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3-03-19 13:36冯凤彬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任务驱动法

冯凤彬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愈发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这给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质量要求。基于此,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内容更加明确,主动进行关于学习问题的思考、探索,文章从任务驱动法内涵出发,简单探讨这一方法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深入研究具体应用策划,包括目标确立、方法创新、优化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任务驱动法;初中课程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法,主要指的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所构建的新型教学方法,本质上是建构主义在教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特点在于教学任务具有一定较强趣味性,学生通过完成蕴含信息技术知识的任务,即可掌握所学知识。相较于传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落实个性化学习目标。新时期下,学生学习方式、需求与习惯均发生明显变化,有关于学习信息的获取能力明显提升,而且,接触到的多数可利用信息也充满个性化、针对性。在该教育背景下,通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掌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寻求一种表现在个性化方面的平衡关系。其次,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以教师为主导,比如主控系统等,学生的课堂操作空间受限,久而久之,其学习相关软件与操作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但是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使各项教学工作具有较强吸引性与层次性。尤其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兴趣的驱动作用下更好地锻炼自我的学习思维,比如问题式的任务驱动导向法,让学生在“一问、一思、一答”中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实现学习任务与目标。最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打造高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的内容,侧重学生操作培养与锻炼,强调学生在学习讨论与评价中的参与,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贴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可引导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实践能力,有效解决问题。在阶段性任务目标的设定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将日益提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时,应根据学生学情、知识难度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优化导入,营造相对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任务设计及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比如运用知识管理技巧,梳理教材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吃透教材后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综合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然后确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分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落实与后续任务相关的课堂导入,避免学习任务趋于共性、缺乏个性,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明确教学任务后,为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与设计。以初一信息技术教育为例,第一课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是带领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此时,教师可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入手,选取学生日常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及其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作为课前导入资源,让学生大致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直观的了解。展示时,以计算机或多媒体為主,最好选用视频和图片等,这样学生会在后续的讲解与研究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会因为教学资料的新颖性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教学实效。

(二)创设教学情境,生成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解决任务为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可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习任务自然产生,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任务中,一方面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初中生性格及思维特点,创设任务情境,以初一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为例,经过该章节学习,学生应该形成对因特网的认知,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为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环境的生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工具、新媒体技术等展现精美的图片和文字、五彩缤纷的动画以及符合学生兴趣的动画电影视频节选等,然后抛出问题:“这些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给予学生五分钟的自主思考与前后讨论时间,待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后,教师可结合古今中外的信息传递方式,引出电子邮件,然后创设笔友交流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想法,用计算机撰写、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完成教学情境,在课堂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后,学生可以有思路、有逻辑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情境的拟定可以让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设置更加真实,促进学生探究任务完成方法,并不断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任务情境时,教师要提前明确学生完成任务的大致思路,合理分解相关任务步骤。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最好将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融入情境背景与操作中,让学生对任务形成初步认识,从知识内容出发思考任务完成方向与方法,最后形成具体思路。在该情况下,学生将以任务目标为导向逐步制订完整、衔接紧密的解决流程。尤其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有限,运动灵活性相对较差,也不懂如何制订任务解决方案。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落实初期,教师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引导与提点,在学生形成信息技术认知后,创设拓展情境。比如,远方的笔友前来拜访你,若想带他/她游览自己的家乡,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在该任务情境下,学生思维可能较为跳跃,此时,教师可先进行基本内容的总结,比如家乡旅游景点、线路规划、乘坐交通、所花时间等。在该情况下,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信息,学会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查询,最后制订游览方案,落实在纸面或是多媒体工具上,以此提高任务情境创设质量与完成效益。抑或是在计算机软件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解任务步骤,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任务特点,能够根据该特点分解任务,保质保量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逐渐形成清晰的任务解决思路,提高任务成功率。

(三)开展任务式分组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更大的自我思考与发挥空间,围绕信息技术知识重难点组织小学生分组学习,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具体而言,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下,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任务活动中,并通过引导性语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讨论相关知识内容,直至完全解决问题。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知识难易程度,或是学生学情,在遵循学生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实现分层分组,整体上做到“组内差异、组外一致”。以初一教材第二单元第十一课为例,该章节涉及的知识是集成办公软件PowerPoint操作内容,经过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该软件,还要形成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题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其间要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获取相关知识,加工整理后一同呈现、评价、交流。协作学习可以是二人小组,也可以是四人小组,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控与观察,定期组织成果交流会,提高小组协作学习质量。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围绕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任务有机结合教学任务和内容,针对学生任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提出的、思考的、解决的问题展开阶段性总结和引导,切实完成学习任务。

其中,课题可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几个课题由学生选择,课题可以自然保护、资源节约等为主,简单且具备教育意义,让学生锻炼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在信息搜索环节拓展认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评价各个组别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任务作品获得启发、反思与成长,最后在学生共同投票下,选出前三名,给予任务奖品。这一任务评价环节的设计与落实,直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引入了良性竞争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最终在兴趣驱动下,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多元评价,注重学习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形成实践能力上的提升与学科素质上的发展。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应将其应用于教学评价上,跟随教学过程与方法内容的改变,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具体为增加评价主体,提高对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视,从而尊重学生付出,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学习提升与情感,进而形成坚实的学习兴趣,不因小挫折、小困难而消失。

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是基于检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价值、提升學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提出的教学思想。完成情境、组别等学习任务后,全面地学习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现状的了解,真正意识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在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总结中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为后续其他教学任务的开展与完成奠定良好基础。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可增加学生自评、组内评价、组别评价,尽可能减少有失偏颇的评价内容,依托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科学性、客观性。对过程性评价而言,主要指的是灵活落实多种评价方法,比如课堂小任务的口头评价、任务推进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评价以及任务完成后的班级评价等,不忽略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付出,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不打击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个小组因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在了解问题原因后,对其态度进行正面评价,认可他们对任务的付出,并以平和的语气分析现阶段完成情况,指出现存问题,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以此强化评价反馈,发挥育人作用。

完成评价后,教师要及时从评价结果出发,总结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做好教学延伸,进一步发挥任务驱动法的育人作用。尤其在任务学习的后阶段,学生学习紧绷感可能会逐渐变得松懈,缺乏对自身所学、所得的总结、巩固与深化,以至于无法实现深远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分钟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总结教学过程,延伸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注重明确任务目标的确定,并借助课堂上常见的多媒体工具、网络平台创设良好任务环境,结合分组讨论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评价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育任务驱动法
职业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