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崇明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3-15 02:18蔡陆美黄丹枫
上海蔬菜 2023年5期
关键词:拥有率机器换人绿叶菜

蔡陆美 黄丹枫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闵行 202150)

由于大多数绿叶蔬菜不耐贮运,上海市90%以上的绿叶蔬菜供应量由各涉农区供应。崇明作为上海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郊区,承担着保障全市蔬菜稳定供应的重要民生任务。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高质量农业发展的推进,崇明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蔬菜已成为当地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种植业。2018年,崇明区农业总产值58.8亿元,其中蔬菜产值达14.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31%;2019年,崇明区农业总产值54.82亿元,其中蔬菜产值13.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74%;2020年,崇明区农业总产值52.18亿元,其中蔬菜产值15.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82%。可见,崇明区的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崇明本地农村劳动力多在上海市区或崇明城区就业,且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约占蔬菜生产总成本的59%),蔬菜生产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蔬菜生产效率,解决蔬菜生产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为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提高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我们对崇明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点主要绿叶菜种植种类、机械化生产程度、从业人员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机器换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

1 崇明区蔬菜机械化生产现状

本次调研对象为崇明区内上海市第一批、第二批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点及当地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园艺场,共计5家企业。此5家企业均以蔬菜生产为主,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在本区前列,负责人较为年轻,对行业新政策、新趋势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敏感性,对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企业品牌在崇明甚至上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1 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

各园艺场耕地机械拥有率达100%、拖拉机拥有率100%、开沟机拥有率82.3%、起垄机拥有率50.2%、植保机械拥有率75.6%、收获机械拥有率45.2%。崇明区蔬菜生产机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耕整地环节,开沟、起垄、筑畦、播种、移栽等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

1.2 蔬菜生产人员结构

蔬菜生产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其中50岁及以上人员占比70%;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约65%。其中有2家第一批、第二批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点的农业机械拥有率和生产人员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均优于参与调研企业的平均水平。可见,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点的建立提高了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蔬菜生产效率,示范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 崇明区绿叶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具相互配套和通用性不强

崇明本地菜农的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种植习惯,尤其起垄(筑畦)、开沟等环节的作业方式可谓“自成一体”,垄宽、开沟宽度等与现有农机具的参数不匹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播种、穴盘育苗、移栽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得益于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发展,目前崇明区绿叶菜耕整地环节的机械化率已达100%,但耕作机具多为在水稻等大田作物上使用的机具,耕整后的地面平整度、土壤细碎度均达不到蔬菜精量播种或移栽的农艺要求[3];播种小青菜、鸡毛菜、油麦菜等绿叶菜品种的播种机的播种精度不能完全达到人工种植的农艺要求,且播种机的兼容性不强,不能在多个蔬菜种类间通用,有效利用率低。

2.2 部分设施大棚机械匹配性低

目前崇明区仍有很多10年前建造的设施大棚,由于当时建造标准低、对生产机械的需求不多,大棚设施未按机械操作标准建造,影响了农机具的通过性,不利于机械作业。

2.3 绿叶菜一线生产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性不高

参与调研的5家合作社中,从事绿叶菜生产人员的年龄多在50岁以上(占比70%),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约65%)。在与一线蔬菜生产人员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其传统的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加上农机操作不熟练,导致机械化作业的效果达不到人工作业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水平,影响了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进度。

3 崇明区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对策

3.1 培育或建立适于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的生产体系和服务组织

针对部分蔬菜生产者不熟悉蔬菜生产机械的操作方法,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机器换人”的观念,崇明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积极探索“机器换人”的生产模式,切实贯彻“机器换人”的理念和政策,强化蔬菜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需求,鼓励各蔬菜生产合作社联合起来,从单一蔬菜品种的机械化生产开始,突破技术难点后再将机械应用于其他蔬菜品种上。同时培育一批懂技术、创新意识强、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适于“机器换人”的经营体系和社会大环境[3]。

3.2 提倡产学研结合,攻克农机农艺融合难点

针对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绿叶菜品种,如青菜、生菜、杭白菜、油麦菜等,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鼓励专业高校、农机农艺研发机构加强合作,明确工作分工及侧重点,联合研发适用于绿叶菜的生产机械,并进行试验、示范与改进,建立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示范点。示范点的生产设施应进行宜机化改造,按照标准化作业模式进行生产作业,通过实践解决蔬菜生产“机器换人”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绿叶菜机械作业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3.3 加快完善蔬菜生产“机器换人”配套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上海蔬菜生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联动作用,将在蔬菜生产各个环节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机具机型收录到农机补贴目录中;借鉴实施水稻机插秧补贴政策的经验,对应用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技术的合作社进行专项补贴,提高蔬菜种植户使用生产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好机型、好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拥有率机器换人绿叶菜
非裔在美住房拥有率低于十年前
多吃绿叶菜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
公路的魅力
牛奶
——叶菜
牛奶应搭配绿叶菜吃吗?
质疑中国九成家庭有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