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武
(国药控股海南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1159)
自经济学角度上看,预算管理是协调企业内部活动的方法,通过预算设置每个活动的资金,避免超出预算导致企业无法达到经济效益目标。预算管理自职工及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使预算在两者之间协调。自管理心理学角度上看,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对经营活动的业绩进行评估,并研究经营活动是否具有可行性。自社会学角度上看,预算控制可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实施,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1]。预算管理过程中可实施风险控制模式,通过预算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纠正企业在经营中的目标偏差,从而实现整体预算指标。企业在发展中,应当预算管理工作,设置符合企业需求的预算控制机制,使企业预算及决算契合,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企业可通过固定预算编制法编制预算,对企业预期内业务量及预算指标进行计算。通过弹性预算方法,对成本进行分类,并明确专项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关系,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进入实际预算执行阶段,企业采取预算控制措施时,应当将企业战略作为基础,严格执行预算控制工作,预算执行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管理等,客观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采取审批干预措施,有利于对预算进行控制。为达成年度预算目标,需要将目标细分,每个月份均有一个目标,为年目标实现做出努力。预算控制应当贯彻到企业管理各项活动中,预算管理部门自计划到业务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以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并完成事前、事中及事后三个阶段管理,达到企业精细化预算管理目标[2]。预算外事项也要严格管理,企业构建起超预算及预算监控管理流程。企业也要建立预算反馈制度,预算组织部门通过财务报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向预算管理部门反馈,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展。
预算编制的标准作为企业编制预算的基本原则,企业对预算编制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以各项经营活动为基础,实施量化的指标,以指标明确企业应当从事的经营活动及经营活动应当达到的成果,预算控制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在预算管控过程中,标准合理性关系到企业预算管理合理性及考核合理性。若企业预算并未充分利用,考核机制无法落实到人,表示预算编制存在明显的问题。对此,针对预算考核过程中的问题,还需借鉴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以同类企业预算机制为标准,把握预算项目的关系,结合本企业的业务需求,制定相关的预算编制标准。对此,在预算编制中,应当遵从以下标准。第一,企业应当自内部环境及产品定位等方面进行思考。第二,企业应当内部环境上分析。第三,应当以行业竞争为导向,认知各个预算编制项目的逻辑关系及不同客观指标的影响。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应当明确预算控制的各项内容,并了解其优势及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化的预算控制方法,联合其他预算编制工具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自整体上看,预算控制作为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及不同岗位职责,其中均具有明确的标准[3]。预算控制将企业发展目标与组织间的个体目标联系,将预算控制标准作为依据,在经营期间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达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预算过程中,也要发现其中的偏差性问题,预算控制及财务管理系统协调运行,财务管理系统根据预算控制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中的不同错误,促进财务管理系统不断发展。预算管理也能掌握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责任,激发责任机制内的职工工作积极性,企业通过相关的激励制度,带动职工积极工作,使企业的业绩不断攀升。
预算控制作为复杂的数量管理手段,自内部流程及内容上较为烦琐。预算管理也是一个全面管理过程,对管理要求较高,包括精度及系统性等,涉及企业业务及流程、人员等,预算控制无法对企业文化及活力进行控制。在预算控制过程中,企业应当关注预算执行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基于可行性角度对预算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难以落实预算管理的主要原因是预算方案与企业的业务不符,企业过度借鉴其他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预算管理在本企业的可执行度不高,不合理编制预算,会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丧失弹性,导致经营活动开展受到打击。企业在预算编制期间,应当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对内容进行细化。比如,企业的业务部门及业务范围较广,编制预算的要求较高,预算控制难度较大,在大量的数据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案无法体现量化指标,也无法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导致预算控制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众多,包括生产采购预算、销售预算、部门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等,企业应当根据业务活动,对预算进行编制,制定完善的应收、应付、采购、能源损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费用控制、项目投资、融资计划。在完善的预算编制下,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开展有明确的指标,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比如,企业在发展中,若采购费用较高,而企业的流动资金受限,不足以支撑其他经营活动,可以降低购置费用,采取多家供应商对比的方法,选择价格比较低、质量达标的供应商。或者提前准备需要的材料,规避突然涨价风险,通过经营预算控制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发展。
财务预算是企业预算周期内体现资金状况及经营活动的结果,也被企业称之为总预算,经营预算及投资预算项目经过量化后,以数字的模式呈现在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包括经营活动的总体目标,包括资金预算、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现金流量表等内容。资金预算是预算期内筹集资金及使用情况的预算,使资金收支保持合理,调配符合标准,最大程度地满足资金要求,并规避其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协同,消除企业运营中不必要的矛盾。预计利润表呈现内部经营成果,可反映预算周期内的企业经营情况,以此作为分析及预算结果。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负债情况进行预测,可观察企业的负债资产结构、流动资金、变现能力等情况,明确资产与负债构成情况,从而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预算现金流量表则是对企业经营现金及投资现金、筹集资金等反映企业资金运转情况、造血能力,现金流的健壮性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表现。企业依据各项目的资金流入流出,按经营现金、投资现金、筹集资金分类归口编制预算现金流量表。
