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方
摘 要: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的获取难度高、培育周期长等问题,而数字化产业队伍也存在着较大人才缺口,使得人才供求失衡。因此,采用调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部分省市人力资源结构类型进行研究,对培养、吸引、发展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高校培养、政策吸引、激励因素三方面仍然是人才队伍发展建设的着力点,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9;C9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4-0110-03
引言
2022年我国数字通信产业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万亿元。其中以5G研究发展尤为迅速。而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依托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全产业链的升级改造,从而提升效益以及产业的与时俱进。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传统实体市场经济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我们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转型改造升级,推动我国深化供给侧产业结构性优化改革,加速实体经济谋求发展的步伐,进而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因此,培养满足产业数字化要求的人才,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所占GDP的比重为40%—50%。截至2020年,广东省数字服务产业化发展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产业中的数字化服务发展总体规模约为每年3.5万亿元;浙江省数字实体经济核心服务业综合增加值初步达到7 019.9亿元;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4.4万亿元。
本文研究有助于为此次众多数字经济项目输送人才,也可以为整个数字经济产业人才体系的构成与完善提供思路与方向。通过调查、比较研究的方式,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
数字经济产业中对人才总的需求类型可以归结为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1]。因此本文考虑对人才聚焦于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综合国内外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主要就是“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
目前国内关于内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下。王文娟[2]提出一套推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标准化校企合作短学期实训体系。汪占熬[3]面对主体多元性问题,主张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李隽[4]提出校、政、企多方协同机制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双导师”模式、实习基地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等。国外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日本的积极培养IT人才,由“广招人才”转向“广育人才”模式[5];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美国有“协同教育”和“科技园”;英国的“沃里克”、“三明治”模式、企业和政府研究机构的联合培养模式等。
二、数字经济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化应用领域各类就业服务岗位已累计达到1.78亿个,数字技术产业化应用领域各类就业服务岗位总数达到1 220万个,占我国全年总岗位就业人数的24.6%。我国各个行业对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依然需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入,人才需求规模缺口依然在国内持续不断放大,若对专业人才培养不及时采取措施,预计到2025年相关各个行业中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缺口规模累计将首次超过1 000万人。我国各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国内人才供求平衡比例大约为1:10。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对数字经济特定产业人才缺口统计,人工智能领域缺口超过30万人,物联网产业超1 600万人,大数据产业达150万人,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达1 400万人,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达417万人。
其中,《中國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2020》显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及产值分别为4.9万亿元、2万亿元、4万亿元,数字经济总岗位/全国总岗位分别为25.7%、8.46%、6.21%,数字化管理人才占比分别为16%、4%、4%,数字化应用人才分别占比为12%、6%、2%,数字化专业人才占比分别为13%、5%、5%。
三、数字经济产业需要人才类型研究
(一)数字经济产业需要高技术水平人才
从2022年我国工业数字化技术产业应用发展情况来看,预计自今年起,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将在某一产业特定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和特定就业岗位上,从而会持续出现产业供需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现象。因此,对机器人学习与视觉应用工程技术、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在现阶段的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量尤为明显,而前者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在整个人才需求岗位中的占比分别为39%和33%。但目前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却非常匮乏,整体人才供给比例仅为0.2和0.09,人才有效供给严重缺乏,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也需要技术型人才的支撑。传统产业是劳动型、资本型密集程度高的产业集群,在现代发展环境下面临着市场竞争力弱、技术密集程度低、发展缓慢等问题。
(二)数字经济产业需要跨行业、跨平台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时代更需要大量“1+X”的复合型人才从事管理的把控,他们既能搞懂相关技术又能搞懂相关行业基础知识,是数字经济产业复合型人才。企业目前急缺的人才是既能够懂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又懂传统相关电子业务知识,既有传统互联网商业思维又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痛点的复合型企业人才,才更有可能真正将这些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整个实体制造行业中来,解决实体行业实际问题,贡献实际的商业价值。因此,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临较高的难度。
(三)数字经济产业需要创新型人才解决科技推动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创新驱动,数字化产业发展更需要创新型人才。例如,我国芯片仍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虽然部分细节领域实现了突破,但其研发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缺乏创新型人员。在美国芯片制裁的威胁下,中国要实现芯片技术的独立,摆脱他国的牵制,就必须继续加快芯片研发技术创新的推进步伐,加快我国创新型产业人才队伍的构建。
四、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吸引、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数字经济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的产业,而数字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高校作为人才的最主要供给侧,其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等相对固化,对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方面而非实践方面,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获取难度高、培育周期长
自1980年开始发展至今,制造类产业集群时间跨度较大,高端技术、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企业所需人才规模随着近几年数字化产业以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不断扩大。并且这类人才以散点方式分布在全国数百个城市,发达地区聚集数量相对于落后地区较多,各地人才资源状况呈现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高端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临的难度更高,相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培养周期也更长。
五、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
(一)培养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迫在眉睫
高校作为主要供给侧,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继续加快高等院校专业和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在完善我国现有的教学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数字经济+产业”的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2.加强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建设,增加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加大力度加强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建设,增加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专业布局,强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教育学术交流科研服务项目合作,通过邀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各种途径弥补教育资源配备不足和人才师资短缺等突出问题。
3.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大学、企业交流联合专业培养的新模式,加强二者的交流合作。结合学校就业市场环境和人才市场需求共同研究制訂专业培养行动计划,由学校业内人士积极参与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计研发,学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进行企业理论指导,企业技术人员主要传授企业实践经验,双方共同努力推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政府应从财税优惠、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针对数字经济产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周期较长,政府可以从政策入手,从财税优惠、财政补贴、增加科研经费等方面加强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高校的支持。大力支持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国家重点技术实验室、科研等重点项目,建立一批专家技术工作站,培养一批数字时代经济新兴产业中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对地方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促进引领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人才培养。同时,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建立以中小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政策导向的,四位一体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要加强对地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促进地方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三)数字经济产业可以充分借鉴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吸引人才、发展人才
从激励因素方面入手,首先,提升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的政策吸引力,借鉴国外成功的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扶持政策,并结合本省市、本身地域条件,加大对外人才引进;其次,吸引海外侨胞为“数字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最后,提高优秀人才的社会福利待遇,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子女免费入学等,完善优秀人才的社会贡献度和奖励考核机制,努力打造出一个大数据时代的经济人才产业园。
参考文献:
[1] 杜海坤,李建民.从欧盟经验看数字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61-62.
[2] 王文娟,袁红春,葛艳.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189-192.
[3] 汪占熬,钱翀,叶春霜.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6):12-14.
[4] 李隽.数字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21,41(4):78-82.
[5] 方爱乡.日本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培养与社会服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3):89-9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Hua Fa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 of digital economy is unreasonable, the acquisi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industrial field is difficult and the cultivation cycle is long.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talent gap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domestic talents is unbalanced. Therefore, using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ypes of 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in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where the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ultivating, attracting and developing talents, thus putting forward that college training, policy attraction, and incentive factors are still the focus of talent tea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alent train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talent team; human resource; talent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