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3-21 17:03赏秘芳
旅游纵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陇南旅游业景区

赏秘芳

(中共宕昌县委党校,甘肃陇南 748500)

引言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境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1],素有“陇上江南”之称。近年来,陇南市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地域经济、人文价值、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必将是一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陇南大地的生动实践。

陇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十分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各具特色;有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这些优渥的条件为陇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陇南完全可以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建设,从而构建全境旅游新格局。

一、陇南全市旅游资源概况

陇南市武都区有万象洞、朝阳洞、姚寨沟、五凤山森林公园、千坝草原、水帘洞等;宕昌县有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广阔的草原、岷江沿岸古三国栈道遗址等;西和县有仇池古国遗址、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等;礼县有武侯祠、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徽县有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三滩自然风景区等;两当县有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云屏三峡旅游区、秦文化博物馆景区;成县有西狭颂风景区、杜甫草堂、鸡峰山、裴公湖等;康县有康县王坝生态民俗旅游区、康县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区、康县花桥村景区、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文县有铁楼白马人文化遗产、天池、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等。

陇南5A 级自然景区有宕昌县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4A 级绿色景区有康县王坝生态民俗旅游区、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区、花桥村景区、阳坝自然风景区、成县西峡颂风景区、武都万象洞景区、两当云屏三峡旅游区、秦文化博物馆景区、西和晚霞湖水利风景区、徽县金徽矿业景区、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文县天池。4A 级红色景区分别为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和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跨区域、流域自然景区有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古色资源有宕昌县岷江沿岸的古三国遗址、礼县祁山武侯祠、大堡山秦公陵园、西和县仇池古国遗址、成县杜甫草堂、茶马古道等。民族特色及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有宕昌县藏族文化、武都区坪垭藏族文化、文县的铁楼白马藏族文化、西和县乞巧文化等。集自然与古迹于一体的有成县鸡峰山、成县西峡颂风景区。

二、陇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碎片化,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陇南各县区经过多年持续发力,通过提升改造,修复升级,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在一个县内呈现出一定的立体化、体系化,并朝着精品化转型。九县区都有各自能拿得出、叫得响的旅游名片,但是,县域之间缺乏关联,处于散碎状态,没有彰显陇南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各县区景区之间相距太远,对陇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极为不利。同时,陇南与周边市州的旅游合作也不够紧密,相比于河西走廊旅游产业的紧密协作,陇南与周边的兰州、甘南、定西和天水等地区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而且区县之间的旅游产业合作力度不够,致使景区规模及路线设置受限。

(二)平台建设广度不足,运行层次较低

陇南市旅游推介主要靠政府和与景区有关的体制内机构推动,市场效应尚未形成。境内既无区域性旅游营销机构,省内、国内的旅行经营团队入驻更显不足,使陇南的旅游资源既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也有“坐等客来”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陇南境内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古老的历史遗存,还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遗迹,但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的还是原生态,尚未被合理利用,没有发挥其价值。比如,号称“小九寨沟”的宕昌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它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但是,总体而言,官珠沟和鹅嫚沟基本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而木隆沟和庙沟等近几年才开始开发,有的地方依然还是原生态。

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旅游基础设施是保障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但是陇南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过少,主要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就存在停车场占地面积小,周围高档饭店等缺少的问题[2]。5A 级官鹅沟景区,两沟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够,游客服务中心跟不上景区的需要,周围很少有高档饭店、购物场所等。再如,万象洞位于半山腰,但是周围只有一个公交车站,且周边也很少有服务场所。陇南其他县区的主要景区基础设施也不尽如人意,基础设施的滞后阻碍了陇南旅游业的发展。

(三)文旅融合不够深入,文化内涵不足

近几年,关于陇南旅游方面的研究和挖掘成果丰硕,但均未形成清晰的脉络。比如,对先秦时期、古三国时期、古羌国时期以及茶马古道的研究,成果片段化居多。特别是对革命历史的研究,“点”多、“线”少,人物多,故事少。比如,号称红军长征途中“加油站”的哈达铺,虽然历史地位优越,但是挖掘的故事有限,红军在哈达铺的故事只有“大公报”“一块银元”“张家大院”“义和昌”“同善社”“红军一条街”等。也没有对宕昌境内经历史沉淀形成的三国古栈道、“天沆永博”、化马“三神”、“羊古堆精神”等具有独特色彩的本地文化进行充分挖掘,鲜少有人知晓这些古色旅游遗址。

