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特点

2023-03-15 00:51管俊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语言学文化

【摘 要】在语言学的视角之下,任何类型的特色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产生的语言文化都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鲜明的语言特色,语言本来就与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红字》这篇经典长篇小说诞生于19世纪后期,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红字》主要故事内容围绕家庭主妇白兰与梅斯代尔进行,这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揭露社会黑暗面的文学著作。在小说《红字》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精妙的修辞手法,并且其中的语言更是极具特色,富有悲剧色彩的爱情小说蕴含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本文以《红字》为例,详细阐述语言学视角之下的英美文学语言特点,希望为英美文学语言赏析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语言学;英美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208—03

语言学视角下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思想和语言内涵。针对全篇的语言解读,读者可以从语言学视角入手探究作者对于主题刻画的深厚功底。在长篇浪漫主义爱情小说《红字》中,作者为了突出悲剧主题,运用了各种辅助表达的修辞手法,全篇随处可见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反讽、隐喻等精妙的手法贯穿小说前后,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语言氛围之下,读者对于《红字》自然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一、《红字》故事介绍

《红字》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时期的一段令人惋惜的爱情悲剧故事。小说的开篇场景发生在北美的一所阴暗牢房之中,紧接着女主角白兰出现在这所牢房中。白兰怀中还抱着一名婴儿,那是她的女儿。白兰是因为通奸罪被捕入狱,她的胸口上还挂着一个鲜红色的A字。然后通过文字叙述转场到另一个重要故事地点,围观的人群将白兰置于绞刑架上进行审判,他们想让白兰说出孩子生父的身份,但是白兰始终没有说出口,她独自承受着屈辱和折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他们两个和白兰都有着特殊的关系,而这两人中的一个就是白兰女儿的生父,同时他也是对白兰进行道德审判的梅斯代尔,极具情感冲突的设定让整个故事充满了讽刺。而两个人中的另外一个则是白兰的前夫,因为白兰的背叛,他对前妻充满了仇恨,当时的他只想对白兰进行道德审判上的报复。结束牢房的日子之后,白兰带着女儿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过得比较清贫,但是母女重获自由,也算是迎来了第二次生命。与此同时,梅斯代尔却因为他自己审判白兰的事情,内心惴惴不安,又因为前夫对他的怀疑和跟踪,精神逐渐濒临崩溃。

白兰母女相依为命多年之后,周围人对她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白兰母女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是梅斯代尔却因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自我了断。前夫因为复仇心理作祟,最终被仇恨的火焰吞噬。故事的最后阶段,白兰带着女儿回到了波士顿,最后在波士顿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二、以《红字》为例分析英美文学语文特点

在语言学的视角之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其写作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的语言情感是差别很大的。以《红字》为例,作者在其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例如语言的叙述风格、象征意义手法、隐喻手法以及反讽方式等,极具个性的写作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在现今的时代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一)关于语言的叙述风格

在《红字》中作者在整篇故事讲述的方式上面采用了叙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将整个故事以一种慢节奏的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沉浸式地把握整个故事发展线。在小说最开始的部分,作者就对女主角白兰的出现进行介绍,用一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在小说的开端部分就点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在开篇部分对于女主角的介绍上面,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尤其是对白兰胸口悬挂的红色A字,通过对红色A字的突出描写,既呼应了小说的命名,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之后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开篇部分对于白兰和红字的叙述性描写为整篇小说的故事线开展拉开了序幕,在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同样采用叙述性的语言让读者快速认识了故事中另外的两个重要人物,白兰的情人以及对她充满仇恨的前夫。其实在整体叙述性语言运用中,作者也使用了很多其它表达技巧,比如在小说开始的那一部分,相比于使用平淡的语言对故事的发展进行讲述,作者选择先对白兰的外貌特征以及出场地点进行着重刻画,然后再交代故事,使用这样的叙述手法其实作者已经对传统的叙述性语言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作者将叙述性的语言进一步修饰变化,在多种叙述手法的加持下,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不知不觉跟着故事的发展阅读下去。因此,作者巧妙运用叙述性语言可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在小说开篇的时候另辟蹊径地没有将叙述重点放在男女主角如何相知相爱的过程中,反而将描写突出集中在绞刑架和牢房等特殊场所,吸引读者的同时还能突出小说的中心主题,这正是作者语言运用得当的过人之处。

(二)象征意义

在小说《红字》的故事叙述中,作者运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修辞手法对情节发展进行了细节描写。象征风格的运用,可以让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进,同时还能创造出一种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审美交流渠道,让小说在交流审美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文章中的象征风格使用,指的不是对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设定进行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一种暗喻的手法对其进行特征性描写。《红字》作者在小说中就是采用了这种象征意义的应用,他通过描写另外一种事物来表达出对原本要描写的事物的情感,这就是象征手法采用具象性的描写方式表现抽象性的描写方式,从而以一种更加隐晦的情感输出形式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思想内涵。将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的写作当中,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得比较神秘隐晦,实际上是因为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时代背景的缘故,很多其它小说运用这种手法一般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另外,象征意义的风格出现在小说中还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比如小說的故事线发展原本设定就很神秘,那么象征手法的运用就可以起到突出呼应的效果。《红字》中运用的象征风格就可以让读者感觉到一丝神秘的色彩。除此之外,小说用《红字》命名,也是一种象征风格的体现。这就说明象征风格的使用不仅可以体现在文章写作情节上面,还可以充分体现在语言表达的选择上面。小说中有很多的情节描写都集中在红色A字上面,这样让红色A字在整体的情节发展上面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作者运用很多笔墨在红色A字上面其实就是为了突出这一关键线索,尤其对于A字的具体描述方面,作者使用了几个比较精确的形容词,比如“深刻”“刺眼”等,在这些形容词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于红色A字的细节描写,读者很容易就会对它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带着疑问阅读下去,同时红色A字还能从侧面表达出女主角白兰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小说《红字》巧妙运用象征意义手法进行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的描述,可以让故事发展更加顺畅,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促进故事的发展,推动人物的成长。

