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一苹,许叶蓁
(1.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系, 福建 莆田 351100;2.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多次称赞福建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为推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全省旅游发展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精心打造富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产品,让福建省旅游尽显魅力、更富神韵,让游客乐在其中、陶冶情操。时任福建省省长王宁也强调,要大力培育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延伸旅游演艺等产业链。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闽政〔2021〕8 号)》中明确“支持莆田依托湄洲岛打响‘妈祖圣地,美丽莆田’旅游品牌”,并把“发展旅游演艺和音乐产业”列为“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莆田湄洲岛妈祖祭典音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期。
湄洲岛妈祖祭典音乐,是以妈祖祭典仪式为背景的一切音乐实践活动,仪式前妈祖金身起驾与仪式中和仪式后的金身回銮的音乐,是妈祖祭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湄洲,妈祖祭典音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种繁多,有莆仙十音八乐、莆仙戏、大鼓吹、小鼓吹、车鼓乐、梆鼓咚、妈祖诵经、全真派的铃鼓击奏、三献礼仪式音乐和大型民俗歌舞《祥瑞湄洲》演出等。其中,器乐演唱的莆仙十音八乐是岛内村民最为流行的表演形式。
妈祖祭典音乐的莆仙十音八乐没有特定的曲牌,分为纯器乐曲牌和器乐加入演唱的曲牌。十音八乐所用的乐器一般有:笛子、伵胡、伬胡、佬胡、八角琴、小三弦、云锣等。
莆仙戏与其他妈祖祭典音乐形式关系密切,如在曲调上的相互融合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妈祖祭典仪式活动期间,岛上人家会邀请亲友观庙会,看社戏,吃戏糜(饭)。莆仙戏演出剧目有《妈祖传》《目连救母》以及一些比较流行的鼓励为善的剧目。莆仙戏保持人模仿木偶的表演形式和特点,特殊的身段有对应的与木偶戏完全相同的锣鼓经,如老旦“三脚杖”表演的锣鼓经。也有各自程式化的唱腔曲牌,如老旦教子时唱《桂枝香》。为适合莆仙戏曲牌演唱和男女演员的不同音域, 常以F 大调、G 大调、C 大调、D 大调和降B 调为常用调。莆仙戏特色伴奏有打击乐器沙锣与三板、石狮压大鼓;吹奏乐器笛管、梅花;板面拉弦乐器伵胡、伬胡;弹拨乐器八角琴、小三弦等。
此外,许多前来参祭妈祖宫庙的人也会带来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阵头,在湄洲妈祖祭典活动中展现其民俗音乐文化魅力,如中国台湾的“八家将”“哨角队”“开路鼓”;广东大锣鼓;潮州英歌舞;福建闽南的木偶戏、歌仔戏、南音、笼吹;闽东的大锣鼓、莲花落、伬唱、评话等。
1.丰富性
妈祖信仰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遍及闽、粤等沿海地区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妈祖的故乡湄洲岛,每年都会吸引海内外众多信众前来参加妈祖祭典,并随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音乐表演。湄洲妈祖祭典音乐融合着各地妈祖信俗地的文化习俗、社会风貌、审美追求等,具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特点,是一项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妈祖祭典音乐中,莆仙信仰地的音乐质朴粗犷;中国台湾阵头的音乐有着浓郁的民俗色彩,格调严肃,也有绚丽活泼的电音三太子; 广东阵头音乐呈现一种豪迈、强壮、威武的气势;福建泉州阵头音乐较为古朴幽雅;漳州阵头音乐淳朴爽直。而且福建有诸种方言,同一方言间还有腔调的差异,在方言的作用下,福建不同方言区的各阵头音乐曲调和风格大相径庭。
2.海洋性
在形式丰富的湄洲妈祖祭典音乐表演中,乐器形态和技巧特点表达了妈祖文化与海洋之间的关系。除了铜管乐器箫呐,其他乐器制作多为莆田盛产的龙眼木制作,后也以红双枝、红木、紫檀等木材制作琴杆。伵胡、伬胡、佬胡、八角琴、小三弦琴头形状类似,常雕有兰花;琴轴多为黄杨木,常雕有梅花和枝干;琴头、琴杆组成似古代的官帽形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些拉弦乐器还会油漆贴金,其弓杆也是木制,并雕有竹叶,现在弓杆为竹制。乐器上雕刻着象征气节、正直、清秀勇敢的梅兰竹图案,传达了妈祖文化精神。弹拨乐器小三弦、八角琴都只一根琴弦,琴板上系弦的佛手叫“海底”;右手用指甲弹奏以弹、挑、滚技巧为主,三、五、七节奏为主要模式,即一二二三,一二二三四五,一二二三四五六六七;点状性音色突出,“掌曲”师傅称其二为控制音乐速度的“双桨”。
