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涛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胶州管理站,山东 胶州 266300)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是其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经济财务状况审查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能够真正地满足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需求,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加强思想观念改革与创新,持续性地提升审计的监管力度。并且,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必然需要审计人员对其展开深入性探究与分析。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首先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必要性分析,其次客观性整理出其中存在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整理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体系、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有序推进带来支持与推动。
行政事业单位是拥有特定社会管理职能的单位,所以若要最大化地彰显出其职能优势,则需要借助于审计手段对其实施监督管理。从应用价值上来看,审计工作能够最大化地发挥经济评价和监督等职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能够监督其内部工作人员积极遵循相关财务法规制度,由此能够预防经济犯罪与财务漏洞等出现,并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审计工作,能够逐步优化单位管理流程,促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并且还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内部控制效益。
所以,按照我国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要求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需要加强对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存在财务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审计监督,对其中预算之外的资金的应用状态实施长期的监督与审计;并且还需要利用严格、高效、完善的审计活动,才能最大化地保障行政单位财政收支的正当性、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同时还需要对经费的使用等实施科学节约与管理[1]。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审计工作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审计方可保障其单位财政收支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这也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效益,而且还需要看重效率;不但要重视投入,而且还需要重视支出,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主要是利用对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财政状态对其实施全方位的审查与监督。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国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步进行审计理念更新、相关政策优化,由此能够保障相关监督工作的高效推进。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思考与研究。整体来看,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通过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其展开客观性的探讨与分析。
1.缺乏审计观念
加强审计观念培养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直接影响,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能够发现,良好的审计观念能够确保行政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开展高效、精准的审计活动。尽管审计工作在实际应用期间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并未真正的引起相关行政单位部门领导的广泛重视,乃至个别单位领导错误地将其看作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这固然是不正确的。审计单位只有真正地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日常工作期间持续性地增强审计观念,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积极落实,方可真正地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带来支持与帮助[2]。
2.缺乏专业审计人才
审计工作者若要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务必要掌握相关的审计技能。目前我国社会已经朝着信息时代不断迈进,对此更需要审计工作者不断掌握提高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专业技术,才能够确保在日常工作中灵活性地运用专业软件、电脑设备等,否则在审计工作中很容易遭遇到一定的阻力与限制,从而导致审计效率持续下滑。现如今,审计工作者基本上来自一些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并未真正地掌握与其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些越发复杂、越发专业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等问题。
3.缺乏有效的监督
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不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是结合国家立法政策简单地开展一系列审计活动,导致相关审计内容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导致审计风险大大提升。不过,行政事业单位并未针对相关问题开展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甚至完全放任不管,这必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财政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1.完善的体制及立法制度的滞后性
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中,体制的完善与否必然会对事物的发展成效带来直接影响。根据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与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审计政策来看,其中与审计有着直接相关性的内容非常少,这必然会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只有真正地查看相关立法政策,我们能够发现,除了《审计法》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法律制度来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所以在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法律的滞后性必然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不能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必然会限制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推动,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预定目标。
并且,在现今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应用期间,一些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也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只是简单地按照《审计法》的相关要求,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简单的论述。
其表现包括:第一,账外核算。个别审计工作者的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上监督部门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他们可能存在担心资金上缴给财政后,单位资金缺乏而私自开展账外核算等问题。第二,收费凭据混淆,资金来源模糊。因为无法完善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一些人将收款凭证与收费收据相混淆,造成非税收费、代管资金等现象混为一谈;甚至个别单位把应税的收入当作收费收据,从而出现税费损耗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新形势背景下,想要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要积极地创建一套完善、成熟、健全的审计法律机制,不断完善立法制度工作[3]。
2.国家财政制度变革及财政审计格局转变
由于“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逐渐创建,与其相关的审计理念也愈发成熟与完善,在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中必将面临其他新问题、新挑战,若要真正地满足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实际发展需求,相关审计单位一定要积极地覆盖财政资金,并且还需要逐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项目的审查力度。并且,党与国家在财政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调整,必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方向带来极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总目标的变化。只有客观性地面对及整治其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利益问题,方可最大化地彰显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健康发展。
结合以上问题的整理,我们需要通过实际层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能够实现高效、稳定、有序开展,则必须要整理出一系列合理的应用策略,具体包括:
若要满足社会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需求,审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需要尽快得到扭转,审计大格局的创建必须要整合所有资金为前提,按照政府的财政预算为根本要求,加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整合。对于这一发展理念来说,它能够让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方向得以转变,使其逐渐转移到公共事业活动中,由此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真正的节约审计工作成本、整合审计资源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并且,还需要利用整合、分散在不同工作项目中的审计资源及相关信息,确保能够在源头上克服相关问题,保障相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与处理[4]。
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持续性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对应的技术、方法也会得到持续性的升级与改革。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必然会让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无法真正地迈开步伐,从而导致其创新力度有限。所以,审计人员若要加强工作模式改革与创新,则需要最大化地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审计的固有优势,这对于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来说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并为最大化地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预防性效应、促进性效应做铺垫。最重要的是在当前新形势发展背景下,由于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进一步优化审计技术、不断提升审计水平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核心业务创新与改革,并持续性地创建一些全新的行政事业审计机制,由此来最大化地不断满足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融入一些全新的科学技术,精准性地掌握计算机最新技术,且将其付诸行动,然后把计算机技术和传统审计技术相融合,为进一步增强其工作效益做铺垫。所以,在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手工审计技术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持续教育培训,确保其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引入最新的审计方法带来支持与帮助,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我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目标来说,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行政事业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客观性、真实性,方可最大化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所以,财政经费在实际应用期间,是否合理、节约等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我国《审计法》中规定的一个重要审计目标与方向。不过,现阶段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持续调整与优化,而且一些行政事业审计对象存在权力大、信息水平高、政策性强等问题,所以需要不断持续性地优化审计目标,保障审计工作能够有效顺利开展下去。
但是整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宏观目标是不能够完全背离基本方向的,不过结合党与国家在各个阶段的经济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来看,务必要最大化地彰显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对象的独特性,在现阶段及未来的某一阶段中,其审计目标一定要进行灵活性的调整。特别是站在审计资金的应用层面来看,则需要结合审计项目立项的基本要求,在特定周期内针对性地对某一项目资金进行分阶段性的规划,预防出现监督盲区。站在审计监督的重点方向上来看,务必要密切关注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财政管理制度能够愈发严格,由此能够最大化地降低违法违纪等问题的发生率[5]。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制度需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持续性的调整与升级。从现实角度来看,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体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最大化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能够积极有效地落实下去。
所以,在实际应用期间,我们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创建一整套完善、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方可最大化地增强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参与热情,并进一步保障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定期开展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与更新,促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效率。
当然,在此期间,还需要加强审计队伍的高质量建设与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水平。而且站在国家发展层面来看,还需要持续性地优化审计管理机制,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所以,我们在尽可能地控制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则需要确保审计效率最大化地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其符合财政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持续性地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稳定性、有效性等发挥积极作用,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审计工作者必须时刻动态性地关注新形势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客观性地分析现今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然后结合新形势发展要求,整理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内外部因素,唯有如此,才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推进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方可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优化法律制度,为促进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