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彩娟
对于孩子们来说,一直在建的学校充满了神秘。
抬头总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塔吊,伸着长长的手臂在忙碌地挥舞。一侧是安静的教室和琅琅的书声,一侧是繁忙的操作和机器的轰鸣。终于有一天,中间那一扇蓝色的隔断门打开了,一条长长的走道出现了。
哇,原来我们的学校这么大;哇,原来我们的学校这么美!惊讶的语气,惊呼的神情,还有惊喜的笑容,突然而至的大世界,让他们意外,又无比欢喜。
橙色的台阶与绿色的墙壁,他们惊叹于新校园的色彩斑斓;四处的连廊与宽敞的礼堂,他们惊喜于新校园的自由空间。原以为的小小学校,却是一方美丽广阔的天地。这份美丽与开阔冲击了他们的感官,震撼了他们的内心,引发了他们对周围世界本能的热爱和强烈的好奇。于是,他们奔跑着、观察着、感受着。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如此,学习也如是:带着一颗好奇心去触探未知的世界,学习随时随地都在真实地发生。
诗人冯至小时候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便天真地认为父亲能发出声音的手表里,也一定躲藏着一个活的生物,并对那块表念念不忘。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了手表,一个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和金色的齿轮组成的世界,呈现在他的面前,令他着迷不已。
探索是孩子的本能,他们本能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并与世界自然亲密。最初的时候,他们会用语言表达这种亲密,比如会和一只羊说话,会和一朵花交谈,并且觉得这种交流得到了回应,因为羊会咩咩地叫,花会轻轻地摇。后来,他们会用双手探索这个世界,比如在墙上涂鸦,拆卸各种器物。
探索其实是学习的开始,自我生发,充满活力。学习是一个漫长以至终生的过程,唯有保持天然的热爱,才能走得持久。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我们,每个人所观察和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多样,但无可否认,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阅读。
我喜欢带着孩子们阅读,当他们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可爱极了。
阅读多样性的孩子,更能感觉到世界的广度。历史会告诉孩子时间的纵深,地理会告诉孩子空间的广博,天文会告诉孩子宇宙的浩渺……阅读的多样性就呈现了世界的立体性、生动性。
阅读也会影响思维方式。一个喜欢读文学书的孩子,更容易建立感性思维,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忆情节,想象画面,情感共鸣;一个喜欢读科普书的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信息,归纳整合,形成知识。选择书籍的阅读类型,就是选择建立不同的思维。
感知的广度就是孩子眼里世界的广度,有的是大视野,有的是小细节。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感知这个世界,一朵花开,可以解读为生命的绽放,带着由衷的喜悦;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存在,是个有始有终的自然过程。学习,让孩子自我定义这个世界。
学习的方式从来不是单一的,生动有趣的方式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尤其是网络时代,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灵动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习呈现更自由的状态。
可以借助优质的资源。我带孩子们看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孩子会在角色代入的情境中,抵达环境,感知历史、区域、风土、文化……潜移默化中,眼界开阔,格局提升。
我还带孩子读诗歌。诗歌的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在灵动的想象里,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儿童诗语言明快,灵巧清新:雪落了/天黑了/雪娃娃带着微笑/安静地睡了。唐诗宋词或婉约或豪放,带给孩子丰富的文字感受。在校园的树下读诗,树也变成了诗,一切都变得浪漫可爱。
春天里,阳光下,飞舞是蝴蝶自由的状态,绽放是花朵自由的状态,飞翔是孩子自由的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呈现更大的世界,让学习成为一种本能、自由、持久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