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及现实启示

2023-03-16 02:40赵雪飞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方针政策国共合作国民党

赵雪飞

(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2.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宣言和《关于国民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重要文件,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得以锤炼、升华,并指导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回顾分析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形成过程、实践成就和历史影响,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产生的背景

自1921年7月成立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团关系的方针政策发生了转折性改变。这既是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复杂性、长期性和迫切性的现实需要,也得益于列宁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推动,但归根结底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形势和革命目标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一)国内政治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改变世界大国力量对比的同时,也使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已。各政治集团和地方势力派系争斗的背后,列强的影子日益显化,欧美帝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成为国内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原本四分五裂的国家继续朝着碎片化方向发展。连年战争和苛捐杂税使人民不堪重负,生命财产都无法得到保障,来一场改变现状的大革命成为各阶层民众共同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人罢工运动,彰显了共产党的领导力及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坚强战斗力,但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让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在当时的国情之下中国无产阶级应该联合其他阶级。特别是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反动军阀残酷镇压后,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认识到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仅仅依靠弱小的共产党领导尚未壮大的工人阶级是不够的,应当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并改进革命斗争的策略和方式。

(二)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

1921年共产国际第三次大会之后,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开始走向指导地位。1922年初,中国共产党派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主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共产党建立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期间,列宁向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代表提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内革命形势进行再认识、再分析,1922年在中共二大期间阐明领导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发布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从1921年下半年到党的三大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长期在中国对各政治团体尤其是国民党进行考察,并直接指导和参加国共两党统战工作,促进了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形成。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系统阐述对国共合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为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出台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与此同时,苏联积极同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等进行接触并给予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确立了国民党的联合苏俄政策,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在演进和争论中形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并未考虑与其他政党合作的问题。中共一大通过决议认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3]。这种封闭的政策显然不利于共产党的发展。之后,在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寻求与国民党合作的初期,一直坚持实行党外合作。1922年6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强调,无产阶级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4]。然而,从国民党方面来说,孙中山不接受国共两党以平等地位进行党外联合的主张,而是要求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实行党内合作。根据马林建议,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在改组国民党的前提条件下,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行加入国民党,以推进实现国共合作。

1923年6月,移师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会议上虽然发生激烈争论,部分代表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但最后还是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议决案在分析中国的现状、国民党的性质和工人阶级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共合作的原因、方式及在国民党内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等,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5]。同时明确指出,“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6]。该议决案规定虽不够详尽且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在国共合作实践中得到有益补充和改进,并在大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共三大后,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获得新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全国范围的国民革命运动随之兴起。

二、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实践成就和影响

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出台后,立即付诸国共合作的斗争实践中。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进行改组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并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激励了人民革命热情,壮大了组织队伍,为党各个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

(一)推动掀起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

中共三大之后,陈独秀、李大钊、林伯渠等领导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以苏俄为榜样改组国民党,修改党纲和总章。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当选执行委员或担任中央党部负责人,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共产党人开始以公开身份开展革命工作。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国民党快速创建和发展地方组织,吸收工农分子和青年学生加入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军政干部;开展政治宣传动员工作,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众革命运动的兴起。1925年五卅惨案引爆罢工罢市罢课的群众运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得到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持,前后坚持了长达16个月之久。在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军事斗争,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在北伐战争期间,全国不分南北,工农群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在北伐军经过的湘鄂赣,群情高涨、规模空前,湖南省农协会员达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上千万,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事斗争胜利推进。在国共合作的共同推动下,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覆盖工、农、商、学、党、政、军等领域,充分展现了人民革命运动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7]。由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选举组成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开启了群众革命运动的创举。

