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明,杨贺然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两个大局”)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美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污名化的恶劣行径,直接指向统一战线领域,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和构建国际实质性话语权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构建起统一战线的话语叙事体系,关乎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关乎中国所处国际舆论中心困境的突破,是中国话语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重要场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之时,美西方国家构建起了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在政党制度、民主人权和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统一战线领域打着所谓‘普世价值’的旗号,大行污蔑和诽谤之术”[2]130。为此,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1],以“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打好组合拳”[3]。推进风险治理现代化,既是统一战线领域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需要,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学界现有涉及国家安全、统一战线和风险治理的研究,侧重于关注统一战线领域的风险演进、样态以及特征。从宏大叙事把握,李真真主要探讨了统一战线安全与国家整体安全之间的内在关联[4]。林华山等立足于“两个大局”背景,从国家政治共同体安全的维度,剖析大安全与大统战之间的联系,对统一战线领域的风险治理进行了系统论述[5]。也有聚焦于港澳台、新疆和西藏等个别区域统一战线风险规避的研究成果。总体上,不同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领域的重大风险也有所不同,新时代呈现出的复杂化趋势既体现出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的艰巨性,也昭示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界现有关于统一战线和中国话语权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将统一战线政治领导、价值引领、体系整合、过程吸纳、政策包容的机制转化为国家治理实效,并夯实中国话语权的建设。陈奕平等认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对外叙事中面临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诋毁,亟待加强话语内容和叙事能力建设[6]。丁俊萍等指出统一战线在中国话语权建设中处于薄弱地位,涉及国际实质性话语权[7]。龚静阳认为统一战线领域是美西方国家污名化言说的主要攻击点,迫切需要将统一战线纳入中国话语权建设中去[2]129。上述所见,关于统一战线领域在中国对外话语权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缺少对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统一战线领域风险样态的认知,作为国际实质性话语权争夺的主要领域,构建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尝试结合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学科,对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说框架进行剖析,分析其话语霸权对于统一战线领域重大风险生成的复杂动因,以大安全和大统战相联结为视角,揭示西方“话语陷阱”特质,在夯实话语内容、叙事能力以及言说生态建设上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构建起统一战线领域的风险规避机制,以全方位应对美西方国家对华制造的污名化框架,实现中国话语走向世界。
当下世界格局加快演进,重大风险呈现出复杂化趋势,我国依然存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1]的短板弱项。在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下,我国统一战线领域受到不良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国家安全,不利于中国国际实质性话语权的争取。
在统一战线的话语叙事中,其主体成员与人民安全之间产生了双向重叠,是维护人民安全的理论契合点。在污名化的言说框架中,主要针对利益关系统筹的困难来达到动摇统一战线成员的企图,涉疆问题正是美西方国家对华战略演进的产物。从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由接触(合作、竞争)逐渐演变为遏制(竞争、合作、对抗),并在全方位遏制的基础上以“自由”“人权”“民主”等虚假旗号、通过地缘政治与历史遗留问题来达到构建对华污名化叙事框架的目的。2021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参众两院通过的《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The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以“谎言”的方式对各族人民进行欺骗——新疆存在“强制劳动”[8]。美国还通过宗教势力和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进行渗透,造成了大量群众和公安民警遇害,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9]。除美国以外,也存在部分国家右翼主义和排华主义抬头,以其炮制的反华议题,干涉海外侨胞活动,不利于人身安全的维护[10]。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一战线成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更高层次需求的驱动下,统一战线成员利益关系的统筹和联系群众的难度逐渐放大。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的《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强调:“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11]统一战线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政治安全的维护。
