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医科”的基础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16 07:27姚家灿魏钰卜章小丽
云南化工 2023年2期
关键词:医科实验课微课

喻 芳,姚家灿,魏钰卜,章小丽

(1.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院暨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随着“新医科”理念的深入及建设的推进,推动了新一轮的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医科院校一年级新生的传统基础课,在新医科背景下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为优化医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打好基础,激发课程潜力,提升课程质量,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1 课程资源的厚植是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的基础

新医科背景下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深规模化授课安排下的个人个性化学习,发挥线上线下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是新医科建设的着力点之一[2]。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大幅度提升,而课程教学主体是刚刚脱离中学老师、家长“保姆式”教育和呵护的大一新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思维的转化、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完成自主学习是课程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要求,培育并养成查阅资料、思考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构建了SPOC课程“基础化学网络课程”。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基础化学网络课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及知识拓展资源,学生可围绕网络课程进行有效的课前课后预习复习及自主学习。例如,每一章节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自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像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样有序有效地完成自主学习;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理解;丰富的教学相关文献资料、学科发展史、研究前沿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课程内容的横向、纵向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以课程思政为落脚点的与医药类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家国情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类的相关视频、文档等资源,将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专业课在线学习,发挥专业课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优势,给学生的大学之路指明方向、注入动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深层融合。此外,建立在线题库,学生可根据教学及自学进度随机进行在线自测,教师则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考试,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及自学情况。

截止2022年7月,学校约两万余学生通过基础化学网络课程参与在线学习及网考,点击量约35万余次,连续十余年位列学校网络课程前三位。

2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的路径

《基础化学》作为一门传统专业基础课,授课周期仅短短十周,客观来说,学生对这样的非专业、短平快老课程是不太感冒的,因此,如何确实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从 “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为了让学生确实动起来,课程团队不断探索实践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

首先,日常教学中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APP同步教学,板块化教学配与随堂边讲边练,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将课堂知识点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不断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定期利用网络课程组织统一的阶段性网考,巩固和确保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其次,每学期选定不同的专题开展思维导图大赛,学生通过在线资料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的专题思维导图,通过学生投票及教师专家打分推出优秀作品展示交流,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提升,同时培养促进学生资料查阅、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再次,以网络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课程已实现实验课全翻转教学,下面以翻转实验课为例分享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体验。

2.1 教学思路

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大课堂不同,采取的是小班平行授课,即30~35名学生一实验室,多实验室多名教师同步授课。实验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传统实验课采取的是“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实操”的讲授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课小课堂的教学优势,学生大多是在教师指挥下被动完成操作,并且由于实验课知识点琐碎、操作细节多、讲授节奏快,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就进入实操,往往导致实操时盲目地“照书抓药”,错误百出。为改变“听课-演示”这一被动学习状态,构建“讨论-实践-教授他人”这样更有效的主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实验课小班教学参与程度高以及微课片段化教学的优势,近年来,我们陆续将实验课设计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2 教学设计[3-4]

课前知识储备学生分组,发布翻转课堂在线学习任务,提供学习任务单。学生在线学习实验相关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微课,每个实验3~5个微课,每一微课大致4~8 min,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学习掌握情况分时段、反复多次学习,在线学习完成后通过在线作业检测学习情况,并和同组同学讨论分享完成线下小组讨论等课前准备。

课中实践内化。实验带教教师随机给每一小组分配任务,根据实验流程设计问题串,学生根据任务讲解或操作示范,生讲生评,教师点评,纠正错误,规范操作,教师根据“翻转课堂评分标准”给出并记录该组学生课堂讨论成绩。课堂集中讨论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实际指导,有针对性地逐一纠正,引导学生通过精益求精的操作练习体悟医者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从日常实验开始就树立敬业精业的使命担当和职业责任感。

课后提升反馈。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报告,完成相关理论及拓展性知识的后续提升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评价反馈。

2.3 教学收获

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的切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体验明显较教师讲授法浓厚和愉悦;灵活、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充分发挥了微课碎片化记忆的优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这样的体验实操获得的知识也更加得记忆深刻和理解透彻;“在线自学-小组讨论-集中讨论”各环节也使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应用和驾驭能力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考核评价的过程化是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的保障

《基础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每年秋季学期面向三十多个教学班、1600多学生同步教学,在教师以一对数百、记不住学生名字甚至对不上脸的情况下,如何给与每一个学生公平有效的评价是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施及提升课程有效管理的根本途径[5-7]。为避免随意盲目地给学生“印象分”,将教学创新活动的成果落到实处,我们对课程逐步细化并实施了全教学活动的过程化考核评价,见图1。

1)全教学过程考核。所有教学环节,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自主学习、实验技能到教学活动参与情况等均纳入课程过程性考核指标体系。

2)考核内容多样化。根据学生线上线下作业、小组思维导图、阶段网考、翻转在线学习及在线测试、翻转课堂小组展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评定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实现知识、技能、能力的多维评价。

图1 课程综合成绩构成

3)考核评价标准化。课程制定有细致而完善的“课程过程性考核标准”“翻转课堂讨论问题模板及评分细则”“思维导图评分标准”等教学规范,教师根据相应标准评价及评定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

目前,课程已初步建立较为公平有效的过程化、多样化、标准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进一步激励了学生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推动提升了对课程以及课程团队的有效管理。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目前《基础化学》已形成以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为依托,以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为主体,以细致完善的过程性考核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提高为产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契合新医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科实验课微课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自由”的实验课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