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智鑫
【摘要】深度学习课堂主张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从而自主建构知识内容,对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深度掌握.文章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在概述深度学习课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指出教师应视单元为整体,整体架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明确教学顺序,细分课堂目标,依次借助“温故”过程迁移学生经验,引发其自主探究,借助“任务”驱动学生大胆猜想,促进其小心求证,最后让学生在推理思考中总结规律,在综合拓展中全面应用课堂知识内容,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创新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愈发以“高效”“提质”“深度”等为根本追求,因此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意义匪浅.于是,如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成了小学数学至关重要的一个教研命题.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强化有效教学手段,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同时,应认识到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学习差异,特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版块内容的深度学习差异性.
一、深度学习课堂概述
依据《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一书,深度学习课堂定义如下: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教育性发展,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落实“有灵魂的教学”,学生实现“触及心灵的学习”,不仅可使整体教学效果远远超越传统课堂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因此,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基础教育愈发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是当务之急.
二、“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四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方格法、割补法等探究方法,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规律,建立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型,学会计算常见多边形以及不同组合图形的面积.
三、学情分析
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学习,在“多边形的面积”学习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多边形的面积”探究经验,为其现阶段学习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此外,在五年級,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实践操作意识等综合学习素养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为其深度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创造了条件,为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提供了相对健康的教学环境.
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路径
下面,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事实为依据,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围绕“多边形的面积”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路径.
(一)整体架构,一以贯之
“多边形的面积”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所以,基于其内容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必须建立“单元整体教学”观念,整体把握单元知识内容,架构系统化课堂教学框架.而进一步解读教材,其单元教学内容虽然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开始到“组合图形的面积”结束,但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入“长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利进入新课课堂;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培养学生“部分→整体”“特殊→一般”的数学模型思维,需要拓展“多边形的面积综合实践”知识内容.由此,可架构课堂教学结构:首先引入“长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其次,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初步建立思维模型,熟悉学习方法;再次,猜想“三角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验证猜想,进阶思维,熟练掌握学习方法;接着,讨论“组合图形的面积”,强化推理;最后,落实“多边形的面积”综合实践,深化学习.
(二)明确顺序,细分目标
显而易见,上述深度学习课堂不能通过一节课实现,这也就要求教师分步教学,使每节课都有深度.教师应立足深度学习课堂的基础,明确各节课顺序,细分每节课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目标,具体思路如下:
【课时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多边形的面积规律,熟悉“数方格”“割补法”等多边形的面积探究方法.
【课时3~4】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究过程,进一步推导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熟练掌握“数方格”“割补法”等,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挖掘多边形的面积规律.
【课时5】组合图形的面积: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解为学过的多边形,从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内化转化思想,掌握“割补法”.
【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综合实践: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思维模型.
基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多边形的面积”整体教学中的地位,为夯实学生深度学习基础,可将其细化为2课时.基于“三角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内在联系,可将其整合为2课时,立足同一课堂,同时探究两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组合图形的面积”与“多边形的面积综合实践”,可凭借学生深度学习课堂前期活动经验,将其分别设计为1课时,快速构建深度学习课堂.至此,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前期准备基本完成,教师可着眼于具体的课堂内容.
(三)温故迁移,引发探究
《论语·为政》有言:“温故而知新”.小学数学教师不妨从字面出发理解其含义:“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到新的内容”.故而,在“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教师可结合学生“长方形的面积”认知基础与探究经验,引发其自主探究,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问题1: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吗?
问题2: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能否帮助你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向学生提供“图1”提示信息,引导学生对照“方格图”分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在联系,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和交流空间.
学生自主“数格子”,发现如果将平行四边形左、右两侧的“半格”拼成“一格”,平行四边形的每行面积单位的数量与长方形每行面积单位的数量完全相同,都是6.同样,方格图上,平行四边形行数与长方形行数相同,都是4,这说明其面积也与长方形相同.
最后,教师可出示“表1”,提示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进行区分:
(四)任务驱动,猜想求证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顺势向“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方面过渡.此时,根据课前计划与学生已经形成的探究经验,教师可直接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实现对深度学习课堂的高效构建.具体内容如下:
任务1:数格子,探究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猜想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任务2:联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找到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规律.
任务3:小组讨论,证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学同样分为两节课展开,于是,基于任务1,2,3不同难度,可将任务1,2设计为第一节课主要内容,使第二节课以任务3为核心.
(五)推理思考,总结规律
经过前期学习与探究,学生基本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堂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堂上,教师可沿用“生本”教学方法,直接引导学生推理思考.
例如,教师可直接通过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包括“少先队队旗”“小房子”“风筝”“七巧板”,提出问题:“观察图中组合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常见多边形组成的,你们能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可分小组讨论,也可直接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个性化思考成果,比如:少先队队旗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可以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计算它的面积.
教师提问的过程,也是提示学生联系已知多边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转化,进一步运用“割补法”,找到“分解图形—组合面积”规律,建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数学思维模型,得以深度学习,教师也实现对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构建.
结 语
如同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所强调的那样:“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现阶段教学需求,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实为燃眉之急.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领会深度学习课堂特征,明确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必要性,然后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小学数学不同板块知识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策略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为学生层层深入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发展深层思维.
【参考文献】
[1]黄丽颖.生活化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第二课堂(D),2022(11):55.
[2]胡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70-72.
[3]常立钢,吴晓云.掌握“通法”理解“通透”———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2(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