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珐琅彩、粉彩、五彩烧造工艺

2023-03-21 15:14梁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
关键词:釉上彩胎体彩瓷

梁艳

(华亭市博物馆,甘肃 华亭 744100)

0 前言

中国是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我国文明史上璀璨的瑰宝。在古代的文化发展史上,陶瓷一直是我国形象的代表,外国把中国称为陶瓷之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被继承和发展,出现了彩瓷烧造工艺,它们的发展和进步丰富了我国陶瓷艺术。经过漫长的传承发展,彩瓷烧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珐琅彩、粉彩、五彩的出现,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清三代的珐琅彩、粉彩、五彩最为珍贵,从设计到问世都由宫廷御窑烧造完成,是只供皇亲贵胄赏玩的艺术珍品,庶民难得一窥,其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估计。结合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陶瓷烧造进行了完善和创新,珐琅彩、粉彩、五彩三者传统的烧造工艺保留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价值,更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变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加,带有中国浓郁传统艺术色彩的陶瓷受到挑战和冲击,中国的陶艺家们不断探索,挑战材料、工艺与观念的极限。在现代社会中,其烧造工艺是陶艺家们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内容,陶艺家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制作工艺水平,继续传承传统彩瓷的烧造工艺。本文通过运用史实资料从各方面展开对珐琅彩、粉彩、五彩烧造工艺的探索。

1 珐琅彩、粉彩、五彩的历史背景及渊源

清代是我国陶瓷集大成的时代,是古代彩制瓷业最辉煌、最灿烂的时期,是彩瓷艺术发展的最高点。不论从烧造工艺,还是从材料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彩瓷烧造史上的巅峰。其中珐琅彩、粉彩和五彩是彩瓷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是我国彩瓷烧造史上的代表。

珐琅彩,是瓷器装饰手法,源于画珐琅技法,它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在与国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外国的画珐琅技法传入了我国。至雍正时期,珐琅彩采用铜胎画珐琅的技艺,在胎体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釉上彩瓷,称为“瓷胎画珐琅”,它的制作工艺考究,成本高,产量低,是专供皇室的艺术珍品。明代,铜胎上以蓝色为背景色,掐丝以铜丝为主,施红、绿、黄、白等色釉烧制而成。

粉彩瓷又称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主要以粉彩为装饰手法,是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釉上彩新品种,始创于康熙时期,盛于雍正时期,其产生晚于珐琅彩和五彩。早在清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但制作相对粗糙,仅在红花的花朵中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还沿用五彩的制作技法。

五彩瓷是在继承汉族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五彩瓷成熟于明代,明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并派宦官到景德镇督陶,御窑烧造器皿必经定夺样制,计算人工及物料,制作的瓷器非常精致。到了清代,五彩瓷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巅峰,在烧制中多用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的多种色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轮廓,画面浓重艳丽。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五彩鲜亮多变的色彩与柔和的粉彩形成了对比。

珐琅彩、粉彩、五彩虽属不同档次、不同制作工艺,但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传入途径完全一致,在烧造工艺上,珐琅彩色泽鲜艳靓丽,彩料凝重,画工精致,其制作程序和用料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是清代所有彩瓷制作中最严谨的瓷器制品,属官窑中的极品;粉彩的彩料精细,地釉质量好,色彩柔和,画持精深,大多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饰;五彩瓷瑰丽多彩,品种繁多,色彩搭配和谐,不论民窑还是官窑,瓷器的造型都古朴端庄、规矩严谨,这与原料制备、制坯成型等工艺技巧的纯熟度密不可分,三者可谓同根同源。它们的艺术魅力独步于中国艺术殿堂,代表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

2 传统珐琅彩、粉彩、五彩的烧造工艺

珐琅彩是根据外国油画技法清三代新配置的特殊材料。色彩极为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彩品种多,每一种图案均使用多种色料调配。其料彩表面光滑,并有玻璃质反光感,绘画与纹饰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

粉彩又被称为软彩瓷,是受珐琅彩影响创新出的一种彩瓷品种,因粉彩料中掺有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施彩厚,使花纹凸起,层次分明,有立体感。先填一层玻璃白,再以所需的色料在玻璃白上进行描绘,可以分别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感,柔和而俊雅。

五彩又称硬彩,是单线平涂,色调红是大红、绿是大绿。据《陶雅》①中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康熙时期的五彩瓷相当珍贵,其瑰丽多彩,品种繁多,艳丽动人。

