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真 沈莹 骆淑莉
[摘要]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有义务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贡献力量。因此,文章从充分做好专业引领、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提升知识服务水平方面出发,结合《质谱学报》办刊实践,探析科技期刊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措施,以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为科技期刊提供借鉴。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学术引领;知识服务
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我国亟须培养具有创新力的青年科技人才。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拥有强大、活跃的创造力,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而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1-2],并鼓励科技期刊寻求突破,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供支持和资助,助力科技期刊飞速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期刊工作者应不断地探索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开创新的办刊模式[3-4]。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大批科技期刊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而短视频、集群化平台等新型载体的出现也为科技期刊出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前,科技期刊已逐渐从“知识传播”转向“知识服务”,成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智库。作为承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之一,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对青年科技人才影响深远,甚至相当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日常“导师”。因此,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期刊发挥社会效益、助力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作为科技期刊的学术编辑,不仅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要思考如何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驱动,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文章结合《质谱学报》的办刊实践,探析科技期刊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措施,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为科技期刊提供借鉴。
一、充分做好专业引领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科研事业起步阶段,渴望摄取科技知识和提高前沿认知,乐于接受和创造新事物。而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科技前沿、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对科学发展的认知。因此,科技期刊应成为青年科技人才的“导师”,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科技期刊要做好专业引领,就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来追踪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刊文方向,并以编委建言献策等作为获取最新前沿知识的主要途径[5-8]。例如,笔者通过对《质谱学报》近五年来所刊发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其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均居于首位的刊文方向是“食品安全检测”和“中草药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读者关注的方向。同时,笔者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Citespace)分析近年来国际质谱领域科技期刊的刊发论文,发现其中蛋白质结构分析方面发文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世界范围内质谱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前沿和热点的基础上,科技期刊要积极开展选题策划,进行有效传播。例如,《质谱学报》基于获取的热点方向,组织策划了《食品安全检测》《质谱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非变性质谱技术研究应用》等专刊或专栏。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即时沟通越来越便捷,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从更多维度提升期刊影响力。在实际操作中,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流程是期刊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例如,在确定前期选题方向的过程中,《质谱学报》既利用常用方法或工具获取最新选题,又关注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质谱学报》建立了“我们的质谱学报”微信群,其中超过75%的读者为不超过45岁的青年科技人才。《质谱学报》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式,使读者参与选题策划过程,积极邀请青年科技人才担任具体选题策划的执行主编,担负起组稿、约稿的任务,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在专刊或专栏出版后,科技期刊应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其中静态形式包括纸刊发行、微信公众号发布电子刊等,动态方式则包括视频传播、邀请作者参与线上讨论等。例如,《质谱学报》在其《食品安全检测》专刊出版后,制作H5微场景动画并通过微信传播,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流畅、活泼优势,适应读者碎片化阅读的特性,将专刊每篇论文凝聚成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传递给读者。又如,《质谱学报》在其《质谱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专刊出版后,联合质谱仪器厂商组织“质谱仪器与中草药”研讨会,并邀请相关作者开展学术报告,为作者和读者搭建实时互动的桥梁。
此外,科技期刊还可邀请权威专家对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论文进行评述,传播科技前沿成果。例如,《质谱学报》自2022年开设《前沿评述》栏目,定期由学术编辑浏览业内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并选择、汇总与《质谱学报》读者群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上报编委会讨论、确定,最终编辑部邀请权威专家评述所筛选的最新前沿论文,向青年学者权威解读前沿难点、痛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科技期刊也可以利用主题讲座的学术交流形式,选定主题,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学术报告,更直接、更近距离地向科技期刊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质谱学报》在全面调研读者对质谱知识疑难问题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有机质谱中的基质效应”的网络讲座,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次,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二、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
当前,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够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实现自身科研成果的大范圍宣传与展示。科技期刊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科技期刊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获得科研合作机会,与来自不同科研机构、不同研究领域的科技人才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拓展思路,深化科研认知,使一些科研瓶颈不攻自破。第二,科技期刊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有助于学术研究成果扩大推广和宣传范围,提高业内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成果的认可度,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知名度和自信心,增强他们挑战科研难题的动力。
