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吉利学院,四川成都 64140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川西地区坐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成为川西地区“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潜 在威胁。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平原一带,现在多指四川省阿坝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区,包括成都、绵阳(不含盐亭)、德阳、乐山、眉山、雅安、资阳(不含安岳)7 个地级市。
川西高原虽然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一地区气候异常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恢复能力极为有限。在生态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进行自我修复,进而会使生态旅游资源失去开发价值,不仅无法促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还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民众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而随着当前全球自然环境的日益变化,川西高原环境的生态稳定性被进一步削弱,这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给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1]。
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首先,川西高原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山势极为陡峭,区域内交通网络很难实现全面覆盖。其次,这一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季节性气候的严重制约,由于该地区海拔相对较高,虽然地处亚热带地区,但是每年有约半年的时间因大规模降雪与其他地区隔绝,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受到高原地区季节变化的严重制约。最后,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川西地区并不具备雄厚的物力,无法为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撑,使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一直未取得显著的成果。
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同级的行政单位中,一直以来都处于比较低等的水平,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川西地区不具备充足的人力与物力,使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成为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致命弱点,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当务之急[2]。
一直以来,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都缺少科学发展理论的支撑,在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工作方法极为粗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发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一直都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有效的管理机制,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未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地区民众未能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利,进而使川西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粗放化,逐渐丧失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新征程路上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是重中之重。但是川西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并没有依托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出川西高原地区的特色旅游品牌,这就使得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并没有出现高附加值的衍生旅游产品,没有在旅游市场中打开知名度,对于其他地区的游客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此外,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价值开发并不充分,造成了大量的旅游资源浪费,进一步削弱了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
“十四五”以来,文化与旅游产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热门的业态,对于一些坐拥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而言,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川西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旅游资源支撑。同时,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就各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获得了极为充分的政治环境保障。但是长久以来,川西地区部分领导对于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缺少科学认知,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根据科学理论对地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
川西高原地区地处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处,气候干燥少雨。受气候条件影响,地区内生态景观以草原与荒漠草原为主。除此之外,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也极为特殊。川西高原主要由于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撞击而形成,地区内由此分布着大量的褶皱山脉,山地河谷地貌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自然景观,其间点缀着大量的湖沼,气象万千,有着极大的美学价值。这些高质量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旅游资源支撑[4]。
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可支配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此情况下,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更为重视,可以满足民众精神文明需求的旅游业发展由此迎来了春天。除此之外,我国社会发展中,高度重视交通系统建设,川西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由此人们前往川西高原地区旅游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只有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寻求本身精神世界的满足。而从前文中也能够发现,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民众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而川西高原这一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于其他地区的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对于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5]。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首先,以往川西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不利于路网的建设,限制了川西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往来。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筑路技术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川西地区的路网建设,加强了川西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为广大游客前往川西高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其次,科技的发展也为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的项目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先进科技,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可以实现旅游项目的进一步创新,更充分地满足游客的感官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形成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品牌效应[6]。
为进一步推动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开发独属于川西高原地区的特色旅游衍生产品,以此方式进一步提升地区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例如,川西地区旅游部门可以与旅游公司协同,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进行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在具体的产品类型上,可以推出带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服饰,以及各种首饰饰品等。这些物品不仅有着充分的纪念意义,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对于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心理反映会不断加强,进而吸引这些游客二次来访[7]。
云南省西双版纳、丽江古城生态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与其特色的旅游演艺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特色演艺活动对于这两个地区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此,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也可以借鉴云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开发专属的特色旅游演艺活动。例如,甘孜藏族自治州拥有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丹巴甲居藏寨、色达圣地等众多生态旅游景区,地区藏族文化浓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对此,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就可以以藏族历史文化作为蓝本,以当地民间故事作为题材,进行旅游演艺活动的具体设计,以形成地区生态旅游业中的特色项目[8]。
川西高原地理环境极为特殊,有很多独特的地形地貌。对此,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系统地汇总川西高原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以此为依托开展特色旅游活动。例如,川西地区是川藏公路的中段,甘孜藏族自治州可以借助这一公路,开展川藏线主题的特色旅游活动。川藏线横穿甘孜藏族自治州,其间会经过多个著名的城镇,通过这一线路,不仅能够让游客充分领略川西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能够将自然旅游与人文旅游统一成为一个整体[9]。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也是必须的。为保证川西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不断加强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环境。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也能够让民众认识到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进一步提高民众参与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为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为进一步保证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必须适应社会整体发展。川西地区政府要协同旅游管理部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一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监督与反馈机制,重点关注游客对于景区旅游活动的反映及地区生态环境的实时发展,在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寻求旅游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以此全面提升地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并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10]。
长期以来,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急需改善。该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将成为川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充分改善地区内民众生活水平最为可行的发展途径。对此,川西地区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于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吸取其他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旅游项目的创新,从而实现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