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迪,杨丽丽,李 艳,王嗣淇,廉梅花,代文臣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8)
沈阳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聚焦聚力人才培养,构建成效显著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面育人新格局[1-2]。积极推进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推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既有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又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化学化工专业为主,在化学化工的背景下的环境工程学科建设要突出其化工化学特色。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水来源广、成分复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病原菌、重金属等,如未经处理处置进入环境,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严重威胁[5]。然而,污泥却是是兼具“污染性”和“资源性”双重属性的特殊固体废物[4]。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以及资源化处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污泥行业蓬勃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因此,用人市场对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授课。
该课程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以及生物降解方法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掌握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具备解决目前污泥困扰难题的能力,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独特优势。因此,应积极探索其中蕴涵的思政内容,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将职业责任感与正确的价值观深植学生脑海与心田中。
污泥来源广,包括市政污泥、含油污泥、电镀污泥、河道底泥等等,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研究如何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协调发展[5]。毕业生肩负环境保护的使命,奋战在国家环保事业的最前线。保护环境,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的家园,是增进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环境保护需要吃得了苦,守得住清贫,受得了寂寞,守得住底线。而污泥问题一直使困扰环境工作者的一道难题,也是阻碍污水处理行业绿色发展的一道障碍。近些年,有多部针对污泥相关的条法律法规或政策相继出台[如《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关注程度逐渐增大,要求日渐细致、严格,因此,对专业的污泥处理处置高级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在培养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强化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增强爱国教育、爱岗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环保人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荣誉感与归宿感,激发学生投身行业的使命感,培养既掌握污泥处理处置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有解决复杂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又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非观念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一门顺应人才市场急切需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过去的教学中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学以致用”,即学生是否掌握了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方法和技术,却忽略了作为一个环境从业者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与文化内涵。作为环境人,只有主动在思想中将环保责任与家国意识有机融合、根深蒂固植入时,才能自觉维护环境,杜绝利益为先的功利作风,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主动出击。因此,课题组成员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修改教学大纲,指导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底线思维融入教学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最终端产物,里面富含来自污水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而污泥中的污染物都是来自于前端的污水中。因此,守住“源头”关是解决污泥窘境的首要任务。而奋战环保一线可能受到各种形式的诱惑,时刻守住环保人的底线,不为利所撼,不忘环保初心。因此,作为环境保护人要把好污染介质流入环境第一关,防止未达标的污水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偷排,增加污泥危害性,增大处理难度。所以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维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领会蕴含其中的深邃哲学思想和高超政治智慧。底线思维蕴含着前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积极防御意识,对待污泥问题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固树立“严守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对待污泥污染问题要常存戒慎之心,绝不能盲目乐观;要深谋远虑,以寻求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之策,让学生能在思想深处深扎底线意识,能在日后工作中,在源头保证污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不乱排、不偷排。
2)法制意识融入教学
污泥处理处置阶段涉及到污水厂内和污水厂外两方面的处理。在污水厂内污泥需要经过调理(目前我国仍使用化学调理为主)和机械脱水等环节使污泥含水率降至80%以下,方可运出场外进行后续处置。但存在很多处理厂含水率往往并未达到处理标准的情况。污泥处置阶段,由于污泥处置成本高,很多出厂污泥未得到合理处置而违法倾倒。或者为了使含水率达标,过渡使用化学调理剂,不仅造成药剂的浪费,而且还为后续处理增加难度。而这些不规范的现象的发生都是缺乏职业信仰以及法制意识薄弱所致。所以,必须将环境保护人的职业道德规范(如严谨求实、质量至上,服务用户、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奉献环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爱国、法制,诚信,敬业等)相融合,将法制意识融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3)创新意识融入教学
充分利用污泥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氮、磷等)、能量(热值)等可利用的二次资源,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取并加以利用。资源化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概念。因此,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融入本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却是污泥最佳的出路。在污泥资源化方法的创新中,环境保护人要用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外污泥资源化技术前沿的学习、研究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污泥资源化新技术,才是解决污泥困境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方得始终的工匠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担当感,增强其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献身的精神。
为达到更佳的授课效果,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入点要视具体课程内容而定,各思政元素会相互交叉、交叠应用。
化工背景下的“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思政建设以案例教学为载体,并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坚持不懈地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案例式教学为载体,让青年学生从真实事件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
案例教学通过组织案例,提供材料给学生作为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我们选取多个典型案例,坚持案例与知识点有机结合,着力筑牢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首先借助多媒体,用视频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污泥的产生过程以及污泥脱水过程原理,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带来污泥处理压力,让学生们知晓作为新一代环境保护人所肩负的解决污泥困境这一使命。再如,在污泥处理处置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将违规使用化学调理剂、污泥偷排、违法倾倒、侵占土地的违法事件以反面案例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们知道作为环境人,一定要守好底线,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赚取眼前利益。其次,要把污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成功案例介绍给学生们,如污泥制燃料、污泥制建材、污泥制肥料等,让学生对我们即将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再次,结合现状,通过对疫情期间各方舱医院对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快速搭建形成及启用,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和环境的健康这件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
以某地区电镀企业镀种及电镀污泥处理处置情况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知识讲解中。
从表1看出,电镀企业中铜、镍、锌、铬电镀企业为主,电镀污泥中赋存了大量的有价金属,但实际应用中回收利用率却不高。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短缺,电镀污泥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根本需要,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们深知资源化才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最好归途。
表1 某地区电镀企业镀种及污泥处置调查现状
2)参与式教学为手段,调动青年学生的情感思维,增强责任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参与式教学是教和学双方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针对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污泥的概念、分类和产生过程,通过课堂讨论与研讨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污泥中水分存在方式;通过分析在疫情期间产生的污泥浓缩、脱水过程的复杂性,掌握不同形式水分去除过程和基本原理;通过学生对文献阅读与学习,互相交流探讨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新路径。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又增强了团队意识。
以常用的污泥调理剂为例。调理剂又称脱水剂,可分为无机调理剂和有机调理剂两大类。无机调理剂一般适用于污泥的真空过滤和板框过滤,而有机调理剂则适用于污泥的离心脱水和带式压滤脱水。最常用的无机调理剂主要有铁盐(如FeCl3·6H2O)和铝盐(如AlCl3)两大类,有机调理剂主要是高聚合度的聚丙烯酰胺(PAM)系列的絮凝剂产品。目前,新型脱水剂的研发仍是研究热点。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应用发散性思维,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参与其中,为新型污泥调理剂的研发献计献策。
对于《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大纲的完善过程中将深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讲授点有机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推进。通过案例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逐步改进,使学生的参与感增加,增强当代青年学生做坚定的“环保人”的职业荣誉感,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