湄洲妈祖祭典音乐形态体现了海洋文化特点。莆仙十音八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 清角fa 和变宫si 多为经过音或调性交替时出现。清角、变宫两音作为经过音,常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变为密集型节奏十六分音符,或把四分音符变为较为密集的八分音符的加花演奏, 如5 3变为56433653等,演奏时滑音多。清角、变宫在作调性交替音出现时,常有“清角为宫”往下属调转调和“以徵为宫”往属调转调;音乐画面更满,节奏明快。纯器乐曲牌的节奏多底板,如X 0X X|X X X XX X X X|或0 XX X X X|或在音乐进行时通过拉弦乐器右手断弓等演奏做稍微顿歇处理,其旋律结构、奏法特征以及曲调风格等方面,生动地表现了海浪层层跌宕的自然景象。
湄洲妈祖祭典仪式中的音乐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如祭典仪式中的《迎神曲》《进香曲》《祝文》《出海歌》《送神曲》歌词内容;祭典仪式期间莆仙戏剧目等。
3.艺术性
妈祖祭典音乐对仪式活动起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除常用的音阶调式、演唱演奏的技法和形式、乐器的加花变奏音色等表现手法外,湄洲妈祖祭典音乐的方言特征也十分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地方风格特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方言的融合渗透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妈祖祭典音乐之美,提升妈祖祭典音乐的文化性及艺术性。
(1)方言字调特征
方言中“字调”[1]的调值有高低与升降,所以字调本身包含着音乐的旋律因素。同时,字调有区别方言中字的意义, 因而牵制了音乐的旋律走向,影响着旋律进行。如果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中的字调走向相矛盾或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听众对唱词的理解。“声腔可以随方言变, 方言却不肯随声腔改”[2]“依字行腔、腔随词变”,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汉语方言众多,各类方言字调不同,如表一。
表一 普通话与莆田话的字调、调值对照
从表一可以看出,普通话与莆田方言字调完全不同,形成了妈祖祭典音乐的地域特色。如湄洲妈祖祭典音乐中莆仙戏《状元与乞丐》的梆鼓唱中有这样的一句唱词“独占鳌头声明显(啊)”,如果用普通话念,其字调关系是阳平—去声—阳平—阳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字调调值走向如表二。
表二 普通话
这句唱词,用莆田方言念,字调关系是阳入—阴去—阳平—上声—阴平—阳平—阴入—(阴入),调值走向如表三。
表三 莆田方言
(2)方言语法形态特征
莆田方言的“音和大量的形容词重叠是有别于其他方言的最明显的特征”[3]。莆田方言中有很多重叠词,“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数词重叠”[4]。如形容词重叠有表示比较级的AA 式和最高级的AAA 式,例:芳[pang533](香)、芳[pang533]芳[pang533](很香)、 芳[pang13] 芳[pang533]芳[pang533](特别香); 有比较级的AAB 式和AAAB式,例好[ho13]天(晴天)、好[ho13]好[ho13]天(天气很晴朗)、好[ho42]好[ho13]好[ho13]天(天气非常晴朗),最高级的第一声读后稍微顿歇。
(3)方言特征影响下乐器的定弦
妈祖祭典音乐中的乐器为了扩展音区应声腔的要求, 其乐器的定弦在乐队中形成了衔接弦、交叉弦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乐器演奏技术难度。如低音板面拉弦乐器佬胡以f-c1(内弦空弦为小字组fa,外弦空弦是小字一组do)定弦,采用do-sol弦指法最为常见;中音板面拉弦乐器伬胡以c1-g1(內弦为小字一组的do, 外弦是小字一组的sol)定弦,采用1=F(5 2 弦)指法,演奏时内外弦空弦首调唱sol 和re;高音板面拉弦乐器伵胡以g1-d2(内弦空弦为小字一组sol, 外弦空弦是小字二组re)定弦,常采用re-la 弦指法。三件胡琴乐器间的空弦音形成了五度的衔接,即f-c1-g1-d2。从乐队整体看,这种定弦扩展了乐器的音域,乐器在同时演奏旋律时不仅可以实现在一个把位上演奏旋律互相弥补,而且也避免因音域的限制而翻高八度的演奏突兀。衔接弦的定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演奏时熟练、快速换把的要求,左手可不太使用换把,技术相对简单,也易于被休闲娱乐的人们接受。
在乐队表演中, 同一乐器也有几种不同的定弦,不同乐器间的定弦在乐队中也形成了交叉弦的关系。如伬胡,除了上述定弦外,还有其他三种定弦方法,以g-d1 定弦在莆仙戏乐队伴奏中最为常见,采用1=F(2 6 弦)指法演奏,俗称四尺调;也有和二胡一样的d1-a1 定弦, 即外弦是国际标准音A,内弦是外弦低五度音的D(小字一组的re),采用1=F(6 3 弦)指法,演奏时内外弦首调唱名是la 和mi,俗称工四调;以f-g 定弦(内弦空弦是小字组的fa,外弦空弦是小字组的sol),采用1=F(1 5 弦)指法演奏,俗称倒调。伵胡也有以f1-c2(内弦空弦是小字一组fa,外弦空弦是小字二组do)定弦,采用dosol 弦指法等。伬胡g-d1 或d1-a1 定弦与伵胡内外空弦f1-c2、佬胡f-c1 互为交叉弦。交叉弦增加了乐队空弦音的个数,既保证转调后调式主音仍在空弦上、避免主音旁落,也有利于表演者在乐队演奏其他旋律音时,互相倾听,借助彼此空弦音平直稳定、较为明亮的音色特点,短时间内进行对比音高,校正左手的音准。交叉弦有利于音乐和乐器演奏音准的稳定,更添纯朴、明亮的音色特点。