政权安全与执政安全是密切联系的。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主要体现在政治挑拨上,以美国总统为言说主体,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企图推行所谓的“政治转基因工程”[5]。拜登政府依托遏制(竞争、合作、对抗)的战略框架,从话语上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关于涉疆、涉藏、涉港澳台等问题,美西方国家主要采取制造混乱的行径,将西方的政党制度渗透到我国,策动“颜色革命”,推动“修例风波”。关于主权安全,更多体现在涉台问题上,美西方国家为破坏我国统一,在言语框架上增添了“以台制华”的要素,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领域与我国台湾地区保持所谓的“实质关系”[12]。关于制度安全,美西方国家将重心置于我国西藏、新疆以及香港等地区的事务上,在话语层面体现为“制度污名化”,在国际社会中诋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运作。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由于西方强大的话语权,新自由主义是其在国际社会的“共识”,美西方国家企图将其植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去,实现经济模式的改造。部分外部势力通过鼓吹“去国有化”论调来弱化我国民营经济地位,有甚者还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话语污蔑,强行附加其“私有化”特质,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安全形成了输入性风险[5]。统一战线领域中的经济风险还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上,从内部风险上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面临产品更新速度快、创新成本风险和市场变化风险加大的“樊笼”。外部风险较之内部风险更为强力,由于逆全球化趋势的推进,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的竞争力不足,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阻力,极大地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美西方国家通过“联盟”的方式推行所谓“贸易保护主义”,多加掣肘民营企业发展。在技术上,建立“技术12国”集团来巩固其霸权地位,依托负面的话语调动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敌视,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非公有制经济更易遭受冲击,阻碍国际实质性话语权的提升。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13]128最终目的在于割裂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政党的认同。在统一战线领域的认同风险中,美西方国家以更为隐蔽的手段催生价值冲突、制造政治意识对立,引发国家认同危机,达到“去中国化”的文化认同。无论是何种分裂势力,均是通过切断与中华民族的联系、极力歪曲历史以及夸大文化差异的方式展开的,目的在于煽动民众排斥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文化渗透上,美西方国家以各种方式向我国输入其价值观,依托新闻媒介在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书籍中移植其理念方式,具备强力的渗透性,企图通过价值观霸凌使中国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员,构成了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运动的基本动因[14]。此外,西方话语霸权也对统一战线领域带来风险,通过话语“加工”设置“话语陷阱”,构建起价值观的偏见。
现阶段,利益需求、社会结构和价值理念更加趋于复杂化,不再是以往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架构,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更为频繁,现代社会的利益驱动、阶层流动、劳动分工导致了社会成员之间的“陌生化”[15]。上述变化之下,统一战线领域对社会成员的团结则变得更为困难,而传统的组织方式又无法应对实效不足的风险。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统一战线成员在面对各种极具隐蔽性信息的同时,容易陷入思想误区,为社会治理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使得统一战线的成员构成更具多元化,传统的组织方式难以将利益诉求差异过大的群体整合起来,这也为美西方国家构建污名化言说框架、以隐蔽的方式传播极端言语、构建社会结构“失衡”的叙事误区创造了条件。因此,将广大统战成员整合起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两个大局”背景下统一战线领域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安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13]13美西方国家将污名化的重心置于统一战线领域中,以极具军事政治色彩的“人道主义”来干涉他国内政,行霸权主义之实,设置了诸多的“话语陷阱”。拜登就任以来,即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美国“印太战略框架”通过所谓的“麦克风外交”,强化对我国统一战线领域的复合型博弈,并拉拢其他印太国家加入其声称的“朋友圈”,从各个领域形成系统的遏华“包围圈”[16]。当下,民粹主义、霸权主义和部分右翼分子逐渐抬头,依托信息媒介技术,将西方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政治对立,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偏差[17]。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过程中,以“中国病毒”的论调引发国际社会所谓反华“共识”,刻意制造中西冲突[5],并以煽动性言语挑拨华人华侨的仇视,促使部分西方国家将矛盾转移到华人身上,这是我国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构建面临的最大增量风险。
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聚焦于统一战线领域,主动攻击并实时调适的系统化操作模式,极大危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美西方国家为强化污名化言说的说服力,企图将外延由单一美国为主向集团化转变,营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共识”。首先,是美国的“全政府”模式,从特朗普政府一直到拜登政府,均在污名化框架中添加了应对“中国挑战”的因素。从美国政府官方来看,政府要员频繁地在公开场合负面解读中国。其中,美国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其社会化表演的特征、媒介话语策略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向国际社会输送对华偏见[18]。特朗普将推特作为其对华污名的主要工具,拜登则采取历史情感的主观要素,二者都是基于美国总统的主体角色将美国的战略意图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去,稳固“中国挑战”的话语叙事体系。其次,集团化趋向是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言说的显著特征。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联合其他盟友对华进行施压,并建立了所谓的“五眼联盟”“七国集团”,对我国进行负面化谴责[2]136。还通过建立“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构成对华污名化的“合围之势”,以“高位”的西方话语权打压居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话语,国际社会更容易潜移默化地产生偏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话语叙事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统一战线领域的风险存在多维向度。