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珍,韩立杰
(河北开放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自2014 年上海市各高校首开课程思政探索的先河[1],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教育层次、各学科专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都纷纷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各自课程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程思政”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并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尽管如此,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单一、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足、融入不当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成效不够显著,课堂主渠道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以河北开放大学西方行政制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国开学习网“SPOC+ 翻转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系统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课程思政作业及课程思政考核,形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逻辑闭环,从而促进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实现。
西方行政制度课程是河北开放大学针对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的一系列行政制度。对于本课程教师来讲,其任务除了教好这门课程各项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究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引领,做到育才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根据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特点,西方行政制度是以国开学习网为依托建立的网络课程。国开学习网是由国家开放大学研发的一个开放性的在线教育平台,目前平台承载了3 000 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国家开放大学全系统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访问平台。[2]西方行政制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课程系统中的一门省开课程,河北开放大学责任教师拥有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职能,能够决定传授知识和传播价值观的内容和方式。从西方行政制度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责任教师仅通过建设大量网络课程资源及课程思政资源并依托国开学习平台呈现给学生,辅之以有限的面授或线上直播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浅层次性、交互的低阶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履历不完整等[3],最终导致高阶学习目标尤其是课程思政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指“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它与MOOCs 的massive(大规模)和open(开放)相对[4],面向小规模学生群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把微课、小众教学、集成化教育的在线学习效应与传统课堂相交融[5],注重学习活动和教学交互设计。SPOC 克服了MOOCs 交互性差的缺点,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浅层学习的困囿。它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使师生、生生交互更加丰富和高阶,同时实现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全程监控,促进了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发生。
河北开放大学省域系统内下设有市县学习中心,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没有课程的建设、编辑权限,但可以组织本教学点的课程教学活动,其中面授或直播教学和课程讨论是辅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一般情况下,分散到各教学点的学生人数较少,每个教学点的学生组织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班,这种小规模、私密性的特点恰好符合SPOC 的运行环境要求。鉴于此,西方行政制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除进一步丰富、优化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外,教学点采用“SPOC+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思政在学生深度学习中春风化雨般融入他们心中,并在课后的作业强化过程中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程的考核中进一步得到巩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要达到知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教学效果,教师无疑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精心设计,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包括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根据成人学生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尽量导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导入和带领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巧妙地融入其中。
于此,以西方行政制度课程的“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这一知识点为例来论述“SPOC+ 翻转课堂”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路径。根据开放大学以远程教育为主的教学特点,本节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课前、课上和课后设计与实施。
如同每一节课都有其学习目标一样,每一节课也应设计它的课程思政目标。根据布鲁姆对情感领域中目标维度的划分,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层次的目标。[6]课程思政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也需要遵循情感目标这种从低到高的递进规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最终形成个性化的价值体系。就“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这一知识点而言,除设计了解、理解、掌握等对知识的认知目标外,还需要设计它的情感领域的目标,即课程思政目标。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和民主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运用全面的观点思考问题以及透过现象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设计尤为重要。如果课前设计科学,将有助于课上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为方便学生接收学习任务,课前设计采用线上教学设计。团队教师利用SPOC 的测试功能设计知识前测,即设计一定数量的与本知识相关的有梯度、有张力的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本知识点的认知方式、认知状况、兴趣点等,从而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需求[7],为后续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其后,教师将学生需要课前学习的内容提前一周推送至国开学习网公告区,要求学生课前登录国开学习网学习本课程的相关资源,包括微课视频、课件及文本资源,同时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后对发布在学习平台上的两个经典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在案例“辛普森杀妻案”审理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司法公正原则?依据是什么?二是西方国家一贯标榜在司法活动中遵循司法公正原则,在案例“李文和间谍案”中,美国是否遵循了司法公正原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为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打下基础。在本学习环节中可充分发挥SPOC 的交互功能,通过设计章节讨论区,鼓励学生将思考得出的答案在讨论区交流,团队教师认真查看每位学生的发帖。
利用SPOC 的统计功能对学生发帖进行统计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讨论区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有76.2% 的学生不发帖;在发帖的学生中少部分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大部分学生则发言简短,不能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这部分学生尚没有完成对本知识点课程资源的学习,或者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自己的表达缺乏自信。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回帖情况,找准学生的难点问题,并结合知识前测做好课上重点讲解设计方案。
由于线下面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分组讨论,便于师生、生生交互,因此课上设计采用线下面授形式。鉴于学生在课前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梳理重点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升华,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目标。此设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
课上首先以案例导入,利用SPOC 的情境支持功能将“再情境化”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还原案件的来龙去脉,并就案例提出问题,“世纪审判——辛普森杀妻案”“李文和间谍案”是否体现了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原则?引发学生思考。随后带着问题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梳理,首先梳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司法独立原则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并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司法独立原则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即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原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统治在不断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目的是满足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它是人类社会在从专制政体走向民主政体的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因此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这样的一种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民主意识。
随后通过梳理另一知识点即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含义,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是否具有世界普遍适用性?在小组讨论中启发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出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历史局限性,即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本质上它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与多党制、三权分立制相辅相成的司法体制,是为资产阶级统治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所以不具有世界普遍适用性,更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最后,梳理司法原则中的司法公正原则及其包含的两个维度,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梳理这个知识点后,再对前面的“辛普森杀妻案”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此案件的审理只是部分体现了司法公正,即体现了程序公正,但不能体现实体公正,以此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回应另一个案例:在“李文和间谍案”中,美国是否遵循了司法公正原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对这个案件的审理不能体现司法公正,其背后是政治原因,由此指出美国一直存在着种族偏见以及麦卡锡主义的抬头。对此案例的分析能够提高学生透过现象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
SPOC 的一个显著优势体现在能够实现学生与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充分交互。在上述对整个课上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每一教学环节,教师都要作为学生中平等的一员,建立起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营造SPOC 学习氛围。[8]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在润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积极讨论和交流,促进观点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完善与重塑。
保证课程思政效果的可持续性,需要通过布置课程思政作业来加以巩固。基于SPOC 的监督功能,课后作业采取线上形式。设置课程思政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上学习的历史观、方法论等课程思政内容的进一步内化和应用,最终实现价值体系个性化的情感目标。以“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知识点教学为例,在国开学习网平台设置课程思政课后作业为:全面梳理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并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其进行评价。教师通过SPOC 平台及时督促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在线完成。通过最后的统计和分析显示,学生通过对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原则和司法公正原则进行梳理,并通过搜集资料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实现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历史观、方法论、价值观等思政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强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本节课的课程思政目标。
纵观“西方国家司法原则”整个教学设计,它是基于国开学习网的SPOC,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科学系统设计,结合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知识传授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发挥SPOC 的各项支持功能,最终促成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西方国家司法原则”翻转课堂课程思政设计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西方国家司法原则”翻转课堂课程思政设计示意图
为了使整个学期的课程思政效果得到固化和应用,应将课程思政融入考核设计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起到强化思政效果的作用。考核设计基于国开学习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中。根据课程的特点,课程思政考核设计重点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坚定制度自信等方面进行,通过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导向功能,进一步巩固课程思政的成效。
由此,课程“SPOC+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与课程思政考核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闭环,如图2 所示。
图2 “SPOC+ 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图
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SPOC 的交互功能、氛围营造功能、考核评价功能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高阶交互,弥补传统网络教学的交互缺失和浅层次学习的缺陷,促进深层次学习的发生,从而促进知识、能力和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不失为一种成效较为显著的课程思政模式。尽管如此,“SPOC+ 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实践仍需在充分发挥SPOC 的支持功能方面不断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思政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