简单地说,珐琅彩油,粉彩软,五彩硬。从色彩上分,珐琅彩靓丽,粉彩柔和,五彩强烈。蒋祈《陶记》②记载,当时景德镇彩瓷器烧造,主要有“探坯窑眼”,采用“火照”技法,“以验凰、孔雀、飞雁、游鱼等等,诚可蔚为大生熟”,瓷坯原料,采用“进坑石泥,制之精巧。高安、乐安两处窖藏瓷器,从数量之精巧”,凡釉料“炼灰,杂以槎叶木柿火而毁之,造型之丰富,釉色之绚丽,制作之精,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制工,纹饰之精致胎质之细腻,都是屈指可数的陶瓷作坊,“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根据文献记载,可知传统珐琅彩、粉彩、五彩的烧造工艺。

2.1 珐琅彩,粉彩,五彩的色彩工艺及特征

2.1.1 珐琅彩彩料

珐琅彩彩料绘制的纹饰是由一层厚厚的料堆起来的,釉面有众多细小开片,有立体感,用手可触摸到,釉面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与进口不透明的红绿玻璃相类似。早期的珐琅是天然的矿物质,主要原料有玻璃粉、铅丹、硼酸盐等,经过烧熔制成,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拥有独特光泽的物质,可在珐琅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烧制时就变成了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彩。

2.1.2 粉彩彩料

粉彩彩料是在五彩基础上和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的一种彩瓷,粉彩色料没有珐琅彩色料艳丽丰富,但粉彩比五彩的色彩要多,且有粉质感、立体感,所用颜料种类多,采用熔块配置方法,发色较稳定。主要分为透明颜料、不透明颜料、净颜料三大类。粉彩常用油料有乳香油、樟脑油、煤油等。

2.1.3 五彩彩料

五彩的色彩没有珐琅彩和粉彩多,五彩画面色彩沉稳热烈而不浮躁,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各色都是一抹平涂,表面略显粗糙。

2.2 珐琅彩,粉彩,五彩的胎体工艺

2.2.1 珐琅彩胎体工艺

珐琅彩作为清宫珍品,尤其在康、雍、乾时期工艺最为精致,胎体有玻璃质的反光感,还可反射蛤蜊光,反光感是含铅的釉上彩瓷和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的侵蚀发生的变化,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随瓷龄的增长,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变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产生蛤蜊壳里面闪烁的彩光,也称蛤蜊光。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所以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

珐琅彩胎体可分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掐丝珐琅就是景泰蓝,是将细薄铜丝片掐成各种图案,再粘于铜胎上,内外填上各色釉料,入窑烧制,经打磨后镀金而成,它的胎薄丝细,花纹图案繁多鲜艳。錾胎珐琅也称佛朗嵌,是在厚重金属胎体上雕刻,使纹饰轮廓线条凸起,在下陷处填充各色珐琅釉料,经焙烧、打磨后镀金而成,其图案庄重醇厚,但传世作品较少。画珐琅技法是用单色珐琅釉直接涂在金属胎上,再用不同色彩的珐琅釉描绘图案,经高温烘烧,打磨镀金而成。因画珐琅技法由西方传入,后经宫廷烧造,所以有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工艺上也有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透明珐琅亦称广珐琅,是在金属胎体上用锤揲、浮雕、阴刻纹饰,饰以金、银片,再涂上透明珐琅釉烘烧而成,以蓝、绿、紫色为多,珐琅釉有透明、半透明的特性,使图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十分讲究,有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时期,以花卉图案居多,也有山水、人物。器物的印章、落款和题词临摹字体,工序严格,所以珐琅彩瓷的制作数量少且珍贵。在造型上没有特大器物,多为日用小件和动物等摆设用品,主要有碗、盘、壶、瓶、杯、盒,其中碗、盘最多。

2.2.2 粉彩胎体工艺

粉彩胎体洁白细密,质地细腻精致,轻重适度,釉面滋润,是用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摸不到凸起的感觉,没有开片的现象,也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粉彩制作时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就变成了玻璃白。《陶雅》③中称赞“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以轻巧俊秀的器物为主,有碗、盘、盒、杯、笔筒等。器物无论大小,形体含蓄,线条美观。

2.2.3 五彩胎体工艺

清康熙时期的五彩是在明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彩胎体的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细微端正,坯体接口无痕,瓷胎是精心修坯的,造型气势不减,但仍有古拙、质朴、凝重的感觉。