美西方国家对华的污名化框架突出体现在影响“我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进而威胁国家团结”[5],以更具隐蔽性和渗透性的手段代替以往的公开言语挑拨。针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美西方国家以“高位”的话语权遮蔽我国的政党制度;在社会安全领域,通过社会结构的局部“失衡”制造叙事误区;从干涉我国内政看,美西方国家对于港澳地区回归前后对比的差异进行污名化,甚至发动争夺管治权的“颜色革命”。上述都充分佐证了美西方国家从“单一利益”渗透向价值、话语等全方位干扰我国统一战线领域的企图。美国除了单方面污名化中国以外,还存在缓和与盟友矛盾并加强合作关系的特殊性[19]。通过炮制涉疆人权议题的方式频繁诋毁中国,其中既包含了政治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也涵括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动机,试图通过压制新疆地区的棉花产业来达到扰乱社会秩序和影响经济的目的。
美西方国家为构建起系统的污名化言说框架,根据认知偏见对叙事技巧进行调适,不断对风险传导载体进行“升级”。首先,依托文化产品是宣介美国价值理念的基本渠道。其文化产品既具备“润物细无声”的隐蔽性,又具备深刻的意识形态渗透实效,尤以影视作品为甚,均蕴含着如“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式价值观的“隐性”渗透。这种文化霸权,在话语叙事上惯用“文明与野蛮”来贬低处于“弱势”地位的话语[2]138。其次,污名化手段的“升级”还体现在潜入社交平台煽动情绪的叙事内容。美国十分重视推特等社交平台的建设,其目的在于压制中国的微信、QQ以及Tik Tok等舆论平台,还运用元宇宙技术在数字领域中植入其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再次,以智能算法的形式灌输到社交平台中去也是传播生态重塑的一个方面。美西方国家投放大量社交机器人进入舆论平台,其文案均具备高度的内容契合、主题同质和趋势无异的特质,在涉华方面则是其输入“话语陷阱”的首要场域,以潜伏的形式通过智能算法炮制极具煽动性的议题,来达到多元路径污名化中国话语的目的[20]。
美西方国家构建对华污名化言说框架的动因,涵括了大国博弈、转移与西方盟友的矛盾以及经济因素等各方面的现实考量,也有对欧洲国家集体“右转”和“中国崛起”的焦虑,这种心理焦虑在现实中不断放大,最终加剧对华认知偏见。在经济领域,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说框架主要侧重于缓和国内经济矛盾与压制他国经济。“新疆棉花事件”就是其转移西方盟友矛盾的最佳佐证,通过“谎言”污蔑我国新疆地区采取“强制劳动”的措施,以求全方位压制新疆地区棉花、光伏等优势产业的发展。2020年,美国对于开创5G技术的华为实行芯片管制,还通过加征关税降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将我国排斥于全球芯片之外以及重塑芯片产业标准的制定等办法制裁中国[21]。从政治视角看,污名化言说框架还在于维护世界霸权地位,这是其心理动机与现实动机互动的充分佐证,美国不得不将中国视之为“最大外敌”,以求国内矛盾的转移[22]。从文化视角看,“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所造成的对华认知偏见,与霸权主义的心态相结合,就不难看出美西方国家现实决策的拟定,是在中国和平崛起之下、美国忌惮于自身地位的巩固而将中国视作西方模式以外的治理“范式”,二元意识形态和大国权力相近的结构性危机使美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谴责居高不下[23]。
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在遏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会延展至世界范围,影响和平与发展事业。首先,通过污名化言说框架塑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面形象,构建西方民众对华的偏差认知,达到炒作和炮制统一战线议题的目的。诸如言说新疆地区“强制劳动”的论调,以欺骗性的“谎言”鼓动西方民众敌视中国,严重扰乱了当地人对我国治疆政策的评述[24]。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说歪曲了国际社会的对华认知,间接扩散至世界其他国家。其次,污名化言说框架还迟滞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美西方国家不仅对外构建话语叙事的“高位”体系,还通过国内分裂势力制造社会对立。无论是涉疆、涉藏还是涉港澳台,西方国家均以“话语陷阱”的方式促使我国民众对国家制度产生误解,影响政治认同和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巩固。再次,美西方国家污名化言说的实施,不仅是针对中国,也是针对世界上不再以美国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领域范围内的国家,最终影响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美西方国家惯用“人道主义”援助的说辞,以“高位”话语叙事欺压“弱势”的他国话语,并实行“颜色革命”,破坏他国政权稳定,最终危及世界人民的安全。
在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说框架下,统一战线领域的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以及系统化的态势,对我国风险治理的运行机制、战略诉求和方式手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污名化言说框架的运作,我们要坚持大安全与大统战格局,统筹好世界权力快速演变下的风险治理现代化,构建起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推进中国话语走向世界。
防范化解统一战线领域重大风险,前提在于确立认识基础,以战略认知的高度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13]15在此基础上,才能从全局把握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战略治理”的首要步骤是巩固中国的政治形态。“两个大局”背景下,国内外局势趋向敏感化,统一战线话语叙事涉及各个领域并聚焦至国家形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25]。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夯实人民政治共同体安全的必要条件。巩固同心向力的中国治理形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治理效能充分释放的最大优势,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优化政治秩序,完善社会组织机制。将统一战线话语叙事聚焦至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价值形态中去,大统战不仅能够夯实大安全所需要的政治同心圆,是实现大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话语叙事走向世界、联系国际实质性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发展仍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与安全之间是双向良性互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25]统筹发展与安全是防范化解统一战线领域风险、巩固共同利益并更好兼顾具体利益的切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3]当下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美西方国家为遏制我国发展,对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进行污名化和标签化,企图通过新自由主义改造的“话语陷阱”输入风险,以破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此,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创新促安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新的统战成员纳入国家战略治理中,打破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
