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熊学勤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程晓堂(2018)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体描述为在英语课程中逐渐学会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判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然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往往弱化或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方面,部分教师不了解思维品质的具体表现,缺少思维活动设计,导致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多层面、多方向的思维能力,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葛小花、王纯,2020);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到学生语言水平和教材的限制,较少探索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辩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培养思维品质,尤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不少学者均阐述过辩论对思维品质的作用。《墨子·小取》有云:“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亚里士多德撰写了《论题篇》《辩谬篇》和《修辞学》三本著作,认为日常思维应以辩论思维为主体。当代学者通过研究,论证了辩论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积极影响。华芸(2020)认为,辩论的对抗性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汪艳(2016)、刘佳华等(2018)在高中和大学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认为英语课堂辩论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非常好的方法。Allen(1999)、Bellon(2000)认为,学校应该支持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且应该把辩论纳入学校正式的课程体系(转引自华芸,2020)。然而,相较于对大学和高中学段辩论的研究,由于受到初中生语言水平和教材的制约,在初中阶段开展有关英语辩论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则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通过运用系列辩论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长大才能具有影响世界的力量(斯宾塞、朱利安尼,2018)。笔者从2019 年开始,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开展了运用辩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实验。共42 名学生参加了本项教学实验。为实现语言学习与思维品质的融通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重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根据教材单元主题设计辩论话题,开展课堂辩论;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论坛式辩论,培养学生对日常现象的思辨精神。
英语课程目标和英语教学内容之间呈现互相制约的关系(王斌华、王洪伟,2018)。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义教新课标》的要求,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充分研究教材,探究教材中话题和语篇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笔者基于教材的单元主题,在以下单元展开了课堂辩论活动。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辩论话题
(续表)
笔者采用的课堂辩论,包括三个阶段:辩论前、辩论中和辩论后。在辩论前,往往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确认课堂辩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其必要性;接着,通过文本分析与学习,内化目标语言,以读促辩,为辩论提供语言支持。在辩论中,通过呈现问卷结果引出辩论题目,介绍辩论规则,并指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辩论评价贯穿辩论中与辩论后。在辩论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辩论的收获。课堂辩论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辩论教学流程
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为例,简要阐述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基于教材进行话题辩论。
1. 辩论前
在开展课堂辩论前,笔者通过课前问卷调查确认辩论的必要性,并通过文本分析,拓展辩论思路,学习目标语言。
《义教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据此,笔者认为辩论话题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才能够激活学生参与辩论的兴趣,激发真实的情感与思考,达到迁移创新的目标。于是,在设计辩论课时,就相关生活话题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问卷结果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的单元主题,为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外班参加情况,引发学生对这一日常现象的反思,笔者在课前设计了包括4 道客观题和1 道主观题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全班42 人,只有1 人未参加课外班;每周学生参加课外班的平均时长约为7 小时,且大家对课外班的利弊有明显不同的观点。问卷结果为后续的课堂辩论提供了必要性依据。
探究单元主题,进行文本分析与学习,促进辩论语言内化也是确保课堂辩论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教材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但一套教材在投入使用之后,教材内的文本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时间内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对教材内容加以调整和补充,将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难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别的情境中加以应用。因此,教材重要,使用教材的人更重要(陈新忠等,2018)。教师应在备课阶段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教学文本的背景信息,结合生活实际补充相关知识或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这既是创设真实主题语境的前提,也是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的必要条件(蔡玛一,2020)。据此,笔者对教材进行研读,挖掘单元主题,并通过补充必要语篇,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输入。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子主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本单元包含3 个听力语篇、1 个对话语篇和2 个阅读语篇。本单元主题为交流沟通是解决人际矛盾最好的方式。