综上,从三者的胎体工艺可以看出,五彩、珐琅彩、粉彩在胎体上工艺原料各有不同,相同点是粉彩与珐琅彩的原料都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以玻璃粉末为基本釉,是由玻璃研磨而得,主要原料是硼砂、氟化物、石英、长石等材料按比例混合配置。呈色金属氧化物的主要作用是呈色,即混合在基本釉中,硼元素在珐琅彩釉中的作用是使其产生不同发色效果;不同点是珐琅彩中含硼,而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硼这一化学成分。

2.3 珐琅彩、粉彩、五彩的烧造温度

彩瓷烧造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它的工艺严谨考究,烧制原料必须是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温度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器表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彩瓷具有胎质致密、外观华美等特点,烧造工艺上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外,可分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彩绘,再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

2.3.1 珐琅彩烧造温度

珐琅彩制作时各项工序严谨。先绘制造型,呈应允后制作木样,二次呈览后由陶官制胎。烧制好的瓷胎由造办处设计图案,用石英、天然长石等原材料,加入硼砂、纯碱等助熔剂,又加氧化锑、氟化物、氧化钛等乳浊剂,再加入氧化铁、氧化锑、氧化铜、氧化钴等着色剂,经过粉碎、煅烧、混合、熔融后,直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经粉碎、细磨成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在铜、金、银等器物上,经焙烧成为金属胎珐琅。如以瓷器为胎者,则为瓷胎珐琅。将珐琅粉调和后,涂在金、银、铜等金属器物上,后经800~1000摄氏度高温焙烧,多次重复,经仔细打磨,一件工艺品才诞生。

2.3.2 粉彩烧造温度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打底用含砷的玻璃白,再将颜料施于玻璃白上,颜色依浓淡深浅的不同需要洗开,使图案有浓淡明暗之感。在砷的乳浊法作用下,玻璃白呈不透明状,色彩相融后,产生粉化作用,黄彩变成浅黄,红彩变成粉红,别的颜色也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再据加入量的多少得到不同浓淡的色调,入窑经600~900摄氏度高温烘烤而成。

2.3.3 五彩烧造温度

五彩是在烧制好的白釉瓷上用低温色料描绘各种图案纹样,整个制瓷过程有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景德镇陶录》④记载仅彩绘一项就有“画样工、填色工、烧炉工、绘事工、配色工、乳颜料工”。

由此看出,珐琅彩、粉彩、五彩三者之间在烧造上有很多共同点。一是珐琅彩、粉彩、五彩的烧造,都是先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经过二次烧造才能完成;二是它们表现目的完全一致,都是粉白打底;三是釉面开片与厚度相同,珐琅彩瓷釉面有很多细小开片,粉彩瓷也有,由于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典型的低温釉上彩,在制作技法、彩釉种类、釉上彩层厚度以及各自膨胀系数不同,所以釉面开片在历代低温釉面都很容易产生,只是大小不同;四是珐琅彩与粉彩瓷的彩釉共同使用,景德镇御厂也使用造办处的珐琅釉,随着雍正后期炼釉技法的提高,共用彩釉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结束语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经过漫长的发展,到清三代时期,彩瓷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尤其是珐琅彩、粉彩、五彩的出现,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对珐琅彩、粉彩和五彩三种彩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详细论述,展示了珐琅彩、粉彩、五彩三种彩瓷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历史背景,通过对珐琅彩、粉彩和五彩三种彩瓷制作过程的介绍,特别是对繁多色料品种、色彩运用的不同手法、胎体工艺制作过程、烧造温度的高低等方面工艺的介绍,彰显了我国传统陶瓷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境,陶艺家们对烧造工艺的不懈追求,并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风格,融入了艺人对文学、书法的深刻理解,提高了艺术品位,丰富了文化内涵,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艺术严谨的态度和非凡的创造力。我们在深化学习珐琅彩、粉彩和五彩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还应该认真研究三者的烧造过程,不断继承和创新,拓宽创造领域,为未来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出自陶雅所著《陶雅》卷上陶雅一,雍正彩软,沿用厂人通行之名称。

②出自蒋祈所著《陶记》,写作年代应为南宋嘉定七年至端年元年间(1214—1234)。

③出自张九钺《南窑笔记》,约成书于乾隆年间。清代景德镇窑瓷业的札记著作,共有札记35条,出自第22条。

④出自兰浦原著《景德镇陶录》,共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出自卷一。

猜你喜欢
釉上彩胎体彩瓷
一种缺气可继续行驶充气轮胎
《圆梦》釉上彩瓷瓶 作者:余晓霞
瓷画艺术家
王延天作品精选
卞哲甫作品精选
超细CeO2粉末对铁基合金工具胎体组织性能的影响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体结构
基于混料设计的WC基复合胎体性能研究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