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深挖哲理于思辨中厘清关系

2023-03-17 14:36祝泉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辨性作文题背景

祝泉洲

综观近两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试题,笔者归纳出两大特点:一是命题情景化,二是考查注重思辨性。本文以近两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为参照,从“情景”和“思辨”两大角度入手,探寻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总结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以期对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提供有益借鉴。

(一)题目设置情景化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情景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高考试题的命制,大都在情景下进行。就全国卷作文题的情景设置方式而言,有以下类型:

一是背景式情景,即题目中的材料是写作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引出写作主题。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進文化作为写作背景,引导青年思考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可为与有为”主题;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以“双奥之城”——北京14年的发展变化为写作背景,引导考生思考“跨越,再跨越”主题。

二是比喻型情景,即题目通过设喻构置情景,在情景中引导考生思考写作主题的含义。如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用汉代扬雄的“射箭理论”设喻;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用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设喻构置情景。

三是启发式情景,即题目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导考生作发散性思考,以求在诸多方面获得启发。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以毛泽东“体育之效”设置情景,引导考生思考人生问题;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写作情景,引导考生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思考写作。

(二)情景中蕴含哲理

情景化背景中往往蕴含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关涉人生理想、生存法则、对世界的认知、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射箭理论”含有人生理想实现的多种因素,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体育之效”考查对“强”与“弱”的思辨理解,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人”字漫画涉及生存法则。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蕴含对世界的思辨与认知。

(三)材料含有多元概念

题目不再是对单一写作主题概念的考查,而是对二元或者多元概念的思辨性理解的考查。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含有“可为”与“有为”二元概念,全国乙卷作文题含有“修身、矫思、立义、行动、理想”等多元概念,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含有“强”与“弱”二元概念,新高考Ⅱ卷作文题隐喻“藏锋守拙、中庸中和、厚积薄发、守正守规”等多元概念。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考查考生对“移用、化用和独创”三元概念的取舍,全国乙卷作文题隐含“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元概念,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含有“本手、妙手、俗手”三元概念,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含有“选择、创造、未来”三元概念。

(一)读懂情景,明确任务

理解题意是审题立意的前提,考生要读懂情景,弄清情景与写作任务之间的关系。

背景式情景,题目中的材料为写作主题提供背景,其作用有二:一是帮助考生打开思路,考生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对写作主题进行思考,对写作思路进行拓展。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引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让考生在这一背景之下思考“可为与有为”主题。二是写作限制,一般的材料作文题都有“请结合材料”这样的明确限制,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在背景材料的涵盖之下进行写作。

比喻型情景,背景材料与写作主题是隐喻关系,即写作的主题常常隐喻在背景材料之中,考生要读懂材料的比喻义,概括出主旨要义,然后再结合任务指令从比喻义的角度提炼出中心观点,明确立意方向。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用“本手、妙手、俗手”设喻,引导考生对三个围棋术语的比喻义作准确理解,从而感悟与思考人生之道。

启发式情景,背景材料是写作主题的生发点,在审题立意时要以背景材料为灵感的触发点,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拓展主题。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先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写作情景,再明确写作任务“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让考生把写作视角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而由情景引发的启示和思考则是写作重点。

(二)多元观照,考虑周全

对应题目中的多元写作概念,考生在写作时要全面考虑,厘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均衡型。即材料中各概念之间是平衡关系,写作时需均衡用力。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含有“选择、创造、未来”三元概念,考生写作时在详略处理上要对三个概念均衡用力。

2.主次型。即概念有主有次,写作时要突出主要概念,略写次要概念。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考查考生对“移用、化用和独创”三元概念的理解,考生在写作时要对三元概念作出主次判断,重点强调“独创”。

3.取舍型。即要求考生对多元概念作出选择、取舍。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含有“本手、妙手、俗手”三元概念,材料中隐含重“本手”“妙手”,舍弃“俗手”的价值取向,考生在写作时要能够作出正确的取舍。

4.条件型。即概念之间含有条件关系,写作时要辨明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含有“修身、矫思、立义、行动、理想”等多元概念,很显然“修身、矫思、立义、行动”是实现“理想”的条件,考生在写作时要阐明其关系。

5.辩证型。即概念之间是辩证关系,写作时要辨析概念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体育之效”考查对“强”与“弱”的思辨理解,考生要析清“强”与“弱”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阐明“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三)思辨运思,把握关键

思辨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多元概念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辨别,以及在审题、立意、构思、论证等方面思辨性思维的有效运用。

1.辨明概念间关系。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基础,更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怎样准确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呢?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本点,从材料中提取概念,然后从主次轻重、正反取舍、因果条件、依存转化等思辨性关系角度作出判断。

2.注重思维逻辑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反复强调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准确理解、辨析和使用概念。如对“本手、妙手、俗手”能够理解其本质内涵,并能够从本质上辨别各自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是论证要有逻辑性。可运用比较和选择、分类和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手法对各概念进行准确有效的论证。

三是论证的结果正确。概念的运用要前后一致不矛盾,概念间的关系阐述要准确清晰有条理,概念的论证结果要符合核心价值观,并能体现青年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一)厚植哲学思辨性素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作文在深层次上是对考生哲学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下列多组概念间辩证分析的能力。

(1)开始、经过与结局;(2)必然、偶然、或然、未然;(3)原因、条件和结果;(4)整体和部分;(5)内容和形式;(6)现象和本质;(7)对立和统一;(8)共性和个性;(9)内因和外因;(10)量变和质变;(11)主要和次要;(12)个人、集体和社会;(13)理论和实践;(14)主观和客观;(15)物质和精神,等等。

在作文备考中,上述概念间思辨素养的培养不能靠机械的死记硬背,一定要渗透到题目训练中,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对每一道作文的写作主题作思维分析,从而内化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如在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时,明确“修身、矫思、立义、行动、理想”等多元概念对应的哲学关系是“原因、条件和结果”,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强”与“弱”二元概念关系对应的哲学关系是“对立和统一”。

(二)强化思辨性思维训练

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把思辨性思维全面渗透到日常训练中,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立足课本,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思辨性思维训练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如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为例,可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学法指导,以本单元文本为学习载体,设计如下思辨性思维学习任务。

活动任务:在“古今中外”的语境中探究说理散文的哲思。

①讨论: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的观点?

②鉴赏: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几乎都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鉴赏对比论证艺术。

③写作:有关传统中医,鲁迅曾经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对于中医,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参照《拿来主义》,联系现实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2.延伸课外,对典型的思辨性文本作解析性阅读。在各大媒体中选取精品思辨性文章,讓学生接受示范性文本的阅读,并重点对文章进行解析。具体做法是,从人民时评、中青时评、新华网评论等网站选取思辨类时事评论文章,让学生阅读后提取文章要点,并对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进行分析,在内容、结构和论证等方面作思辨性思维的归纳与演绎。可设计如下阅读卡片:①文章题目;②概括观点;③逻辑结构;④论证方法;⑤思辨性分析。

3.主题写作,在实训中综合提升写作能力。针对不同的思辨主题,做好分类规划,作专项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全面提升写作能力。具体操作时可化整为零,每周作一次主题专项训练,方案如下:①确定主题;②搜集典范文章;③设计写作题目;④学生实战演练;⑤教师评阅或学生互评;⑥范文展示。

对于2023年高考作文的备考,写作方法、素材积累固然不容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对考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引导考生学会多元解读、批判质疑、多维运思,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多角度提升思辨性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作文题背景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