近年来,线上学术报告会因不拘于时间、场地,且组织高效,成为一种潮流。但与线下学术会议相同,为了保证报告会的权威性和吸引更多的受众,大多数线上学术报告会的主讲人主要是行业大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基于此,科技期刊应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例如,《质谱学报》推出专刊或专栏,并积极邀请青年科技人才以作者主讲的形式进行学术报告,分享科研进展。未来《质谱学报》会继续探索更多学术报告模式,如圆桌派、直播等,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角,力争成为陪伴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朋友或“导师”。同时,对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国际顶级优秀期刊发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质谱学报》也会邀请作者撰写highlight并刊发,对其学术成果进行二次宣传,且制作H5微场景动画在各大微信群中进行广泛传播。每年年底,《质谱学报》还会依据被引频次、扩散系数、下载排行、行业内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评选优秀青年科技作者,以鼓励其科研行为。此外,基于一定的社会兼职经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资源积累和眼界开阔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质谱学报》向主办单位申请组建青年编委会,邀请青年科技人才担任该刊的青年编委,为其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目前,已有不少科技期刊组织了青年编委会[9],这无论是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还是对青年编委的学术成长和学术水平提升均具有很好的助力作用,有利于双方实现共赢。
三、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一)精准提供文献服务
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海量文献与报道涌现。读者虽可通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查询文献,但检索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读者所需要的。对读者来说,其需要解决如何从大量文献中筛选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的问题。因此,很多科技期刊开始探索为读者提供精准知识服务[10-11]。《质谱学报》从2016年开始,每年年底都会根据专业领域分类和汇总当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以及国际上有突破性进展的报道,并分别将不同领域的论文以PDF文件形式打包,通过百度云、电子邮箱等方式向该刊的读者进行推送。为了优化这一举措,使读者收到最关心、最需要的文献资料,《质谱学报》还初步尝试通过用户画像,对其读者进行精准分类和分析。《质谱学报》以100名读者为样本,设置读者所在学科领域、兴趣方向、投稿偏好、阅读习惯等关键变量,通过该刊官方网站后台数据、问卷调查、CNKI数据库等搜集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画像,从而将这100名读者进行分组,再根据分组情况精准地向他们推送有关文献信息,以避免大量无效信息的传播。例如,《质谱学报》发现在读者分组中人数最多的一组读者对生物质谱感兴趣,平时更倾向于阅读英文文献。可见,借助用户画像,未来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将获得更多启发,并奠定发展基础。又如,《质谱学报》在每期出版后会将这一期的论文用一句话总结其创新点,并制作成H5微场景动画在各大微信群传播,使读者对论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并快速筛选所需要的文献,得到读者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专业和逻辑清晰地描述,才能被更多人认可。但在实际科研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尤其是一些青年科技人才,在论文写作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撰写的论文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缺乏章法、逻辑不顺畅、专业名词使用混淆、未规范使用物理量和单位等,使撰写的论文难以恰当、全面地突出研究的创新点,不利于呈现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也会大大降低其学术水平,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科技期刊及其学术编辑应发挥自身专长,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全面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论文写作能力。其中,科技期刊组织培训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撰写规范等均是常用的方式[12-13]。例如,《质谱学报》开设《质谱知识》栏目,将易混淆的质谱概念进行溯源辨析,有助于增强青年作者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又如,自2020年起,《質谱学报》邀请青年科技人才担任该刊的客座编辑,定期邀请他们深入编辑一线,参与稿件送审、退修、编辑加工等全流程工作,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科研论文的规范性和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同等重要,促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论文撰写规范和技巧。
四、结语
作为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科技期刊应参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引领专业方向、重视精准化知识服务、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发挥自身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科技期刊学术编辑也应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自身对学科发展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创新办刊模式,为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全面、系统、深入的知识与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认知与如何加快发展《淮海医药》的思考[J].编辑学报, 2021(02):197-201.
[2]宋国恺,张蕾.高校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的思路和建议[J].科技与出版,2021(02): 88-92.
[3]曾建勋.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转型发展路径思考[J].编辑学报,2022(03):262-266.
[4]梁徐静.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演变与实践进路[J].科技与出版,2022(04):16-22.
[5]曲凡,刘爽.基于可视化分析的科技期刊出版研究文献分析[J].出版与印刷,2021(02): 71-77.
[6]王晓飞,王少霞,邵世云,等.专题征稿增强科技类学术期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响应[J].编辑学报,2020(06):690-693.
[7]金东贤.新时代教育学术期刊选题热点解析:以《教育研究》为例[J].中国编辑,2020(08):70-75.
[8]俞立平,张再杰.一个反映学术期刊研究热点的指标:热点指数[J].图书馆杂志,2020(06):19-25.
[9]郭盛楠,郝洋.青年编委会成立“热”的“冷”思考: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遴选、管理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J].编辑学报,2022(03):301-305.
[10]韩云惠.基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服务研究[J].编辑学报,2021(02):142-146.
[11]葛建平,刘德生.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1(04):23-27.
[12]张改侠,孙晓红,魏乐军,等.“双一流”建设中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路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22(07):8-11.
[13]刘畅.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与举措:以《应用声学》为例[J].编辑学报,2021(04):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