(二)中共组织和领导的革命队伍得到空前发展壮大

在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建设发展组织的同时,按照中共三大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逐渐扩大。大革命高潮到来后,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力求在短时间内将共产党从小团体过渡到集中的群众政党。到1927年党的五大时,共产党员人数从三大召开时的420人增加到57967人,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和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组织或开展了党的活动。人数增加的同时,党员分布涉及工农政商学军等多领域,开展各种各样的革命工作,在丰富的实践锻炼中,党员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总结国共合作实践经验中,对革命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改进革命任务目标、策略和措施,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三个党员可以成立一个支部、建立中央组织部、实行中央集权制和民主集中制、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及建立高级党校培养干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举,这一切不仅为当时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更为后来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党努力引导劳动群众由日常生活的斗争到政治的斗争,只要有可能就努力去组织工会,“不能组织工会的地方,应当先组织互助会俱乐部、合作社、普通教育学校或技术教育学校等”[8],宣传教育工人群众革命骨干。在群众革命斗争实践中,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农民的重要地位,认为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无产阶级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9]。自1924年7月起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到大革命失败前夕,共产党领导着280万工人和970多万农民革命群众,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后来革命发展播下了生命力旺盛的火种。

(三)开启了统一战线建设实践和理论发展先河

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应革命斗争实践需要而生,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实践的蓬勃发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等加入国民党后直接参与国民党改组,“扩大国民党之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10],参与筹备、组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推动国共合作快速形成。进入国民党领导机构参与决策和组织实施,领导开展和直接参与党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政治宣传教育等,推动民主联合战线发展,联合各阶层人民和工会、农会、学联、商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角色对联络各阶层群众和各团体,及领导和组织他们联合斗争进行了探索尝试,对各阶层群众和各团体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维护本不牢靠的国共合作,共产党人在率先垂范对外斗争的同时,与国民党右派斗智斗勇,处置来自合作阵营内的“分共”、暴力清党和明捕暗杀等威胁。在国共合作走向分裂之际,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国革命同反动派进行了顽强斗争,并为应对大革命失败进行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应对。在国共合作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党对民主革命的目标、领导权、动力和革命对象等有了进一步认识,中共三大的统战方针政策得到补充和完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11],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总结国共合作中“扩大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12]等政策策略以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初步形成了共产党建设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革命要胜利须组织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等,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促团结的政策策略等。这些初始认识和观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指导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核心,对各个时期统一战线建设、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形成和新中国恢复常任理事国乃至“一带一路”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现实启示

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为了实现民主革命的共同目标,应时代革命斗争需要而生,付诸革命斗争的统战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方针政策及其实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催生党的统战政策理论的形成,其在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价值自无需赘言。以其观照当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并将给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以更新更深的指导和启迪。

(一)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中共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及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并不是各方力量简单的合并组合,需要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这一点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和后来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召开都可以得到最好印证。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全党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大统战工作局面”[14]。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奋力谱写统一战线事业新篇章。

(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应当以共同目标为引领

一百多年前,国共两党应民众对民主革命企盼走向合作,为着“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组建起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在鲜明革命目标和政治纲领引领下,国共两党团结工农商学等各界民众,同心同力同向,推动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大革命群众民主运动。及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背叛初心,背离革命目标,投入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怀抱,直接导致统一战线破裂和大革命失败。尽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目标因其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而不同,但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引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5],共同目标的政治共识必将汇聚起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三)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成就伟业的制胜法宝

大革命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和艰巨的革命任务,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发动全国各界革命力量,促成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高潮,瓦解了军阀割据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给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由弱到强,统一战线的作用至为关键。毛泽东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时,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6],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仍要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17]应对国外敌对势力妄图颠覆中国、分裂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挑衅和挑战,在国内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友好力量共同奋斗,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成败的关键。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继续走向辉煌的制胜法宝。

中共三大承续中共二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倡议,完善统战方针政策,推动实行国共合作。其成功经验昭示后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克敌制胜、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斗争中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方针政策国共合作国民党
妒势诋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共合作的因应
快过关了
电力数据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
充分激发知识分子的潜能
基于文化语言学 “习式演讲”的批评性隐喻分析初探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