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小学思政育人体系建构与实施

2023-03-21 15:27
江苏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构育人思政

王 文

2022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不仅是全面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的战略部署,更是我们系统建构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小学思政育人体系的方向指引。

一、建构小学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性

1.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的必然要求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以下简称“石小”)在立美修德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选择多元的载体,切实将《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思政育人体系,以“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为宗旨,培养学生守公序良俗、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建构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小学思政育人体系,是石小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新时代好少年”的具体实践路径,引导学生做精神谱系的忠实实践者、接续创造者。

3.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将思政工作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石小始终坚持“立美修德”育人实践,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协同发掘各学科和学生生活中的思政育人资源,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积极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4.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时代之问是思政课要解答的核心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是一门思政课可以解决的,需要协同多门学科。石小一直坚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小学思政育人体系

(一)建构新时代思政铸魂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石小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的思政育人体系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育人融通于真实生活,扎根于儿童实践。深化课程改革,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育人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一体化育人实践上,石小确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阶梯式思政育人培养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了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两个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包括:爱国爱党爱人民、孝亲尊师善待人、勤劳笃行乐奉献和明礼守法讲美德。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包括:诚实守信有担当、自强自律健身心、珍爱生命保安全和勤俭节约护家园。培养目标随着不同的年级、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化,体现层次性、递进性和连贯性。

石小在近四十年“立美修德”育人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引导和培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通过六大育人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系统建构了基于立美修德实践、特色鲜明的思政铸魂育人体系。

(二)多维度协同推进思政育人体系建构

1.师师育人:打造思政育人的“主力军”

教师是建构思政育人体系的主力军。他们既是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者、引导者,更是这一体系的参与者、实施者。“师师育人”中的教师不仅包括思政课专职教师,而且包括其他各科教师乃至学校职工、学生家长。各学科教师要把育人要求细化到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

近几年来,石小主要通过主题研训、教研组跨学科培训、“党建+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以及构建分别指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以赛促研”的机制等方式,引导每一位教师树师德、练能力、强技能、提素养。学校思政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培养了2 名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和6 名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获全国网络教研团队一等奖,并被评为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研组;获评南京市小学教学改革(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基地学校、首批江苏省和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2022年10月,学校组织的全校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政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广泛好评,并引发热烈讨论。

2.课课鲜活:畅通思政课程的“主渠道”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石小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围绕“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开展教学研究,引领思政教师处理好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全学科的教学改革中,石小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在江苏省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讨活动暨首批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展示活动中,石小的一节跨学科的精彩课例获得了专家的好评。语文教师柏阳和音乐教师林悦共同执教了一节基于国家课程“语文+音乐”的学科思政融合课《诗歌分享会》。两位老师围绕诗歌这一共同的文化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跨学科的方式将人文、艺术学科与审美素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深度关联,把美育和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种子深埋在学生心中。

3.科科同向:筑牢课程思政的“主阵地”

学科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阵地。石小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跨学科统整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思政育人中心组教师协同各学科教师联动,在充分学习《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升学科育人实效,筑牢课程思政的“主阵地”。2020 年12 月10 日,学校开展国家公祭日宣传教育活动。公开课现场,思政老师带领学生捧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血火记忆》,共祭民族之殇,激励学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读本学习结束后,学校又通过纪念馆研学、寻访丛葬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祭等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与此同时,石小版画博物馆“烽火岁月的嘹亮号角”主题版画体验区正式对外开放。抗战时期版画家创作的《怒吼吧!中国》《跃马杀敌》《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等版画作品,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打动了每一位参观者。通过复制这些作品,学生触摸历史细节,感受到版画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感人的道德力量。

4.时时协同:融通学生生活的“主情境”

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育人文化,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将育人时时、处处融通于真实的生活,扎根于儿童的实践活动,是石小思政育人理念之一。学校不仅有融合校园乡愁馆、儿童版画博物馆和数字版画众创空间三大实境场馆的“德美行走”课程,还有在充分挖掘各学科共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跨学科统整设计的“德美对话”课程,以及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德美成长”课程。这三种实践活动课程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嵌入,在尊重学生学习、发展、成才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建构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情境。

作为江苏省首批思政育人特色学校,石小围绕立德树人,以学校育人目标为指导,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区域内学科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站在新的起点,石小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建构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