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少勤
春天来了,如同娃们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地来了。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春天的美,俯拾皆是。人们爱眼前美不胜收的春,尤爱诗词里梦幻般的春,更爱以春为题赋诗作画,借以咏叹赞美、抒情言志。
孩子与诗天然契合,都是明亮清澈的,充满无限希望的。孩子的诗,不是矫情的嗟叹,不是华丽文字的拼凑组合,而是喜怒哀乐的自然流露,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本真表达。培育孩子的诗意,其实质是让孩子内心世界丰盈、外在形象洒脱,终究还是促进综合素质提升,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童心,天真无邪,扑闪灵动,温润水灵,像晨露,像山泉,像春花……因为童心,孩子们清脆吟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岁岁来这里”;因为童心,才有“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诗句流传;因为童心,大人们“且将烦恼抛池水,未泯童心放纸鸢”。丰子恺先生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会温暖、和平和幸福。”他生动比喻,从儿童到成人,就好比是从青虫到蝴蝶,青虫的生活与蝴蝶截然不同,父母对待孩子,不可在青虫身上装上人工翅膀,让它跟蝴蝶一起飞舞,而是蝴蝶要主动收起翅膀与青虫一起爬行。
当下,童心正受到干扰和侵蚀,特别是数字化的影响,让童真童心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一些孩子的言行出现“小大人”化,心灵也呈现早熟,这很值得社会关注。英国作家戈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童年本是开心快乐的代名词。鲁迅先生说:“成年人的快乐,都藏在儿时的回忆里。”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压力山大,快乐童年还是要代际相传。年轻父母要将留住孩子快乐童年当作重要责任,当作父爱母爱的理性表达,当作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要淡化“考试从娃娃抓起”的意识,摒弃“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孩子们一旦成了知识容器、考试机器,成了学习天才、考试天才,必将“有童年无童真”。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爱心与童心互动交融,让孩子走出数字产品的虚拟世界,走进思维想象的空间,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里放飞自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任何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诗歌教育更是如此。润泽童心,以诗化人,我们可以用诗歌的纯美方式,让童真世界璀璨起来,让孩子的成长更加美好。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至今经典。诗意是人类爱恨情感的一种表现和升华,是对现实或豪迈洒脱、或含蓄朦胧的表达,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期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对孩子的天性善良,家长们要进行保护性渐进式开发,在孩子一尘不染的心田里“种瓜种豆”,最终将孩子善良本性培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升华为优秀思想品格,固化为健康行为习惯。
用自我榜样示范,引导孩子不仅爱自己爱家人,也要爱家人之外的其他人,爱身边平凡人,爱一草一木。陪同孩子走出家门,观察社会,感受冷暖,引导孩子身在福中知福更惜福,爱劳动、创造美、展示美,做美的小使者,学会行小善养大德。用儿歌、诗词和传统好故事引导孩子,用诗意和想象呵护幼小童年,用诗的气韵叩击孩子的心智之门,让诗的芬芳为孩子幼小心灵涂抹温暖美好的底色,让诗意种子在幼小心田萌生。
肖川说:“爱心的本质就是诗心,当我们的内心荡漾着诗意,生活也变得无比清晰、明丽和温暖。”在爱心善意熏陶下,孩子们的目光明亮且柔和,步伐有力且欢快,心灵敞亮且宁静,语言活泼且诗意,在多姿多彩、诗情画意中惬意成长。
孩子是春天的花朵,是早晨的太阳,孕育着无限希望。正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所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也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的“人生第一次”:第一声哇哇啼哭,第一句呆萌话语,第一次蹒跚迈步……在这些诸多“第一次”之后,家长们要更加关注孩子的“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粒扣子”是起始的,也是关键性的,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走向何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国从古至今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诉求。作为启蒙老师,家长们要在润物细无声中说事明理,讲解革命传统故事,教唱经典歌曲,带孩子观看红色影视,一起走进教育基地,进行情境式、启发式、渗透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孩子渐进知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历史中吸取精神营养,播下信念种子,打好精神底子,迈开奋进步子,在乐观向上、激情诗意中成长学习,在意志坚定、意境高远中昂扬精神风貌,展示阳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