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的“项目中心课程”软件技术创新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3-03-20 09:48李丽郑智轩范中俊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实训软件

李丽 郑智轩 范中俊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引言

软件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但当前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弱,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融入企业真正的研发工作,导致软件企业人才难觅,而毕业生又难以顺利就业。近几年,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竞赛驱动下组建的创新班模式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从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实训项目安排、课程学分置换方案、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等,进阶迭代,最终形成基于工作室模式和“项目中心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班实践教学模式。

●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软件技术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对接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但对接软件行业主流研发技术仍有一定“间隙”。软件技术迅猛发展,也许刚建设成熟的课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已被淘汰。

第二,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决定了教学内容松散,无法围绕某方面的软件研发能力持续深入地训练。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各个学期、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相对孤立,没有良好的衔接,学生没有合适的机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所学技术完整实现一个软件项目。二是软件开发细分多个方向,由于受学时限制,对每个方向的学习学生只能蜻蜓点水,无法成为该细分方向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第三,“项目化”创新班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提升学生工作实操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没有真实软件项目的开发场景,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离真实的企业级软件开发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依然徘徊在技术学习层面,无法具备真实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

第四,创新班实践模式只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细化的项目任务目标,没有将相关课程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很好的结合,没有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导致创新班的运行缺乏规范性,过于依赖教师个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无法保证创新班教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创新班的组建

笔者所在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创新班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理念,建立混合式异步教学模式,从本专业学生中筛选优秀学生,组建新的教学班,通过实战项目深入学习专业技术,对接软件开发实际岗位需求,并通过以下三个举措实现学生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建设、社会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协同提升。

第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学生在校就能体验真实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环境,不仅在技术上得到有效训练,而且综合能力也得到不断地提升,这样在毕业时就能无缝对接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第二,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完善师资团队。创新班模拟真实软件开发场景,促进教师提升创新意识,使其从理论知识的教授,转向带领学生开发真实软件项目。从单一的课程讲授到完整的软件开发团队管理,升级教师的教学管理智慧。

第三,强化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深化校企合作。使创新班成为校内外软件开发项目的重要技术高地,建立企业工作站、双师工作坊等形式的培养模式,既可自主研发软件项目,又能输出技术和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和人才储备。

● 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创新班教学管理

工作室模式是在创新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制订制度,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确立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4个技术方向,完善制度和软硬件两方面的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团队,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根据工作室模式的创新班教学管理思路,笔者展开了以下工作:

工作室模式的创新班教学管理思路

首先,建立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4个技术方向。这是独立于传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跟随前沿技术及时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的课程体系,并且结合软件专业课程学习和软件开发岗位要求,将4个技术方向具体细分为“2+2”式的技术方向,其中2个为前端工程师和后端工程师,是主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向,另根据学生个性和能力特点,设置产品设计师和运维工程师2个培养方向。

其次,完善制度和软硬件两方面的配套。①“上课即上班”工作制度的建立。引入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周报、日报、定期会议等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方式,以及规范的软件工程流程,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引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②软硬件配套设施完善。一方面逐步提高服务器性能配置,以满足工作室业务开展;另一方面,采用自建和现有相关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和代码管理。

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团队。即整合资源,拟建立与本院软件测试创新班、网络安全实验室以及本校艺术学院UI设计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实现一个完整软件开发流程体系。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践课程,开发企业实战项目,培养技术对口人才。

●“项目中心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班教学实施

在创新班组建后,基于工作室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学实施中,一方面“面向项目,面向开发,面向趋势”,课程结构随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更加符合行业所需。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三段式课程体系,选择“典型软件项目”为载体,构建“以项目为主体、新技术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将原本各自独立的课程有机融合到每个项目中去学习和运用,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营造真实的企业软件开发场景,实践软件开发团队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实现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毕业即就业”。

另外,围绕项目中心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创新班中分阶段依次实施体验项目、模拟项目、模仿项目、融合项目,不断地向上进阶、向下迭代。学生在通过大一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大二进入创新班,正式开始接受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管理和项目中心课程的基本实训项目安排。项目中心课程的基本实训项目安排如右表所示。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双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根据实训项目实现的功能、采用的技术、代码规范性、职业素养能力等,设计课程考核方案,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评定。每个实训项目的考核组成绩为:平时表现10%,学习情况30%,项目开发60%。

项目中心课程的基本实训项目安排以及学分置换方案

● 取得的成效

本教学改革是对专业教学改革已有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提高专业毕业生职后的核心竞争力,能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并为其下一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创新方向。教学改革以软件行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教学改革对象,通过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联动,实现该专业群的资源互补和综合利用,增强发展平衡协调性,提高了教学组织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催生高水平专业群。

●结论

软件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实施了基于工作室的“项目中心课程”创新班教学改革与实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后续,笔者将整班制推广,不断深化基于工作室的“项目中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机制、深化改革,最终实现产教融合。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实训软件
禅宗软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软件对对碰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