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英
[摘 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教师在实践中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英语教学,用问题“中学生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吗?” 驱动教学实践,采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征的项目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这个驱动项目的问题分解为基础活动“小小诗人”、进阶活动“小小鉴赏家”、高阶活动“小小文化传播使”。这三个活动层层铺垫,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最后知其必然,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化自信;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26-04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背景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线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强调目标语的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忽视本族语的文化,只有精通英语又熟知母语文化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人才,而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之根本则是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都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核心素养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Culture Corner板块内容涉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跨文化和跨学科性质。这套教材的七年级下册Unit 7 是诗歌的单元。这个单元的Culture Corner板块引入了中华传统诗词的英译版本,而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教师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整合和拓展了教学内容,采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征的項目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英语项目式教学的优势
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从事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以现实的、自身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目标。
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能,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项目式教学中的问题通常是需要学生参与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基于大概念的、抽象的、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其拆解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去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目标清晰明确。项目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向最终目标,目标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实现。由此可见,项目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真实世界相连接,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及思考并作出贡献。项目式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和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符合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英语项目式教学实践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分析
沪教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的主体阅读篇章都是英文诗歌,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Listening板块学习表达情感的形容词,Speaking板块学习节奏和重音,而Grammar板块主要学习诗歌中常用的句型——祈使句和感叹句,Writing板块则要求学生创作几句简单的诗文来描述一位同学。对以上板块内容的学习为简单英文诗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使得诗歌产出水到渠成。这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对英文诗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一直强调目标语及其相关学习。
本单元的Culture Corner板块别出心裁地选用了中国经典古诗《静夜思》的英译版本。该板块提供的教学材料非常简单,只有短短的四行英译诗文。这个教学材料按照常规教学不太好处理,因此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驱动学生的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项目式教学的驱动问题
教师基于文化自信,从传播文化的视角提出“中学生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吗?”这个问题以驱动项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项目式教学提出三个子问题:(1)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英文诗歌有什么特点?”。(2)从学科教学和翻译学的角度提出“中英文诗歌有什么异同?”,这个环节以《静夜思》为例,让学生开展赏析、对比活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学生提出问题“我能够翻译中华诗词吗?”。
(三)项目式教学的实践
本次教学实践是沪教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这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及教材体系进行深度融合的一次尝试。本项目式教学的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单词并创作个性化的英文诗歌的活动,体会并掌握押韵、重复、诗节、意境等写作特点,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英语学习能力。(2)学生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寻找不同的《静夜思》英译版本,赏析并选出最喜欢的版本,从而认识中英文诗歌的异同并初步学会鉴赏不同的英译版本。(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静夜思》英译版本,用诗配画的形式制作海报,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为了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学生首先要了解西方的诗歌文化,即知其然;其次要理解中西方诗歌文化的差异,即知其所以然;最后要翻译中国经典诗词,承担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即知其必然。因此,教师尝试用问题“中学生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吗?”把本单元英文诗歌的学习与Culture Corner板块中的中国经典诗词英译版本的学习衔接起来开展项目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三个教学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基础活动“小小诗人”、进阶活动“小小鉴赏家”、高阶活动“小小文化传播使”。这三个教学活动相互影响,层层铺垫,指向传播中华诗词文化这个问题,见图1。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1.小小诗人:知其然
经过前面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英文诗歌文化已然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英文诗歌的特征,创作英文诗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每六人一组,通过晚自习和周末在线交流的方式讨论英文诗歌的特征,思考自己要创作的诗歌的主题;然后借助字典和网络等创作英文诗歌。在“小小诗人”活动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创作了关于父母、兄弟、偶像、学校、夜晚、冬天、班级、童年等主题的诗歌,意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学生创作诗歌非常认真和用心,因此教师挑了部分优秀诗歌张贴在教室外,当成小型个人诗歌展。这既是对学生作品的认可和鼓励,也让学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小小鉴赏家:知其所以然