基于本单元主题,尤其是单元大阅读“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中关于课外班的话题,结合课前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挖掘本单元主题,将单元大任务设定为讨论课外班利弊的课堂辩论,通过迁移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问题,引发独立的、辩证的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沟通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为了给学生提供辩论时足够的语言支持,笔者在辩论前补充了一篇文本,标题为“Going to after-school classes: Pros vs. Cons”。这篇文章改编自国外亲子教育网站,是一篇约490 词的说明文。文章结构清晰,阐述课外班现象,并分析其利与弊。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文章中提取观点,学习分析课外班利弊的表达方法,通过讨论、复述等课堂活动内化辩论所需语言,有效支持了学生在完成辩论任务时的语言输出。
2. 辩论中
在辩论中,笔者首先呈现课前调查结果,向学生阐释辩论的必要性,接着介绍辩论规则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义教新课标》建议,在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育部,2022)。根据此建议,在文本学习之后,笔者用饼图等统计图形,展示课前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学生对于课外班的不同看法,自然引出辩论话题“Does having many after-school classes do more good or harm for our overall development?”,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和探究单元主题的情境。接下来,介绍辩论流程、规则、评价方式等,请学生明确在参与辩论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义教新课标》建议,评价活动要贯穿教与学的始终,注重考查学习结束时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对个人观点和态度有理有据的表达,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确保达成课程目标(教育部,2022)。据此,笔者在辩论中使用表2,对学生表现进行了多角度、多维度的课堂评价。该评价量表关注辩论双方在不同环节的表现:首辩与结辩各占15%,自由辩论环节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占30%)、逻辑性(占30%)以及本组学生的参与程度(10%)。如果全组学生都参加了自由辩论,得参与程度单项满分10 分,如果50%的学生参加了自由辩论,得分5 分,以此类推。
表2 课堂辩论评价表
为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一方面,教师利用表2,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辩论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教师评价占最终结果的50%。另一方面,为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笔者安排五名学生同样依据表2,根据观察对辩论双方进行量化评价。学生评价占最终结果的50%。
评价量表不但引导学生在辩论时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缓解了在辩论中常见的少数人主场、多数人旁观的问题。评价结果也为后续教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3. 辩论后
辩论后,及时进行学生自评,利用作业对课堂所学进行巩固,可以有效促进主动反思,巩固思辨成果,提高英语辩论课的实际效果。《义教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促进自我督促性学习,总结经验,规划学习(教育部,2022)。据此,在本节辩论课后,学生使用了表3 完成自评与反思。
表3 课后自评表
通过对自评表的数据分析发现:约98%的学生表示自己掌握了如何使用英语阐述课外班的利弊,约86%的学生认为自己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约91%的学生反馈本节课引发了自己对课外班现象的反思。认为需要改进的学生表示,自己将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与辩论中,帮助自己内化目标语言,提高交际能力。
精心安排的作业是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有效的作业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张诗情、宋庆文,2019)。在本课课后,学生整理自己在课上辩论时的观点,形成书面的议论文,将课上所学所思延伸至课下,进一步达成目标语言的内化与思维的迁移创新。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反馈和评价,确保教学效果的巩固。
《义教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应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初中生思维活跃,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除了教材之外,英语课堂也可以引入新颖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等进行广泛思考的辩论话题。而辩论的形式,除了全班参与的集体辩论,公开论坛式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也是一种适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的辩论形式。作为一种世界通行的学术辩论形式,公开论坛式辩论一般采用二对二的模式,一场辩论通常持续40 分钟,正好是一节课的时长。这也是笔者最常采用的课堂辩论形式。
从八年级开始,笔者每两周利用一节英语课组织一场公开论坛式辩论。辩论话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案,集体投票产生。辩手由自荐和小组推荐产生,在一学期内不重复,尽量保证每位学生有一次以上担任辩手的机会。笔者结合校园活动和学生实际开展公开论坛式辩论活动,具体内容如表4 所示。
表4 公开论坛式辩论话题
全班学生分成4 组,组内进行辩手选拔。每个话题的辩论分成3 场完成,最终决出冠军组。在八年级整个学年,学生针对6 个话题共进行了18 场辩论。全班42 人,每位学生均有一至两次上场辩论的机会,共计72 人次。辩手前期的认真准备、现场的精彩表现,获得了学生们的欢迎。这种话题广泛的课堂辩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热情。
在场上学生积极辩论的同时,笔者还指导观赛学生根据辩论赛观赛记录单(图2)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图2 观赛记录单
图3 所示为“初中生是否应该被允许在校园中使用手机?”的辩论中一位观赛学生的记录单。
图3 一位观赛学生的记录单
