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号”的开创性贡献和创新性特质

2023-03-16 02:40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李 勇

(张家口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是凝结在“坚持统一战线”历史经验中的重大制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2]268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致力于建立新中国、共谋发展大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政治和历史事件。它突出“大团结大联盟”主题,开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的新纪元,并在党的百年发展演进中持续谱写了统一战线新篇章。

一、“五一口号”标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毛泽东深刻指出,统一战线是“基本武器”,而党的建设是掌握统一战线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3]613。这个“武器和战士”关系的科学认知,凸显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凝聚力属性”和“工具性属性”。“凝聚力属性”表明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体现党的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工具性属性”表明统一战线的实践和发展目的在于增强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二者建构而成领导力引领凝聚力、凝聚力促进领导力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五一口号”“回答了共产党要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怎样组建政府的问题,顺应了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要求”[4],是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相黏合的制高点,也是以“大团结大联盟”为抓手促进中国共产党建构新民主主义政治模式的新起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理论建构是“五一口号”的思想渊源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人心和力量的聚合效应以实现自身从革命斗争到执掌政权转型的政治宣言。23条口号式的宣言背后是27年的民主革命理论特别是统一战线理论的浓缩和精华,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建构是“五一口号”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支撑。

一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分析。统一战线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增强斗争合力的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制胜性因素。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首次提出“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战略思想,明晰了统一战线与党的政治目标相辅相生的关系。1923年“二七”罢工失败,凸显了无产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理论到实践的触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统一战线从迫切性到必要性的理论认知,把统一战线和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及党的建设的实效紧密联系,把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作为引领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统一战线的密切联系——“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要后退一步”[3]605。二是对统一战线基本问题的认知。对“团结谁,反对谁”这个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1925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时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5],形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在革命实践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基础上,明确了处理同农民、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两个基本问题。三是统一战线策略中的恒量与变量。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实质,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形成“合唱”的恒量。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即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反动官僚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党根据统一战线中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态度及它们在革命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确定争取、团结或斗争等策略,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规定和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打击主要敌人,最广泛地团结同盟者,这是统一战线策略中的变量。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运动发展是“五一口号”的实践基础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发展的理论产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践为“五一口号”的诞生提供了厚重的社会基础。

一是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探索组成工农革命统一战线,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战线理论……促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乃至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不同程度的统一战线问题”[6]。二是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以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为标志,以共同抗日为政治基础,统一战线表现了空前的广泛性,既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进步势力,也有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还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顽固势力。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处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统一与独立、团结和斗争的关系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问题,形成了赢得抗战胜利的合力。三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以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为标志,形成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在内的极其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21年到1948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27年激烈的政治角逐和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的胜利已成必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政权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更多的民主党派人士站到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奋斗的立场上来,奠定和夯实了统一战线的“民意基础”,这也是“五一口号”诞生的实践和现实依据。

二、“五一口号”开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新局面

“五一口号”之所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关键在于它是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性纲领。说它承前启后,是因为它经历了漫长的27年革命洗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核心凝聚力和对人心大聚合的政治性回应,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有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同的政权和制度建设的开创性建构。说它继往开来,是因为它继承了革命斗争进程中凝结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精华,并运用到和平历史条件下新兴政权的执政方略实施之中,引领形成政权的民主性架构和政党制度聚合性效应。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实践标示“五一口号”向政党制度的转化

“五一口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1],在此基础上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成为最大的政治成果和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中确立的新型政党制度,“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向前发展”[7],“真实广泛代表了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释放了巨大的制度效能”[8],是“五一口号”在新中国政权建设、政党制度建设实践的制度转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现了政权建立和制度构建的统一。这一新型组织形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占了一半左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占了一半,充分体现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统一战线重要原则。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确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上了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法律和实际上得到了确认。在新的政权和制度构架下,凭借着先进政党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较好地解决了在互助合作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利用、限制和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基础上巩固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以及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等问题。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建设和国家事务管理,代表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反映他们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监督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发挥了“参、代、监、改”四个重要作用,极大地发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效能。

(二)中国共产党汇聚改革力量彰显“五一口号”精神引领政党制度的深化

目标指向性、力量凝聚性是“五一口号”的精神内核,依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新的目标指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也从更大的视野彰显了“五一口号”的精神内核。

一是提升政党制度和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新时期统战工作继续聚焦“五一口号”精神内核进行深化和拓展,坚持“法宝”地位不动摇,明确“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9],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作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明晰了各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政治定位,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引领各民主党派把工作重点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二是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新时期统战对象的拓展。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关于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它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意见》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和发挥监督作用的总原则,宣告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正式写入宪法。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将统一战线纳入系统的法律规范框架,“五一口号”引领下的制度性成果更加系统化。统一战线在新时期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为“五一口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精神内涵提供了现实注脚。

三、“五一口号”引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统战工作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完善的时代,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时代。“五一口号”奠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格局和基础,彰显了“力量建构价值: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制度塑造价值:强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内在张力”[10],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历久弥新,是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守正创新不断深化统战工作的科学指南。守住政治底线“圆心”,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延展包容的多样性半径,突出“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11]3。

(一)“五一口号”对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引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上,以“五一口号”蕴含的“团结、协商、合作”的独特价值理念为引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构建了“共产党领导,以政治协商的基本方式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格局,彰显了“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适合中国国情,既吸纳了一党制、多党制的优点,又克服了一党制、多党制的缺陷,既能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实现广泛的政治参与,既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的优势”[12]。“五一口号”对引领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对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功能具有不可磨灭的精神价值。

一是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高政治力量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致力于构建大统战的工作格局,形成“众星捧月”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共同奋斗指向。二是发挥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五一口号”发布以来,“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不断成长、逐渐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蓬勃发展,业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3]。把协商民主的效能发挥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作用,不断拓展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新空间新路径。三是明晰参政党的政治定位和功能。依据“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1]11的政治定位,从“非执政”的视角“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协商,吸纳、消化、整合中国超大型社会多阶层、多群体日益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14],切实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五一口号”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思想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2]270“五一口号”昭示的核心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确立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战略,发挥着价值引领和思想导航作用。

一是规制上的系统建构。要传承和发扬“五一口号”的精神内核,就必然要体现在法规制度上的系统建构。在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秉承“五一口号”精神,继续推进统一战线法规建设。2012年《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有了规范性的依据。2015年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颁布,202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颁布,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统战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还增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外延。二是理论上的拓展延伸。“五一口号”“主张扩大广大民主力量的政治参与,这一诉求在民主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尤为值得重视”[15],它蕴含的“团结、协商、合作”的独特价值理念和所昭示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出了茂盛的理论之树,在统一战线思想和理论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引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制度支撑,“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用统战“法宝”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其次,体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16]。再次,把握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规律,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一方面发展“同”,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另一方面正确对待“异”,做到求同存异、求同导异。最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以坚持中国化方向做好宗教工作,把各个民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起团结奋斗、共谋复兴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