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3-03-17 08:21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双师校企

王 岩

(沈阳工学院, 辽宁 沈阳 11312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条件上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课程体系相对现实环境滞后,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不够新鲜[1];二是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对于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三是缺乏真实企业化实践环境,造成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教学案例缺乏真实性,导致学生很难利用自己所学去解决真实项目;五是学生职业素养缺乏,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六是教师队伍普遍缺乏深厚的企业实践经历,不足以承担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此,亟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产教融合战略。2018 年2 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颁布,细化了相关措施。[2]现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大多仅仅安排企业实习的形式,对于职业教育,不足以支撑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亟须探索深入合作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实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人才培养直接对接企业需求,保障人才供给。

二、“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与“六共”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双主体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进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建设。沈阳工学院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积累,总结了“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六共”协同育人新机制(如图1 所示)。

1.“五位一体”协同模式

学校探索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践基地”—“订单班、冠名班”—“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地联盟”五位一体校企合作协同模式。其中,由校企合作双方的学者、行业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既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又推动学生就业,满足教师短期挂职实践锻炼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定向为企业和行业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的“订单班”“冠名班”;建成与智能制造、互联网、通信等行业相关的各级各类新工科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牵头成立并参加省级校企联盟,与省内其他高校一起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突出服务地方行业及区域,将企业优势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切实为地方服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2.“六共”协同机制

共管: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坚持专业与产业高度融合,学校成立专业、学院、学校三级校企教学指导委员会,包括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等,共同管理人才培养相关事宜。[3]

共制:服务经济振兴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调研利益相关者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注点,同时根据学校总体定位,包括企业工程师、高级管理者等在内的相关人员共同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培养目标,制定能重点反映学生能力目标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选择能有效达成这些毕业要求的课程,形成各专业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实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共制”。

共育:充分调动企业资源,定期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等进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技能,协同育人。学生也走进企业一线,在企业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企业家进课堂”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共建:一方面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企业,企业、学校双师任教,按照企业项目工作流程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引入企业的流程、标准、布局与文化,为企业定制课程模块,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共同指导,共同对学生结果考评、验收,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形成校企共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机制。

共研:整合双方在设备、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孵化技术技能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侧重技术技能应用研发。将先进的应用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合作共研。

共享:依托校企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提供全方位校企培训、企业临时培训机会,共同提升双方主体能力。

三、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

专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企共同制定实施专业建设规划和教学计划。根据公司岗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研讨会由具备岗位技能的技术人员参与,结合自身发展经历,提供不同阶段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及职业成长生涯规划设计。教师根据实际生产案例进行整理、总结、提炼、共同开发课程,研讨编写一体化活页教材,建设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研究讨论教学改革方案,形成教学成果。[4]

1.双主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OBE 理念,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行业企业需求调研,面向产业发展,校企双主体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就业面向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职业院校开展“双主体”育人前提。

2.双主体设置课程体系

双主体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遵循模块化教学理念,校企共同设计制定课程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施。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教育的规律,有机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证书的关系。引企入校搭建职业化的育人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设计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设计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引企入教,教职对接,实施“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技能与创新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教学过程五融合,采取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和技能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多维度。

3.双主体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创新是双主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主体”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以教学改革为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融合,融合了翻转课堂、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理念,每个都以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概念参考的有效性。二是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在传统教学改革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优质课堂;应用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感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推动开展网上平台资源建设,利用超星平台等实施教学,进行考勤、测试、随堂练习、投票、抢答等活动,构建线上课程,融合行业企业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拓展教学空间,打造校企双主体线上开放精品课程。三是实施理实融合教学改革,推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模式,将企业的使用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融合,教学过程对接企业工作过程,解决具体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示范、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优化师资结构,实施“双师”制和“双主体”教育,搭建线上或现场教学平台,成立技能社团,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教与学对接企业岗位工作。

4.双主体开发教学资源

以人为本,考虑学校与企业的不同需求组织资源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为基础,结合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以岗位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逻辑起点,整合企业资源、标准和案例;在校企共建中,企业必须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保证教材和岗位的有效性;全方位交叉,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体系,扩大教学资源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作用。

5.双主体培训专业师资

教师到公司实习,通过参观公司岗位、参加公司技能培训、参加公司岗位培训、参与公司产品开发与技术等方式参与公司产品开发。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企业文化、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生产组织、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新方法、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学校兼职教师任教,学校在职教师组成双师团队相互促进。建立工匠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工匠精神,发挥行业大师的引领作用和工匠精神传承的作用。

6.双主体共建双师技能社团

组建校企双师技能社团,形成一生双师,校内亲教师、企业亲师傅,技能团队以技能训练、技术创新项目、技能大赛为主线,强化学用结合,校企对接,明确生涯规划,营造专业职业归属感。打造专业、分院、学校各层面全方位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行内业间,搭建社会、企业、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现代学徒制平台。校企双师技能社团打破学徒制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提供了有效实施的载体和平台。

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特点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企业项目、案例的课程化开发,建立课程校企合作和动态开发机制,同时引入企业项目管理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使工学交替更为灵活,实施更为便利。校企双主体有利于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高校更能够把握住人才培养的目标,更精准地为产业界提供人才,推动产业界发展。[5]产业界为高校提供丰富的真实项目资源以及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机会,使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五、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创新点

1.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创新

沈阳工学院以“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发展目标,以“以人为本、学以致用”为学校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学用相长”的育人机制。不断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依托“校企两个平台”,实现“共管、共制、共育、共建、共研、共享”的“六共”双主体协同育人新途径。引企入校,使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企业项目课程化,教学内容、过程和管理工作化,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项目教学改革创新

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不仅是作为一个真实项目案例,而是要体现出整个项目完成过程的完整性,与企业合作进行真实项目训练,将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引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企业为教师进行企业项目教学提供技术与应用平台支持,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接岗位需求提供了教学层面支持。

3.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持续发展创新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技术技能型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面对专业领域不断更新的知识与技术,需要教师改变被动接受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参与产业学院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的研发,激发教师主动进行实践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同时可将真实项目进行可教学化改进,不断丰富教学项目,从而形成整体师资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

六、改革成效

沈阳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项目教学、双师技能社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 项,二等奖3 项;获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质量、高素质、强技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立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批为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学生的毕业率逐年提升均超过97%,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升,由50% 上升到67%,优质企业招聘人数逐年增多,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招聘增长300%,北京航天科工二院招聘19 级学生11 人。学生取得了2021 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学创杯大赛特等奖的优异成绩。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良好,机制专业招生由36 人增至85 人。

猜你喜欢
技能型双师校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