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宁(甘肃:合水县阳光苑幼儿园)
幼儿阶段的教育会对幼儿的心智发展、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幼儿教育,有利于为幼儿日后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并在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小学教学知识的渗透,使幼儿在步入小学校园后,可以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开拓教学资源,利用区域活动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幼儿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其科学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获得独自思考、自主探究、深入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幼儿获得全面素养的提升。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以自身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忽视幼儿学习地位,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不好。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突然介入或者打断,会导致教学进程受到阻碍,幼儿脱离学习氛围。这些强制性的指导措施很容易破坏区域活动教学的意义,不利于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阻碍幼儿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尊重幼儿的学习意愿。教师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设计活动的切入点,保障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自主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区域活动教学的含义,在进行活动教学时,采取放任不管的消极指导态度,这会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区域活动学习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使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就应当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
当前,区域教学的发展还不尽完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只要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就算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实际意义,与教学本质背道而驰,导致幼儿学习兴趣较低,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无法获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学习意识,影响其日后参与小学学习活动。
为了在区域活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运用创新思维积极营造具有趣味性、丰富性的教学氛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技巧,并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入手,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形式,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教师应当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区域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当基于幼儿当前的学习状态,着眼于更加长远的教育目标。积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时关注幼儿的动向,把握好课堂节奏,在关键时刻对幼儿进行点拨,保障幼儿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领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推动区域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幼儿日后参与小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探究“豆芽的生长过程”这一区域活动中,在课前准备好适宜豆芽生长的温度箱、豆子、温度计、放大镜等教学用具。在课程开始时,让幼儿每人带上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进行豆芽生长的记录。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植物生长的观察过程,自身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履行好引导者及帮助者的职责,保障幼儿自主探究学习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充足的课前准备,可以使课程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与幼儿共同进步,确保幼儿获得长远的发展。基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避免过度放任,而使区域活动教学丧失教学效果,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方法指导及技巧传授,可以大大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为他们升入小学奠定学习基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担任着观察者、指导者、参与者、沟通者等多重角色。首先,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热情,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幼儿全神贯注地投入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其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意识;其三,教师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设计区域活动教学,应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幼儿真正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教师需要放下身段,用平等、尊重的方式与幼儿开展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改进,有利于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在每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应当结合幼儿的参与感受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到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教师要着眼于幼儿长远的发展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以及总结。这样如此反复,可以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为幼儿的高效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区域活动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改进,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而提升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例如,组织“丢手绢”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当进行良好的活动设计,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都得到较好的锻炼。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对游戏规则进行描述,并且先进行示范,保障每个幼儿都可以参与游戏过程。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在丢手绢的过程中,其他幼儿扭头看;丢手绢的人一直绕圈子,不知道丢给谁;当丢手绢的人走到身后偷看等。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保障区域活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材料是区域活动教学中重要的辅助资源,丰富的教学材料可以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所具有的资源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帮助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一些日常生活中较容易得到的材料,可以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区域活动教学。幼儿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吸引,教学材料的引入,有利于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幼儿开展教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只有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要求及兴趣爱好的活动内容,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增强学习参与感,促进其自身全面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幼儿兴趣爱好的观察,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后,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并显著提升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设计时,要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材料,满足幼儿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并为其带来较好的活动参与感。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操作工具、探索学具。在对这些工具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材料。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素养的提升。
例如,以“不怕黑”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幼儿勇敢、不惧黑暗的胆量。在活动前,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场景的营造,将活动室的窗帘放下,准备一个小熊玩偶、一副手套、一条毛巾以及一个皮球。让幼儿手拉着手进入活动室,并用触摸的方式,猜猜都有哪些物品。幼儿在一起进行“猜一猜”的过程中,可以忘却房间里黑暗的空间,并且产生较强的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幼儿不怕黑暗的胆量,促进其全面素养的提升。
在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幼儿,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参与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通过较详细的解释以及示范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阻碍了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以“自我介绍,我是谁”为题材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当将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要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在这项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敲门打招呼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介绍,并且将其他小朋友的名字记下。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友爱。幼儿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掌握基础的社交礼仪,使自己的人际交往以及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为升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组织区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成长的需求,要选择具有教学意义的活动形式。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在不断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技巧,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要在区域活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为其日后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区域活动教学在我国幼儿园尚未全面落实,正处于探究发展阶段,因此,会存在很多不足。这需要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