预算控制在不同角度下涉及的内容不同,可体现预算控制的目的,管理者对职工的要求,构建起预算控制思维,明确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展开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标准需要与战略目标协同,并适配内外部环境,明确其中的预算控制标准,避免发生目标不明确引发的资源浪费问题[5]。企业在经营中面对复杂的环境,预算编制应当保持全面性,通过预算控制约束相关的经营活动,避免发生盲目经营的行为。通过预算编制项目可达到预算控制目标,发挥预算控制的优势,在工作中应当自以下几点开展,包括顶层控制、预算控制、执行控制、考核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在企业预算编制前,应当设置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功能在于反复推敲及论证预算管理方案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企业编制的预算管理方案应当保持内容清晰、目标量化,年度预算方案编制期间,各个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的权责分工,以年度为基础实施预算计划,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企业实践中,应当权衡企业经济周期计划,使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相关联,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当夯实经营基础。在企业经营中,受到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的影响,若为利好方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增加;若为非利好方向,企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企业经营期间,需关注业务开展质量,并通过预算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应当做好全面监督工作,分析预算管理方案是否落实,对预算编制进行管理,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机构也要提出建议、拟定解决措施并及时反馈,上传下达、信息对称。根据企业的预算控制目标,采取相关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可考察预算目标是否达成,预算考评也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对目前的考核指标适当优化,发挥考核指标的指向功能,考核指标也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期间,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进行分析,并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作为基础制定差异性的预算考核指标,考核以企业经营目标作为导向,将考核指标与相关人员的工资相联系。需注意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若指标设置过高无法达到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也会受到影响;若指标设置过低,业务人员可快速实现目标,企业经营效益也会降低。对此,与预算考评机制在建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素众多,预算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机构人员对考评机制进行审核,保证预算管理的实用性,为职工达到预算考评指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应用应当具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当自思想意识角度着手,管理者发挥带头作用,改变过往的思维模式,加强预算管理及激励机制的联系,鼓励各个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便于企业宣传预算管理机制的作用,宣贯引导企业职工的高度重视,提高预算管理的认知层次。企业应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与经营管理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性,不能仅关注短期利益,而是应当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企业应为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激励机制可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预算管理范围全覆盖,企业可以对月度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将每个部门的预算值与决算值进行对比,汇总企业整个月度的收支情况,评价预算方案的有效性,达到综合考察企业绩效的目的。年度完成整体汇总后,分析企业目标达到或者未达到的原因,为下一年战略发展提供支持。通过预算控制模式,也能保持企业的资金流顺畅,避免企业发生资金流断裂的情况,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良性循环运转。
企业内部预算部门包括预算决策部门及预算常设部门、执行部门等。在实践过程中,对企业预算监督一般是内部预算执行机构开展,预算执行机构为落实预算决策目标,需要展开预算监督管理,若预算管理不到位,企业预算行为无法得到监督,企业预算也无法按照相关的制度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作用无法发挥,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
对此,企业发现全面预算管理与实际经营管理目标存在偏差时,往往是受制于监督机制不到位,对此,企业应当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可设置独立的预算监督机构,确保预算监督职能顺利发挥,也要确保企业预算执行独立于其他部门,不受领导部门影响,而是受到预算管理机构管理。
企业监督机构与预算执行结构等存在差异,在工作中明确预算管理目标,预算执行机构解析预算管理目标及管理行为,分析各个职能部门是否在执行目标。对企业预算执行委员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监督,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与外部审计部门协作,对企业实际经营工作进行考评及监督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加强企业全要素、全员、全过程的全流程管控,构建日常管理和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以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行为,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结合预算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降本增效,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良性运转以及持续性发展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促进企业远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完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长期的过程,该过程比较漫长,企业应当不懈努力,各个部门人员相互配合,为预算管理目标实现奠定基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目标设置上针对性不足,并未通过预算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预算执行不到位。对此,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面对的问题,企业应当分析预算管理的优势及劣势,基于不同角度采取预算管理模式,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