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模式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20 09:48晏丽余德华王斌李敏艳马慧玲刘义成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协同医学

晏丽 余德华 王斌 李敏艳 马慧玲 刘义成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为了支撑学生更好地学习临床医学技能,高职医学类相关专业会在一年级集中学习多门医学基础课,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三年制高职专业的总课时设置在2600到2900之间,为了落实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学时占到总学时数50%以上,这必然导致医学基础课程课时比例被压缩。但就目前高职医学教育的现状而言,在强调动手能力的同时不能过度删减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免削弱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上升空间。因此,怎样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是医学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线上碎片化学习配合线下模块化的训练,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逐渐发展为协同教育中的研究热点。

● 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的内涵

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是指计算机技术支持、网络背景下的协同学习,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一体,提供线上、线下两个维度的学习的环境和资源,组织学习者以学习共同体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综合等交互行为,达到对某一内容的学习目标。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模式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支持教师团队、行业专家、跨班级学生的相互交联,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汇集、储备、交流、生成与管理;现实与虚拟的相互结合,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交互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生成的学习痕迹与数据,能更客观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习惯、成果,由此生成的大数据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 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的主要任务

1.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网络环境中所有能用来服务教学的技术、信息和内容。医学基础课网络教学资源类型繁杂、多样,整块化地应用于教学往往存在不完全适用、不贴题、不符合学情的情况。如图1所示,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应用模式的建设主体有教师团队、教师个体和学生。课前,教学团队将网络资源化整为零,根据教学知识点将其碎片化,汇集于团队共享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和自身教学特点从共享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再整合建设,逐步形成更适合自己教学的再生资源库,并根据学情将库中资源分为共享资源和个性化资源,鼓励学生在完成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性地完成个性化资源。课后,教师选取优质的学生作业、作品等进行修改、加工并补充进入教师个人再生资源库。另外,日常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选择、分享教师个人库中的资源反哺共享资源库。这种协同利用模式是群体联动与个体创造的交替过程,可有效地实现零存整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师团队和学生的力量。

图1 网络教学资源的协同应用模式

2.教学空间的协同

医学基础课均是理实一体的课程,既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熟悉一些实验操作,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因此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室”“虚拟实验室”“实验室”三种教学空间。三种教学空间存在各自特点和差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文字、声音、图片等化抽象为直观,由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系统化探究、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虚拟实验室具有更好的交互性、重复性,主要用于实验部分的预习、学习。它既能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也能帮助学生在多次练习后熟悉实验流程,明确注意事项,为现实实验室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微生物、人体机能、解剖学等实验室真实的实验场景有利于教师示范标准操作、学生锻炼实验技能,并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真实实验操作技能评价。三种教学空间的协同能相对较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点、夯实重点。

3.教学主体的协同

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传统教学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但基于网络的协同教学具有的跨时空性,可以使教学主体拓展至主讲教师所在的教师团队、思政教师、医院医生、行业专家甚至是学生家长。教师团队完成学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主体之间的联系,思政教师与教师团队协同确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如新冠病毒的结构与分类这个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我国科学家高效、快速地发现并解析新冠病毒,选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以新闻视频、小组活动为载体途径;定期邀请医院医生和行业专家通过第二课堂带来前沿发展趋势和学生实操作业点评;邀请家长协作进行教学督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主动借助多方力量、富媒体资源主动构建知识,阐述观点,表达意愿。网络环境下,教学主体成员利用微信、QQ、钉钉等交流平台,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和协作,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4.教学内容的协同

高职医学基础课普遍面临着学时减少的窘境,为了提高效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是医学基础课教学的发展趋势。例如,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部分临床应用人体结构的内容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将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教学内容的协同除了体现在学科之间,还体现在学科知识内部,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然而,不管是专业核心课还是基础课,都是为培养医学人才服务,这就要求医学基础课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医学检验、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不同专业学生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教师团队要借助互联网,关注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其以视频、文献、音频、试题、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形式融入教学内容,依托网络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既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新鲜度,也能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建立深度探究的方向和渠道。