湄洲妈祖祭典音乐类型大多数仍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或是尽管有一些为世人所了解,却没有相关的旅游配套开发。如果在旅游中加入音乐文化,那么旅游会更加充实,旅游品位也会得到提升。
莆田湄洲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优势,是妈祖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岛上自然生态优良,有山丘型景观的妈祖山、奇特与象形山石的鹅尾山神石园、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九宝澜黄金沙滩和观澜日出、烟墩山、湄屿潮音等生态景观。2012年,湄洲岛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国家级海洋公园”。2020年12月湄洲岛被授予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已成为莆田湄洲岛的支柱产业。湄洲文化底蕴深厚,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信仰既能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也能推动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交融与和平发展。2006年,妈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作为妈祖信俗文化一部分的湄洲妈祖祭典音乐,有着历史人文积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和多样的艺术风格。其中,莆仙戏、莆仙十音八乐等都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一大批民间音乐列入福建省和莆田市非遗保护名录。
据2022年10月湄洲岛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1 至9月份,湄洲岛预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5.2 万人次, 较2021年同期的309.19 万人次, 同比增长5.18%。旅游收入预计19.9 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8.85 亿元,同比增长5.57%。2022年国庆,湄洲岛共接待游客21.8 万人次,同比2020年国庆黄金周增长8.25%(2021年国庆湄洲岛景区未对外开放)。假日期间,祥瑞湄洲、晨拜妈祖、沙滩音乐节、醉美梦幻森林等极具湄洲岛特色文化底蕴的多元夜间业态备受游客青睐。尤其是2022年国庆期间恰逢农历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1035 周年纪念日, 湄洲妈祖祖庙开展的系列纪念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选择续住岛上来体验这一盛大活动。据统计,共有近2000 万人次的观众通过直播平台参与了此次盛会。
湄洲妈祖祭典音乐是一项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融合着各地妈祖信俗地的文化习俗、社会风貌、审美追求等,在守护传承的传统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审美文化的转变、民俗活动减少和方言淡化等原因导致的文化生态环境改变、传承机制以及保护意识不强等。音乐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妈祖祭典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整理妈祖祭典音乐资源,建立完善的音乐数据库,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尽可能地保留妈祖祭典音乐传统风貌和风格,为与旅游产业融合做好资源储备,为妈祖祭典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打好基础。在创新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一方面保护民间妈祖祭典音乐的原貌,另一方面也要借助新科技,挖掘妈祖祭典音乐文化特征,总结音乐语汇,以恰当的艺术表演形式呈现给游客,适应审美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此外,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专家学者、开发者也会对传统的祭典音乐文化有更多的关注。