(三)隐喻手法

隐喻手法是《红字》小说中的一大语言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作者运用小说中的事物对情节展开进行了隐喻表达,体现了小说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读者也能借助隐喻的手法和作者通过小说中的语言进行情感交流。下面就从小说中的三个重要道具和场景进行隐喻手法的分析。

1.绞刑架

小说中的绞刑架一共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重要隐喻性道具。这个绞刑架在小说中充当了作者的重要表达工具的重要角色,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也可以通过绞刑架的悬念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了解。在小说的第二章中,绞刑架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女主角白兰因为通奸的罪名被当时的北美所不容,在绞刑架下被逼受到众人的道德审判。但是在这一重要章节中,白兰并没有因为害怕而表现出怯懦的一面,而是勇敢地面对所有人的审判和侮辱,作者在这里写出了白兰的坚强性格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而在这一章节中,小说中的两位重要的男性角色也出场了,其中一位就是白兰的前夫,他出现在绞刑架现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向前妻复仇,作者在这个地方也重点介绍了前夫的性格特点;另外一位就是白兰的情人梅斯代尔,他是白兰通奸的对象,也是白兰孩子的生父,但是出现在绞刑架现场的他是作为白兰的审判者出现的,强烈的人物设定冲突给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走向带来的巨大的悬念。绞刑架在小说中第二次出场是在整篇小说的高潮部分,白兰的情人梅斯代尔在白兰的帮助下站上了绞刑架,他在绞刑架上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经过拷问之后,最终得到了女儿的谅解和认可。绞刑架在小说中第三次出现是在靠近大结局的部分,最后作者对绞刑架进行了一次细节描写,与开头的部分形成了首尾呼应,并且一定程度上宣示了几位主要角色的结局。

2.红字

红字是这篇小说的名字,也是通篇小说的关键所在。前文已经说到红字其实指的是挂在女主角白兰胸口的红色A字,它既可以表达象征风格的使用,又充满了隐喻的意义。小说开头以女主角白兰身在的牢房开场,白兰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胸前挂着鲜红的A字,这样一幅画面被作者巧妙地描述在读者的面前,自然会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随后在充满死亡威慑力的绞刑架下,白兰受尽众人的审判仍然没有说出孩子生父的身份,并且坚定地选择独自承受这份屈辱。白兰在经受了一系列的苦难之后,带着女儿从牢房中出来迎接新的人生,这个时候那个鲜红的A字依然挂在白兰的胸前,但是她自己却表现的无比坦然。作者使用红字为小说命名,就是将隐喻的概念从头至尾贯彻到底了,作者清晰地了解在社会上想要揭露事实的话,还会有更多的事实被揭示出来,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深刻不满和极度的讽刺意味。

3.森林

森林同样是小说《红字》中充满隐喻色彩的重要故事场景,相对现实世界中森林代表的希望和光明的意义,小说中的森林却是无知愚昧的代名词。首先作者在小说描述的森林外观与现实中森林外观并没有不同,一样充满生机,绿意盎然,但是就是这样普通的森林却是女主角白兰接受审判的地方,在生机与希望的映衬之下,女主角白兰的经历更显得凄惨悲凉。作者运用这样极具反差性的隐喻方式就是为了反衬出白兰的遭遇和坚强的性格,突出强调一种讽刺的效果。

(四)反讽方式

其实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表达手法被采用到的几率很大,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也是大多数文学作者非常喜欢使用的修辞手段。首先,要清楚讽刺的概念,讽刺指的是用与陈述的事实相反的或者是无关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叙述。反讽的目的是想通过犀利的表达手段达到揭露事实的目的,以此表达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在小说《红字》当中,作者使用了反讽的艺术表达手法,女主角白兰本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家庭主妇,却要站在象征死亡的绞刑架之下接受陌生人的审判。而更加讽刺的是与白兰生下孩子的情人梅斯代尔却在当时社会上备受人们爱戴和尊敬。作者运用反諷的艺术表达手法将家庭主妇和牧师这两个拥有经典身份的角色设定为男女主角,借他们之间产生的婚外情关系来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和批判。同时,《红字》中的叙述手法也对当时社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进行了讽刺。其实反讽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大多是为了起到讽刺批判的作用,作者将内心的期待和小说中的场景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对比之后的效果更能让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心理的落差,加强反讽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红字》为例,从语言学视角之下分析英美文学语言的特点,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语言学的独特魅力。作者在这篇经典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例如叙述性语言、象征风格手法、隐喻方式以及反讽手段等,这些都是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比较常用的经典艺术表达方式,作者借助多种语言表达手法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展开和人物成长进行深刻描写,深刻的笔触和独到的见解足以引发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文学作品和语言学的文化价值所在。希望更多人可以充分了解语言学视角之下的英美文学语言特色,通过深刻解读英美文学著作,开启对世界文学更广阔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金芳.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0(36).

[2]朱玮婷.探讨中西文化语言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与赏析[J].作家天地,2020(4).

[3]柴立敏,李燕.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J].今古文创,2020(48).

作者简介:管俊英(1983—),女,汉族,山西忻州人,本科,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语言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