新行业环境竞争的要求。随着旅游新业态的突显和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竞争的制约因素已经逐步从传统的资源竞争、成本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都依赖于高素能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支撑。近年来,旅游人才市场不再大量需要传统的导游、地接服务等服务人才,精通旅游营销、策划、新业态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旅游营销、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商务策划等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成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侧重于常规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多聚焦于旅游文化、旅游服务、导游讲解、酒店管理等传统业态内容。随着“双一流”的推进和新文科教育的推行,旅游管理类专业“新文科化”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一流本科建设要求,以新文科思维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新文科课程体系是推进创新创业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具体改革思路:旅游本科院校应整合公共课、拓宽专业课、强化实践课、优化方向模块课;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学分,相应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学分,增加校企合作特色课程,进而形成一个“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创业应用能力”的螺旋上升式人才培养和提升路径。在具体操作上,专业选修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学术论文写作和研究方法、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方向模块课程可以设置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新业态经营与管理等,增加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新媒体营销、旅游大数据应用、旅游新业态运营与管理、旅游新业态产品设计等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可以将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业务实践以专题讲座、示范操作、技能竞赛等实践课程形式开设,提升学生行业参与意识和职业技能。
创新创业实践作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能的载体,承担着创新思维养成、创业项目孵化等重要职能,并以各种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鉴于一流本科建设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要求,旅游本科院校建立学生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则尤为必要。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创新训练平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打造赛训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开展以下探索和实践。第一,整合利用各级各类创新训练平台资源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如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设置的本科生科研项目或者创新创业基地开放科研项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本科生开放设置的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省、校举行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和行业技能竞赛,如旅游综合技能大赛、红色旅游大赛等;人才培养方案集中实践环节自行设置的专项训练等。第二,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流本科不应仅培养部分高精专人才,而要将全体学生纳入培养教育体系之中[5],因此,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是衡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必要部署。创新创业平台的开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的申报和完成,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第三,打造赛训一体的培养机制。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尤其是各类科研创新、创业竞赛广受学生青睐,参与面极大。因此,旅游本科院校应建立赛训一体的培养机制,形成“专项训练专项赛(专业自设)-综合训练专题赛(省校设置)-创新创业训练竞技赛(国家、省设置)”的赛训一体化格局。
不同于传统校企合作以实习和就业为主导的模式,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需要考虑校企双方的多维融合和深度合作[6],总体原则是校企双方共享资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环节、学生接受行业领域全过程训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校企双方共建共享资源,在设施设备、人才队伍、项目实施、制度和文化建设、专项培训等方面共享资源和互惠互利。例如,高校共享旅游企业设施设备和优质行业培训师,企业员工接受高校教师的专题培训,校企合作举办专题赛事、承担产学研课题,高校协助完善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制度等。第二,企业全过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讲授、实践指导、创业项目孵化等高校人才培养环节,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创新创业特色教材,企业专家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完成创新课题和创业课题、担任专项竞赛或者创业大赛评委、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场地和项目素材等。第三,营造真实创新创业环境以便于学生接受行业领域全过程训练。企业除在岗位实习、专业见习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条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案例库、创业项目素材、管理信息系统等,从而营造真实的创新创业训练环境,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能 养成。
2019 年,教育部“双万计划”提出的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近3 年旅游本科院校开拓发展的新机遇。一流本科建设为旅游管理类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引了新方向,也在创新创业素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旅游本科院校应该牢固把握创新创业素能的内涵及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探索一流本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模式,最终建成具有办学特色、示范意义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出一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