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斌
SPOC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小规模、限制性,在学生符合课堂准入条件以后,才能够具备进入课堂学习的资格,并按照相应的目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相对于常规的在线课程而言,SPOC教学模式具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个性化教学的特征,能够充分融合教学目标、学生兴趣爱好等内容,形成线下教学基础上的兴趣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
在高职课程课教学中,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推进课程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够结合小规模线上教学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内容单一、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课程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最大化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因此,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探讨,旨在为课程教育的高质量探索提供方向参考。
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要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作用,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SPOC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依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获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1]。但是,从当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主体仍旧是教师,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也就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影响到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知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降低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参与的积极性[2]。
教学方法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适应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的氛围。但是,从当前来看,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虽然具备搭建多元教学方法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的速度,往往采用单一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非常容易引起学生排斥与反感的问题,影响到教学的实际质量。如,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氛围相对较为单调,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掌握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
教学评价作为获知教学具体效果的有效途径,既要确保评价的灵活性,同时也要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主要采用课中的提问和课后的作业[3]。但是,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伴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后续教学中缺乏重点。同时,部分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往往采用是否掌握相关知识作为单一的评价元素,而缺乏对相关能力、素养的评价,也由此导致教学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难以为教学开展提供精准的结果支持。
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与差异性,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特性,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目标和结果有效的效果。SPOC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能够以学生的主体特性为基础,通过教师鼓励、引导等方式,在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4]。
高职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并且对于趣味性的内容有着较强的偏好,因此,教师可以把握住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意识与能力。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学情,在云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和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趣味性,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体验。
课中,教师在对云平台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生活化元素引入到教学中,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视频和动画,应用云平台“摇一摇”、头脑风暴、智能分组、手机即时投屏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优化SPOC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整体而言,教学模式具有可变动性和可丰富性的特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对SPOC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从而确保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学生之间的适应性,有效发挥出教学育人的作用,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也要结合新时代下的具体教育环境,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托,设计出具有多样化特征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新鲜感和创新性的合作探究路径体系,搭建出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架构,调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互动和展示的积极性[5]。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案设计的环节中,结合教学任务划分、教学内容情况,搭建出多元的合作探究模式,确保不同任务下小组合作方式的差异性以及整体合作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不同环节和内容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提升。
其次,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逻辑等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外部的指导,必然会出现对相关知识点认识不足、甚至出现畏难的心理,影响到合作教学的具体效果。因此,教师要能够以“合作者”的身份适当的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将教学指导“隐化”为共同探究,鼓励学生的信心,并为学生解释相关的疑难点,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习惯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反映,如计算、逻辑思维、实践以及一些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在课程教育中根据协作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更强的把握,也从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定义与实际教学课堂相结合中得到启示。在持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如何合作和交流。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教案设计阶段,对教学的任务、重点和目标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合各个小组学生的兴趣、能力,采用指定任务分配法和随机任务分配法两种方式,将相关的教学任务划分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形成“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各个小组能够围绕自身的学习任务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学习。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基础教材为依托,提炼相关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小组任务划分,通过设计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能力[6]。
其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是部分知识如果单纯的依托教材内容,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延伸教学元素,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对于SPOC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而言,教学评价不仅关系着教师对学情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在SPOC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强化对各个小组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搭建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充分的反映出各个小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能力培养情况[7]。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能够在评价开展之前,搭建课程教学知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取评价的重点要素,为总结评价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进一步确保评价结果的有用性。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对各个指标的掌握能力,从而得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在小组展示完毕以后,通过总结、引导等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形成总结评价的闭环体系。
其次,优化实施形成性评价方法,搭建出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展示进行相互评价以及通过教师观察进行整体评价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从而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评价反馈作用于自身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师则通过形成性评价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把控和引导。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形成自我反思能力和思辨能力,综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8]。
基于SPOC教学模式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通过对学生主体作用的优化,打通课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优化教师的引导能力,形成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补充引导、师生协同互动的高效教学路径,最大化的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思维、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做好目标引导、明确教学任务划分、实施形成性评价和多维评价,从而确保混合式教学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