(四)人居环境基础差,对游客的吸引力低

旅游是视觉感受、心理享受。近年来,陇南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境内脏乱差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存在,乡村风貌较为凌乱,恬静舒心、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难得一见,车多人稀、“人车混动”的乱象随处可见,停车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大煞风景”的重要因素,无法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三、推进陇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规划为总纲绘蓝图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科学的规划[3]。陇南市应按照“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以及“双碳”目标、储备林等重大项目,完善全境旅游规划,并将九县区旅游规划、大景区规划纳入全市旅游总体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使旅游业的发展更具持续性。规划既要体现全域性、整体性,还应当突出各自的个性特色。特别要在红色资源的提升利用、文旅康养资源培育优化、休闲观光设施配套完善等方面准确定位、规范标准。

1.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陇南要紧抓机遇,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注重绿色旅游,提升景点品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加快陇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生态、民俗为主题,依靠生态优势打造品牌,依靠民俗风情创造特色,依靠历史文化提升品位,如打造以西和、礼县为主体的“陇南乞巧文化”,以康县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旅游”等。

3.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助推红色教育发展

陇南发展红色旅游,就要把两当、哈达铺重点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响两当和哈达铺红色旅游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红色故事,首先就要注重研究。一是要加强党史研究,以传统历史研究和实地调查为基础,收集相关史料对红色文化开展社会学、历史学与文化学的综合性研究,在客观还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原貌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价值,充分体现其深刻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特征。二是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图片、文本及视频等多种方式保存红色文化资源。三是组织编写陇南乡土红色革命教材、红色革命故事和解说词,从理论上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提炼总结。四是大力开展红色文创、红色研学征文、红色演艺大赛活动,形成良好研究氛围。

4.“三色”旅游资源相结合,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

通过陇南旅游,让游客知道,在陇南,既有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美丽官鹅沟,又有号称“华夏第一洞”的武都万象洞;既有被称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宕昌哈达铺,还有西和仇池吉园的古老文化遗址等。通过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不仅能让游客了解陇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忘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路网为首要强基础

旅游业首要的基础设施是交通条件。陇南多山地、丘陵,沟壑纵横,陆路交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陇南一要建设连接九县区的全市旅游大环线,二要补齐景区之间交通短板,三要兼顾跨市州交通干线的连接。通过路网建设,形成市际之间联通,县域之间互通,景区之间畅通。

近年来,陇南交通方面发展很快,随着陇南机场、陇南火车站和兰海、平绵、十天3 条高速公路的开通,陇南的旅游业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武九高速公路的开通,陇南将成为西北、西南和东部游客进出九寨沟最安全最快捷的重要通道和黄金节点城市,将为陇南融入环九寨大旅游圈,辐射带动沿线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因此,陇南应抢抓机遇,依托优良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利用交通大动脉,做活陇南旅游大文章,发挥绿色、红色资源优势,聚焦乡村振兴,建设“山水陇南,陇蜀之城”大景区,打造陇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向内,要加强陇南区县之间旅游产业合作,树立和巩固“陇上江南”旅游形象和品牌,做活周边、省内、国内文章。向外,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打造国际形象。整合陇南旅游资源,坚持把陇南打造成九寨沟后花园和环九寨大旅游圈重要节点城市,坚持以“原生态养生+高端化休闲”的复合型旅游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以市场为主导促成熟

市场是最好的推销员,旅游业只有走向市场、融入竞争才能更加成熟[4]。旅游市场培育是一个积淀过程,陇南应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适当引入国内、省内的旅行经营团队入驻陇南,同时,还应建立本地旅游经营专门机构,组建旅游专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鼓励旅游经营品牌、项目、主题开发,支持多元化发展。在跨市州交通干线连接的县区,可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旅游经营单位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有序、高效、优质的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环境。

(四)以小带大聚人气

陇南全市常住人口240 多万人,这是最大的优势。目前,陇南的交通改善,内圈旅游循环条件已基本具备。陇南应通过政府倡导,创造条件,先从县际之间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进行探索性开发。例如,建设县与县之间的旅游专线,或者景区与景区间的旅游专线等,推动陇南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陇南、宣传陇南。通过区域内圈的旅游小循环,聚集人气、强弱项补短板、不断完善,以积极的作为,吸引和带动省内甚至国内旅游业在陇南的融合发展[5]。

猜你喜欢
陇南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