由于学生已经对英文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活动的目标是让其学会对比中英文诗歌的异同和赏析不同的经典诗词英译版本,并选出最喜欢的英译版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查找不同的《静夜思》英译版本,找到了Herbert、Allen、Giles、Witter、Bynner、许渊冲、翁显良等人翻译的十多个译本。教师从学生查找到的译本中挑出六个译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鉴赏。学生觉得英文诗歌的对仗和字数不如中文诗歌工整,英文诗句有长有短,读起来不如中文诗歌那般朗朗上口。大家一致认为许渊冲先生的两个英译版本最好,因为译文简洁,两行一韵,跟中文一样也是四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意境表达到位。有意思的是,多数学生喜欢许渊冲先生早先翻译的版本A Tranquil Night,这说明从意美、音美、形美的角度考虑,初中生更看重音美,这一点跟许渊冲先生认为的“三美之中意美最重”的观点大相径庭,许渊冲先生的两个《静夜思》英译版本见图2。
“小小鉴赏家”活动是本次项目式教学的进阶活动。学生在掌握诗词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对比中英文诗歌的异同和鉴赏不同的经典诗词英译版本,进一步内化了诗歌文化,为接下来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3.小小文化传播使:知其必然
开展“小小文化传播使”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尝试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借助词典尝试用英文翻译《静夜思》,将英译版本制成海报。开展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诗词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并体会其在语境中的运用,从英译诗词的角度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并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打基础。
这个活动以《静夜思》为蓝本,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英译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创作自己的诗词英译版本并借此传播中华文化。这个活动要求小组内查词讨论后每人负责翻译一句诗,做到人人参与。完成后,小组指定书写较工整的组员将译文誊写到A4纸上,而且必须诗配画。海报的美观程度和吸引力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当然最主要是翻译必须符合诗歌的特点。
以第一小组六名学生完成的海报为例。译文按照中国古诗的式样译成了四句,尽量做到了押韵,配画跟诗文意境很匹配,如果加上颜色就更好了。学生在译诗的过程中增强了对中国诗词的喜爱之情并且收获了合作探究的快乐,译诗成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以后尝试翻译别的诗词打下了基础,也提升了文化自信。
学生的翻译虽然比较稚嫩,但是他们精心制作完成了图文并茂的海报。笔者集合学生的作品制作了文化传播海报展,再一次让学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使他们对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空前高涨。至此,本项目式教学初步回答了“中学生能够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吗?”的问题。
四、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评价
(一)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在本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若要求学生简单背诵或是朗读Culture Corner板块的英译版本《静夜思》,那只是停留在表层地要求学生理解知識文化,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容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浮于表面。本项目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深入挖掘文化背后蕴含的语言特征和人文知识。
中学生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可以通过直接的对外交流或是借助媒体网络等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进而提升文化自信。在本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很有兴趣,做任务时积极踊跃。学生在活动后完成的作品精彩纷呈,让人忍俊不禁,让教师感受到他们的天真无邪和无限童趣,更让教师看到了他们对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这次教学虽然是初次尝试,但在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文化理解力和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关注语言和思维,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而文化意识的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实施项目式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在“小小诗人”活动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创作的诗歌关涉多个主题,涉及面非常广,例如,分别以“风和泥巴”为主题的诗歌Wind、Mud极具画面感和趣味性;分别以学校和班级为主题的诗歌School、Class非常有意境,写出了校园生活的美好。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抒发了情感,提高了语言能力,也反映出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小小鉴赏家” 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个性化的见解,发展了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小文化传播使”活动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三)激发合作与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中,不同学生在同一个小组中可以相互启发,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研究围绕现实问题及若干相关子问题展开,学生把知识与真实情境联系起来,在实践中相互合作,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在“小小诗人”活动中,学生需要合作探究诗歌的主题。在“小小鉴赏家” 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查找不同的《静夜思》英译版本,探究最佳的译本。这个活动在促进学生了解中英文诗歌差异的同时促进了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小文化传播使”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创作相关海报,需要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并且有具体分工。这个活动是在课堂最后10分钟进行的,没完成的小组利用当天晚自习前的自由时间完成。在学生合作翻译的过程中,课堂气氛良好,大家都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五、结语
本次英语诗歌项目式教学只是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一次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交流中,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用海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如何把经典诗词英译融入常态化的中学英语教学还值得教师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英语教学相融合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 (2022-04-08)[2023-06-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3] 胡佳怡.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课程,2019(9):29-34.
[4] 桑國元.教师如何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内涵[J].教师教育论坛,2022(10):21-2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黄 晓)
[基金项目]广东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重点课题“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经典诗词英译赏析教学研究”,编号:JYGLK00304。毕节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黔西北薄弱高中‘融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2022B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