旅游为妈祖祭典音乐文化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传承交流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单靠自然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备受人们追捧的旅游方式,同时又能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湄洲妈祖祭典音乐只有在祭典、朝拜时才有表演,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游客虽然到了岛上,只能进香、观光,并没有感受到浓厚、完整的妈祖文化[5]。设立妈祖祭典音乐文化研学旅游等,打造一个汇聚学习、体验、家国情怀、海洋文化为一体的妈祖音乐文化景观,用音乐文化丰富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位,增强莆田旅游吸引力,推动莆田旅游产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音乐作为妈祖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莆田城市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将湄洲妈祖祭典音乐与旅游产业融合,深入挖掘音乐文化的资源,注重产品生产、市场开发,在党的指示下,充分发扬文化自信,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 正向激励和影响新时代年轻人,借助旅游平台,持续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用妈祖文化拉近两岸民众情感联系,展示两岸同根同源、同心同行的血脉亲情,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上不断推动以情促融,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湄洲妈祖文化以及滨海风光的优势资源,是做大旅游产业的前提。妈祖祭典音乐呈现的独特性、丰富性、海洋性,为实现发展音乐旅游产业、打响“妈祖圣地、美丽莆田”的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音乐文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经营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持续创新湄洲音乐节,以妈祖祭典音乐为元素,在淡季时候精心组织、策划、开展高品质的音乐旅游产品,展现妈祖品牌,通过音乐表演与音乐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多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妈祖的大爱与海洋波澜壮阔的气息,为莆田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政府要推进妈祖祭典音乐旅游开发进程,打造“妈祖祭典音乐+旅游”产品。组建音乐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建,如特色文化街、展览馆等音乐休闲娱乐场所, 为妈祖祭典音乐与旅游的融合提供设施保障。政府和学校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形成合力,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当地居民的音乐修养和素质,在湄洲营造浓郁的祭典音乐文化氛围,为妈祖祭典音乐与旅游的融合创造环境氛围。政府联合相关学者专家,参与到妈祖祭典音乐与旅游融合的开发,整理挖掘并生动呈现妈祖祭典音乐文化,对优秀的项目和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对湄洲岛的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有效讲解,进一步宣传湄洲岛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还要起到监管作用,在保护珍贵的妈祖祭典音乐文化资源基础上, 防止盲目开发和粗制滥造,保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确保妈祖祭典音乐与旅游融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湄洲妈祖祭典音乐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挖掘其旅游价值等进行深层次的旅游产品提升,从音乐观赏到音乐文化体验、开发音乐工艺品等,推动湄洲妈祖祭典音乐文化内涵的发挥和延伸。湄洲妈祖祭典音乐中的胡琴乐器,构图饱满奢华,雕刻精美细致,可以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参考;妈祖祭典音乐中胡琴类乐器为了扩展音区应声腔的要求,其乐器的定弦在乐队中形成了衔接弦、交叉弦关系,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乐器演奏技术难度,为旅游中体验式音乐活动提供了可能;其音乐的方言性特征,为用“乐器说话”提供了实践理论依据,为旅游中的体验式音乐活动增加趣味。妈祖祭典音乐中莆仙十音的音乐旋律结构、 奏法特征、曲调风格等方面生动地表现了海浪起伏等海上景象,在旅游体验中引发妈祖子民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