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放疗患者的影响

2023-03-16 08:06刘思远王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科直肠癌护士

刘思远 王茹

直肠癌为原发在直肠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多在40~80岁男性人群中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会发生排便习惯变化、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少数患者术后可长期生存,但大部分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均需辅以放化疗治疗,以提升疗效、降低复发率[1]。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的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等问题,加大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2-3],但常规护理模式多偏向如何配合医师实施治疗操作,对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忽略。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和认可[4-5]。医院将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放疗患者中,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放疗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满足放疗指征;就诊记录完善详细;治疗前有生活自理能力。排除条件:合并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晚期病变;合并心脑血管性疾病、肺癌、乳腺癌等;病灶存在脑转移或合并脑水肿症状;放疗部位存在破溃、感染等症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51.35±1.36岁;病程2~14个月,平均8.21±0.24个月;学历:文盲20例,小学及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15例;体质量指数(BMI)21.35~26.68,平均23.02±0.25。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76岁,平均51.68±1.3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28±0.23个月;学历:文盲21例,小学及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13例;BMI 21.54~26.81,平均23.08±0.2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学历、BMI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小组:由心理辅导医师、主治医师各1名,专科护士6名,营养医师1名,药剂师2名组成,小组成员需商讨确定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辅导师心理干预:由心理辅导师培训各专科护士心理沟通技巧、疏导技巧等,通过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具体心态,与专科护士共同商讨确定心理护理方式。如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应针对性解决问题。并用集中心理指导法、一对二或一对一心理疏导,让患者释放内心负性情绪,引导其积极接受此次治疗。

(3)专科护士护理内容:①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引导患者和家属就诊,并让其熟悉医院环境。患者入住病房后,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指导患者阅读,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放疗作用、放疗目的、放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自身饮食注意事项等。并明确告知患者自身心理对疾病的影响,提醒其遵医,及时解答其疑问。②皮肤护理。专科护士告知患者接受放疗前需洗澡,确保规划放疗范围内皮肤干净、清爽,明确告知其着装棉质衣物,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勿抓挠皮肤,定期剪指甲,避免发生程度不同的皮肤反应,放疗2周内会发生皮肤I度反应,皮肤潮红,叮嘱其此阶段勿晒太阳,避免太阳光直射。放疗3~4周后,会发生皮肤II度反应,勿手抓皮肤,防止脱屑,用清洁油消毒皮肤部位;放疗5~6周,会发生皮肤III度反应,加强护理,按医嘱用药止痛消肿。③化疗副作用护理。专科护士负责向患者普及化疗药物会出现相应副作用,此期间患者易出现白细胞异常、机体免疫力低、感染,同时还会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所以,化疗期间密切监测其白细胞指标,按医嘱使用止吐药物,缓解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舒适感。④环境护理。专科护士需确保患者病室环境舒适、温暖,控制温湿度适宜,房间干净整洁,室内配备电视、空调、隔帘、小台灯等,保持病室隔音良好,确保其睡眠充足,保持身心愉悦。

(4)营养医师饮食指导:直肠癌放疗患者存在吸收功能差、放疗反应等状况,营养医师嘱其多食用易消化、高营养、富含水分、清淡食物,禁烟、酒,忌辛辣、油炸、烟熏类食物。定期评估其机体营养状况,并由营养医师指导专科护士学会食物成分转换、建立营养套餐。引导患者书写饮食日记,

确保按期落实营养计划。

(5)药剂师用药指导:药剂师需负责直肠癌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安全和准确,避免出现药剂调配差错等状况,掌握放疗药物的副作用,尽量减小患者因放疗而产生的不适感。

(6)主治医师负责内容:主治医师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确定放疗方案、放疗用药、明确指出具体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与护士密切沟通和交流,确保护士掌握放疗操作,并配合主治医师实施放疗治疗。同时,主治医师需密切跟踪患者实际病情,并及时处理护士所反馈的问题,提升患者治疗期间归属感和配合度,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6]评定,该量表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心理状态: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定,满分均为100分。SDS量表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SAS量表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越严重。

(3)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膀胱反应。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质量的提升,直肠癌发病率日益增高,已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为手术,但因直肠深入盆腔、位置低,具有复杂的生理解剖关系,手术治疗的彻底度不高[9],术后易复发,所以需辅以放疗治疗。直肠癌患者因手术、放疗等治疗,其心理易发生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加大护理和治疗难度,不利于病情预后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式之一为放疗,但因其存在较多副作用,其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10],且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非常低。因此,不少学者倡导采用加强护理干预,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随着医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各专业和学科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临床诊疗肿瘤已不再仅仅单单涉及某科室的专业和管理,而逐步转至多学科协作的模式[10]。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诊疗管理肿瘤疾病中,根据患者心理、病理、生理等因素[11],由心理医师、专科医师和护士、营养师、麻醉师等多个科室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从而利用各专业的优势观念和护理干预[12],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达到护理具有个体化、精准化的目的,从多个方面给予患者护理,让其保持心理和生理舒适,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显示,经多学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其心理状态。直肠癌放疗患者因疾病病情、放疗副作用、疾病治疗费用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13-14],其心理压力大,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在此次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时,心理沟通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由专门的心理专家负责与其交流、沟通,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沟通技巧和疏导方式,针对性疏导患者内心所担忧问题[15-16],让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从而减轻了负性心理。

综上所述,直肠癌放疗患者接受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统筹协调了医院各科室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优化方式,让患者利益最大化,发挥了各科室自身的个体效果,加强了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力,进而提升了整体护理效果。可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因样本量等因素局限,未探讨到长时间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条件成熟可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专科直肠癌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