在这样的课堂辩论系列活动中,达到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
经过近两年的课堂系列辩论后,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对42 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英语课堂辩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认同“我对英语辩论的形式很了解”;40 名学生(约95%)认同“课堂辩论可以促进我的英语语言学习”;37 名学生(约88%)认同“课堂辩论可以帮助我从多角度认识、观察事物”;35 名学生(约83%)认同“课堂辩论可以帮助我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由问卷结果可知,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普遍认同英语课堂辩论对语言学习,尤其是思维品质提升的积极作用。
另外,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经过长期的课堂辩论训练,在语言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以下为同一名学生在七年期下学期“初中生是否应该自己制定班规?”和八年级下学期“中考是否应该引入美术和音乐?”的两场辩论中,在“自由交锋”环节的辩论片段。
【辩论片段1】(论题:初中生是否应该自己制定班规?)(原文未做修改):
…We believe we should make class rules by ourselves, like “whether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rather than have no right to voice our own opinion. We are teenagers and we can be responsible for our own behavior.Making rules by ourselves can make us more responsible and we can enjoy the pleasure of being respected and valued…
【辩论片段2】(论题:中考是否应该引入美术和音乐?)(原文未做修改):
…In my opinion, the answer is definitely“no”. First of all, you said it could encourage more effort to study arts and music, however,our point is just the opposite. We believe it emphasizes talent, and not hard work. Not everybody is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strings tied to song pieces, or look beneath the surface of painting in a work of art. Nor can everybody come up with a good 4-blockcomic to draw or be able to sing《打支山歌过横牌》how the creators intended them to. The point i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n’t equipped at birth to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tasks. And no practicing like crazy at home is going to get them on par with the students who ARE talented at them. As a result, it’s just another unfair challenge that students have to face, and it’s not even their fault. Besides, you said the process could enhance our aesthetic judgement, however,I believe it is simply too exam-oriented to be of real use. When it comes to aesthetic education,the students’ success is largely based on their own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as opposed to “Oh look! Arts is being tested, I’d better find out more about Vincent van Gogh!” No. Nobody does that.We develop devotion for them out of enjoyment.As a result, by choosing to put these “artsy”subjects to the test of the students, it is destroying our good attitude towards them and ultimately ends up damaging their place in our lives in the long run.
“交锋环节”要求辩手批判对方观点,证明本方观点,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批判性、逻辑性要求很高。从以上两个片段的对比可见,该学生在七年下学期的“交锋”中,基本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出对方观点的问题,而是按照辩论前的准备单向地说明本方观点,且缺乏结构意识和逻辑性。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交锋”中,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加强(波浪线标出的句子为对对方观点的批判),且能够使用总分的结构和逻辑关联词(下划线标出的),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地阐述本方观点。可见,学生经过在英语课堂辩论中的长期训练,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显著提高,能够分析、判断信息的逻辑关系,评判各种思想观点,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了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文阐述了笔者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根据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并开展辩论教学。实践表明,辩论是一种在英语课堂中可提升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为达到通过课堂辩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教师需要进行充分准备、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学情设计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辩论话题,并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持和技能训练。
本次实践研究中的辩论话题,主要基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广大教师还可以开展针对小说阅读内容和热点时事的课堂辩论,以期用更丰富的话题、更高的频次在更大的学生群体中推动课堂辩论教学实践。除了辩论,文学圈、读后续写也是常用的以思维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罗少茜、张华清,2020)。广大教师还可以尝试开展其他多种活动,使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