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

2023-03-21 16:32杨春香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4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管理

杨春香

(甘肃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政府会计制度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数目、性质、关系、过程、用途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整理的程序和方法,它是预算执行情况的客观而直观地反映,坚持核心为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核心也将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原有会计制度下存在的内控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全、内控流程不佳以及内控信息滞后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有效转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想,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平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一、原有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监督

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主要与事业单位的存在性质有一定关系。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更多追求的是更高的经济利益,从而会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制度,具有较强的企业内控意识。但事业单位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非营利机构,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营关注点不再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上,而是在保护单位资产安全上。从此处可以分析得知,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强是有本质因素影响的[1]。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包含内容存在较大偏差,其中一部分单位认为内控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他单位部门并没有直接关系。当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构建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其内容更多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并没有涉及事业单位全部经营业务,对项目绩效监管也同样没有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机构,其存在的职责更多为社会性责任,简单而言,事业单位需要全社会的监督,那么事业单位就需要重视将内部控制水平提高,加强管理。

但调查研究得知,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大多是由财务部门兼管,社会监督不足,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不够,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也没有落实,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有效的工作指导依据开展工作,内部控制经验不足,对内部控制工作难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达不到预定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与此同时,因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管理意识不强,因而并未建立责任追究制,严重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二)内控机制不全,缺乏客观独立

原有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以及工作基础设施等的会计核算并不进行计提折旧操作,财务核算中也并没有包括无形资产,这就导致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不合理、有缺漏等问题严重,并不能将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动态数据变化值难以第一时间知道,这样的资产管理工作形式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更无法为事业单位各项重要决策提供最精准、最可靠的数据信息[2]。

在一部分人员不多的视野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更加不顺利,相当部分的重要事项以及职责权限并没有依据相应的管理流程处理,在内部管理与决策上存在各种问题,最终,这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不佳,控制范围不大,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形同虚设。此外,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由财务部门、纪检部门或者是内审部门,以期可以更好地对事业单位整体进行内控管理,但因这些部门同属于一个单位,更没有形成一个独立机构,另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在内部单独设立内部控制部门,但此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多为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本质上并没有独立,从而使内控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三)内控流程不佳,缺乏相互制衡

原有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相关规范指导文件,其本身并没有构建系统的管理制度,更多是编制预算、决算的方式将一整年的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同时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进行定期分析和日常控制来编制最后的内部控制报告。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将预算编制得符合规范化要求,从而导致预算监督管理执行时依据不足,力度不够,乱改擅改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业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收支、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以及建设项目等[3]。

在原有会计制度的指导与影响下,政府会计制度并没有被有效应用在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对新的制度相关内容了解还不全面,落实时存在较大不足。并且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关于内部制衡问题处理不佳,很多内控要求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比如说定期轮岗制度、分岗设权问题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信息内部要公开等。此外,有较少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并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部署,如业务流程的丰富,建立完善的内部制衡制度等。

(四)内控信息滞后,缺乏有效沟通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可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个是制度方面,涉及内容为岗位职责分工要明确;部门职能要清晰等规则;第二个是业务方面,涉及业务内容为控制预算与收入等。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也开始重视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4]。

但经实践与理论研究发现,事业单位若想将内部控制工作实现信息化,那么必须建立并且使用与其相配套的业务信息系统。但实际上事业单位正缺乏这方面的部署,并不能为信息化的推进提供有效助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若想将整体控制有效实现,那么需要建立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风险评价、决策控制以及数据监控等系统都包含在内的操作平台。

与此同时,一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并没有独立进行,而是将其划分到财务管理系统中,这就导致会计决算与监管处于一个部门,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后果。比如职权不清,沟通不佳等现实问题;另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应用会计核算中心方式。此方式需要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此种会计核算方式并不能将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业务进行监控,从而只能在事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滞后问题出现,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一)强化内控意识,打造优质管理环境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强化内控意识,打造优质管理环境,同时将内部控制重点从原有的财政收支管理慢慢转移到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上。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在单位内部打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将内控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意识强化。事业单位领导负责人需要依据现行规范要求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承担必要责任,同时采取有效管理手段,号召单位内部所有部门都积极地转变思想,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5]。在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建设时,还需要重视对各个部门以及岗位的业务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同时以科学方法将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此外重视将监督评价体制有效地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工作落实到位,考虑到单位内部各工作人员对此内容了解不多,意识不强等现实问题,可以组织内部全部工作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培训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使每一名单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由此为内部控制环境打造创设良好开端。

最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构的有效建立也是必须重视并落实的,由此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具备独立性、权威性特点,并由事业单位负责人带头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最终有效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找准内控方向,构建完善内控机制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需要找准内控方向,构建完善内控机制。首先,重视探究事业单位关键业务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的内控机制。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领导层负责人需要针对较大、重大的经济活动开展策略进行研究,经集体决策并符合规范要求后确定批准该经济活动。当已经确定的经济活动获得批准后,不可进行任意更改,确保内部控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针对一些经营业务内容较多,流程较为复杂,并且需要的技术要求专业性的经济活动,事业单位领导层需要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信息收集后,经集体研究分析、专家论证,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议定后确定,确保该经济活动开展具备合理性与科学性。此外一部分政府采购项目或者基础建设项目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将决策进行深入研究,还需针对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跟踪评价。

其次,重视构建适合本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事业单位领导层负责人的带领下,将单位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梳理,将业务环节充分明确,对风险隐患进行系统分析,确保风险评估机制足够完善,针对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最终成立符合自身单位特点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自我综合评价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做好整改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内控方向正确,监督措施完善,使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运转。

(三)强化内控制衡,规范内部权利运转

政府会计制度下,强化内控制衡,规范内部权利运转,将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业务管理流程以及权责分配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约束与监管,体现分事行使权利,分岗设置权限,分级授予权利以及定期轮换岗位工作原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需要重视针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将制衡机制完美地嵌入到事业单位各个管理环节上,确保上层决策、下层执行与监督是相互分离,但又相互制约的。在此内部控制制衡机制管理下,“家长制”等不良问题将避免发生。

与此同时,需要重视建立相关培训制度,对关键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干部交流提供交流平台。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还需重视从上层领导到下层单位职工都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有坚决拒绝违规违纪的意识,针对不具备轮岗条件的采用专项审计等方法进行控制处理。事业单位从上到下所有职工需要自觉遵守相关政策以及程序约束自身行为,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积极配合,建立与事业单位发展道路相符的审核制度以及议事决策机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权利运转有效进行。

(四)以内控信息化,确保数据信息精准

政府会计制度下,将内控管理信息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原有会计制度被当前的政府会计制度所取代,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采用双体系会计进行核算,内容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的计提折旧,都需要会计人员完成,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意味着人工出错率提升,工作效率降低。

为此,会计电算信息化成为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转型的必经之路。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也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会计工作数据处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完成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引发各种内控风险,将人工模式做账效率、查询效率以及分析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最终提升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被有效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但不同行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也存在较大不同,这就导致事业单位想要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必须重视将信息化思想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效融合,信息化要逐步介入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建议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优化,对事业单位各种经营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最终审核,整体全面并客观地将事业单位一段时间内的资金变动情况进行监控,进而全面掌握事业单位的管理运营情况,规避风险,稳步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的有效研究,将事业单位内部打造优化的管理环境,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规范内部权力运转,确保数据信息的精准性,推动事业单位平稳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与落实意义重大,对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当前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做出重大转变,将会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