凝聚共识是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二者的运作机制从本质上是一致的。“认同治理”主要是通过引导各社会政治力量加强对国家、民族、文化、政党以及制度的认同,以此巩固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思想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侧重利益诉求、协商合作、求同存异等方式达成共识。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说框架正是通过制造“认同缺失”的叙事误区,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国际社会产生对华偏见。防范化解统一战线领域的重大风险,必须坚持以凝聚共识促进“认同治理”。破除西方国家对华的言语偏见,既需要增进国内认同,更有必要推进中国话语走向世界,进一步扩大国际认同,巩固海外统一战线阵营和力量。从涉疆、涉藏、涉港澳台以及涉宗教等领域看,美西方国家通过制造对立、分裂认同、制度误解等言说方式,达到破坏共识、干扰秩序和混乱意识的意图,因而构建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就要注重加强话语内容、叙事能力、言说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揭示和批驳分裂势力的极端危害凝聚统一战线成员共识,为居于“弱势”话语叙事的世界其他国家反对“高位”话语霸权提供范例。
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优势,形成协同治理风险的格局。统一战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含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统一战线”。在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言说“结盟”日趋显著的状况下,形成分工合作与协调并兼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组织起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改变“合作缺失”局面,打破社会结构“失衡”污名化的言说“樊笼”,充分彰显统一战线防范风险主体力量的最佳效力,形成风险规避的协同主体机制。美西方国家污名化的言说框架还体现在民族和宗教的议题上,对于涉疆地区,美西方国家通过反华智库、NGO等炮制“报告”,炒作“种族灭绝”话题[26],污蔑新疆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以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语权推行涉疆负面性议题[27]。在宗教方面,美西方国家通过“宗教压迫”等“谎言”破坏西部边疆的安全与稳定。为此,发挥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引导宗教界人士防范境外势力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风险主体协同治理的过程中,涉民族和宗教的议题是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建构的组成部分,将二者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更有助于构筑起统一战线的风险规避主体机制,能够在反污名化斗争中揭示出西方话语霸权的潜在危害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更加注重法治思维。”[11]防范化解统一战线领域的重大风险,必须采取法治的手段夯实富含统一战线底色的国家制度体系,在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中增添“制度治理”要素。一是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构筑系统合力、程序正当以及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二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协调好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对于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言论,以制度的手段严惩外部势力对民族的分裂,凸显中国治理政策的可行性。三是完善宗教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美西方国家罔顾事实、以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方式诋毁我国宗教政策、破坏西部边疆地区安全、炒作宗教议题的图谋,不断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四是依托有效的制度手段实现多元利益的整合,对于污名化言说框架中破坏我国阶层利益关系和谐与团结的行径,采取严厉的防范措施。五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完善《反分裂国家法》的实行机制,严厉谴责美西方国家惯用的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香港所谓的“关切”、以污名化言语影响香港法治和自治[28]的行径,严厉打击顽固的“港独”“台独”势力。对于海外公民的安全,健全权益保护制度,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纳入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中。
话语叙事体系涵括了叙事逻辑、叙事文本以及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在美西方国家对华污名化的言说框架下,我国统一战线领域如何扭转当前西方“高位”话语权霸凌“弱势”话语权的局势,是“两个大局”背景下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也是大安全与大统战格局联结的时代需要。统一战线作为美西方国家污名化的前沿场域,迫切需要构建起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实质性话语权,打破国际舆论中心困境。而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必须夯实话语内容、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及言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综合发力。首先,在话语内容建设上,将多学科交叉介入话语叙事体系中,实现“学理性”与“政治性”的融会贯通。其次,在叙事文本和技巧上,以“讲故事”的言说架构,提高“以情动人”的渲染力,提升叙事实效。最后,优化统一战线话语叙事体系的言说生态环境,规避“资本技术裹挟”误区,保障网络安全和话语叙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