● 基于网络的医学基础课协同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

基于网络的医学基础课协同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内容、资源的选择、加工和优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将其作为知识建构的基础,制订可评、可测、可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领域逐渐向未知领域探索;在教学组织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监测、标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反馈教学,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资源的整理和教学评价上,要以学生的收获和成长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采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自评、互评,体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 基于网络的医学基础课协同学习模式的设计流程

协同学习的具体组织流程会根据课程内容发生一定的改变,但学习的主要流程可归纳为三个主要阶段: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组织实施、资源内容升级。具体如下页图2所示。

图2 基于网络的医学基础课协同学习模式的设计流程(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为例)

1.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主要包括课程对接学生专业的分析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两个方面。

课程对接学生专业的分析主要任务是分析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和岗位需求,按照工作任务和典型岗位工作流程模块化教学内容,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例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全面对标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上承临床检验技术士核心岗位工作任务流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全国检验技能大赛要求、临床检验技士证考试,下接《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核心课程,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重新整合,紧密联系思政教师,提炼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以岗定学、以赛促学、以证验学。

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是在课前借助线上手段完成测试、问卷、调研、谈论等,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短板、学习习惯、兴趣特点,结合对学生特征的充分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确定优化教学策略。

学习需求分析主要的协同主体是教师团队和临床专家,其中教师团队包括专业课教师、主讲讲师、思政教师。协同主体之间的学习、沟通、谈论、调研等活动通过线下会议和线上交流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得成果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于网盘。

2.教学组织实施

将单元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助学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在云班课推送类型丰富的资源包和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基础上按个人特点查阅自选资源和完成自选任务。同时,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每节课设计2~4个教学活动,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和思考实践时间并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通过微课学习、虚拟仿真实验、在线测试、通关小游戏、共同编辑、思维导图、论文查阅等方式夯实重点,突破难点。课后根据学生课堂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灵活设计拓展任务,通过科普视频制作、拓展实验、社会实践报告、实验设计、创新作品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技能、开拓眼界。

此过程的协同主体是主讲教师、临床专家和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保障生生、师生、师专、生专之间的充分沟通,实现在信息场、知识场、行动场、情感场和价值场之间建立有机的、协同发展的联系,促进多场协调。

3.资源内容升级

通过教学过程中资源的获取、处理、整合、使用、修改、再使用,使资源和本门课程的贴合度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知识生成及资源再创造能力,拍摄、记录、凝练一些精彩的课堂片段、创新作品和学习成果,适量选取一部分资源上传网络公共平台,建立网络虚拟班级、谈论群,听取各方意见,修改优化资源。另外,教师要选择适用性广的资源反哺教学团队公共资源库,为日常教学及团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省级、国家级资源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此过程的协同主体是教师团队和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虚拟班级共享资源,智力共享,是教学资源紧贴行业科技发展,不断优化,内容升级。

● 展望

基于网络的医学基础课协同学习模式是“人脑+计算机+网络”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资源全球化、供给模块化、教学个性化和学习自主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也开始呈现更多的崭新的姿态。

1.虚拟班级

国家、地区之间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虚拟班级协同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虚拟班级。具体方式是,跨校组建教师团队,设计课程项目任务,在网络虚拟班级发布任务和学习资源,同一年级学生跨区域全校进入虚拟班级,按项目任务在特定时间段内围绕同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不同学校学生团队分工协作,教师团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同步和异步指导,最终在线上实现成果汇报、共享。跨校实施教学整合不同教师的智力资源,取长补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协同具有教育优势资源的学校、教师、学生建立虚拟班级,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促进真实学校和虚拟学校的协同。

2.智能导师

智能导师和实体教师相互协同是未来协同学习发展的另一趋势。智能教师全程在线,负责采集、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关注,对学生进行精准个性画像,根据学生情况实现个性化的资源推送解答简单问题。实体教师则依据智能导师所提供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及时调整课堂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智能导师与实体教师的相互协同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形成真实学校与虚拟学校无缝衔接。

猜你喜欢
基础课协同医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