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颖,王超男,白利忠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山西 阳泉 045000)
国务院2015 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应用型高校要建立教学、竞赛、实习、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3]。对于工科应用型院校而言,材料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材料化工类专业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依赖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4-5]。运用学科竞赛的方式促进材料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促进材料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提升材料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6-7]。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及材料化工类类学科竞赛等形式,通过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崇高理想价值、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材料化工类专业人才[8]。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强国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我国制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双一流”大学打造计划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强化应用型院校各专业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工作,政府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引导各类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创设一些项目驱动教学实践,发挥示范性引领作用,通过建设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实训课程,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难度依然存在,社会岗位一线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应用型高校教育的稳定发展。
结合国家对于应用型院校教学发展的要求,山西省深刻认识到高等院校担负的重要使命,山西省政府和教育部门准确把握“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重视特色专业打造,促进当地22 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5 所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型或职业本科高校。山西省政府和教育部门围绕转型发展瞠新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和“六新”突破的创新人才需要,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山西全省所有设区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结合当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了多个产业学院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实现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为各行各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山西高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5 项金奖、8 项银奖、47 项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也说明了竞赛带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4 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建校38 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目标定位即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转型步伐。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学科竞赛的开展,成立了学科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学科竞赛的整体规划和宏观领导,学院为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支持跨系、跨专业、覆盖面大、受益面广的学科竞赛项目,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样性。学科竞赛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竞赛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组别。部分高校还在校园内部举办“半封闭型”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命题方式新颖别致,鼓励参赛小组学生集体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做好小组成员分工,鼓励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组织学科竞赛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一些知识技能大赛以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实验操作为主,例如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等。
创新性。学科竞赛的第二个基本特点就是创新性,竞赛要抓住创新的核心概念,要重视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实践性。学科竞赛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因为竞赛对于专业知识的考核形式主要是学生开展的具体操作,包括统筹规划、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数据处理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科竞赛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完成,因此,材料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和举办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很多比赛需要上交作品模型或者是调研报告,这些都是落实实践的过程,真理必须要经过实践才能证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科竞赛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竞赛是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竞赛过程中进行创新操作,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材料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民族素质的具体体现,高校各专业教育中运用学科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有效促进学校教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学科的发展沿袭过程,明确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例如明确材料专业知识对于我国工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人文精神的深化。
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够清晰,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尽管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但是对于专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认识到这类专业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教学依照教学大纲简单操作,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研讨不足,教学中拓展不足,这对于培养具备复合能力的全面素质人才较为不利。
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比较重视材料类理论教学的开展,导致工科教学理科化,实践教育弱化,教师留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其次,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不充分,大多数实践基地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只是泛泛的观看流程,缺乏深入岗位实践的机会,影响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另外,学校自行组织的学科竞赛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针对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纯理论的学习难以深化教育效果,也很难实现知识向成果的转化。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材料专业已经认识到了参与学科竞赛的意义,开展了相关竞赛讲座、成立竞赛社团等活动,但是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指导教师队伍分类单一化,学科融合创新意识不够,在目前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多是学科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兼任,多数教师擅长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对于学科竞赛参与学生的指导和教育不足,缺乏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竞赛竞技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材料专业的实验室部分对学生开放,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科研开展的平台,但是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明显。开放实验室实验设备有限,学生参与材料实验的机会较少,很少自发组织团队参加校内外的学科竞赛。其次,学校对于实验室开放的举措较少,实验室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平时很少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室使用方面的宣讲,学生渴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专业能力的意愿被削弱,也不利于其参与学科竞赛积极性的提升。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要从工程专业或材料科学专业特点出发,把握材料类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属性,结合教学大纲及学校教导处的课程规划要求,提升办学特色,针对国家重大工程所需的金属结构及与功能薄膜材料及器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结合社会岗位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就业的反馈,组织教师参与课程体系调整规划的研讨,反复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纠正和调整。高校要结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要求,培养具备“科学”与“工程”素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材料类人才,培养在材料工程、工业或工艺设计、技术开发、装备研制等相关岗位需要的人才。材料专业要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建立学分制,学生必修课选修课分数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材料专业课程门类较多,范围涉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要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拓展相应课程内容。
高校任何专业教育质量都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尤其工科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重要科研使命,教师要将一些前沿知识引入教学课堂中,扩展教学的知识,改革教学的方式,因此,构建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为了深入推进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制定了《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已认定两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共206 名,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培养与考核标准。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教师分类,如专业教师、指导教师、科研导师、企业导师等等,结合本专业课程建立校内双创空间,搭建校内实训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项目,如材料科学相关科研项目,学生可以作为助手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协助教师完成一些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这样在科研开展过程中吸收营养。校内开展一些科技活动,每个教师分配几名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成立材料科技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完成科技创新项目。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其科技创新活动或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能力,为学科竞赛的开展奠定师资基础。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材料专业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一些工业工程企业、装备制造、化工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等,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打造校企双创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材料人才培养目标,在建立众创空间基础上,成立创业子学院,建立校级、系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立相关产业孵化基地,完善材料专业综合实践基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材料人才创新培育基地,打造高效育人新模式,为教育教学开展和学术交流、科研事业的推进提供场地。院校与企业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运用科研反哺学校教学,定时组织国家、省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建立学科竞赛制度,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动,向广大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材料充足、设备先进的材料实验室中强化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4.1 以学科竞赛促进专业建设
学科竞赛可以反映出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对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实际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肯定落后于科技发展的步伐,学科竞赛可以将现实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有效衔接在一起,学科竞赛中考核的知识是企业、行业目前需要的知识,因此,学科竞赛的举办可以促进专业建设更为完善。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学科竞赛的优势,优化专业课程,建立科学的材料课程体系,完善学分制度,建立双创学分体系,实际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重视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搭建健全的工程实践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基础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的全面育人模式。
4.4.2 以学科竞赛促进专业训练效果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要积极创建校内双创学院,例如以中关村智库为例,打造校内教育资源存储库、材料知识数据库等模块,搭建综合训练平台,在不同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学科竞赛等。大一处于专业启蒙阶段,要重视实验技能的稳步提升;大二是学科创新阶段,要完善专业学科建设,强化学科教育效果;大三是创业实训阶段,这一阶段的指导实践非常重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积极打造结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于一体的综合人才培养机制。
在具备核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要积极打造适合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应应用型转变要求,培养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新型工科科技人才。引入学科竞赛可以促进专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聚焦新工科材料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多方联动,共享教育资源,打造京、晋、泉三地联动孵化平台,跨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