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发挥小学数学课堂价值

2023-03-15 05:03:50黄丽颖
教育界·A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虽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为主,但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文章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课堂价值

作者简介:黄丽颖(1977—),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根本,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课堂上只一味灌输数学概念和公式,而忽视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要想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做到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数学应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欲望。

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前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辨别哪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笔者出示书本上的三张生活例图,要求学生找一找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把图中的伸缩门、楼梯栏杆、篱笆设计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经过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还附上了设计图。笔者对学生的想法做出相应的评价,并顺势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应用。

由此可见,教师基于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应用情境,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思考中养成数学应用意识,为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探讨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意识

生活灵感在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也应意识到,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发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探究数学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助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覺形成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在导入部分引出生活化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都通过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呢?”

有学生说:“跳绳、打球。”

有学生说:“跑步、游泳。”

笔者以“跑步”作为后续话题,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展示两个小人A与B的跑步运动轨迹,并提问:“同学们,A与B的跑步路线有什么不同呢?怎么判断谁跑的路线长呢?”

学生抢答:“A的跑步路线是长方形,路线长度可以依据长方形的周长推出,B的跑步路线是圆,路线长度可以依据圆的周长推出。”

接下来,笔者便展开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教学。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探究与其息息相关的生活数学问题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也更容易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也更容易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生活问题展开的,这于小学生而言,能够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习题训练时,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和所做习题中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点。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为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问题解决,从而避免出现死板、机械的数学教学课堂。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从学生的解题思路出发,对其做出适当建议,这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授平均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在导入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

“同学们,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家里有6个苹果,给客人A分了2个,给客人B分了4个,你们觉得这样公平吗?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应该怎么分呢?”

学生回答:“把B的1个苹果再分给A就公平了。”笔者做出肯定评价,并顺势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接下来,笔者通过教材上“套圈”的例题,为学生详细讲解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以及应用情境。

在学生基本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式以及意义后,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夏天到了,有些同学喜欢下河解暑,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但小明不听劝阻,来到一条平均水深是1米的河边,小明身高1米42,但他不会游泳,下水会有危险吗?”

有些学生认为不会,有些学生认为平均水深不代表所有地方的水深,有些地方可能浅于1米,有些则比1米更深,所以可能会面临危险。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强调不能以简单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应当回顾和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数学思维对生活现象、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引用、讲解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而提升迁移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增强问题趣味,强化意识能力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趣味性强、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环节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讨趣味性的生活问题,使学生饱含学习热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数对来帮助学生确定精确的位置,并借此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在遇到相关的生活问题时能及时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使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教学时,笔者以问题导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助其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正式授课前,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

简单交流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电影票,并提问:“同学们,老师这张电影票的观影位置的观影效果如何?”

学生观察后提出:“观影效果得根据电影院的大小、布局等情况判断。”接着,笔者便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影院的平面图,继续追问学生:“老师的观影位置在哪?”

基于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找到图中相应的位置,笔者则继续提出疑问:“大家是怎么找到这个位置的呢?”

有的学生向笔者解释,但怎么也解释不清,此时,笔者引出数对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例题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数对的有关知识。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生活中数对的应用。

有的小组提到在影视节目中,军队训练时会用到数对,如“第×班,第×名出列”这样的口令;有的小组则指出地球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这也是数对的运用。基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对于数对知识的运用意识有所增强,并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仅形式有趣,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对于学生而言,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能降低学习难度。

五、引导实践活动,提升应对能力

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虽超出了学生思维想象的广度与深度,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数学知识更为通俗易懂。

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内化并迁移数学知识,還需以更为直观、易懂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展开学习。

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更为直接、深入、全面的探究,使其在活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予以一定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活动体验,从而令其保持更为投入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感知何为“可能性”。同时,笔者还通过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以生活化的场景进行教学导入,利用抛掷硬币的实验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这一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重复实验,来感受可能性的存在。

而后,笔者再依据教材中的“摸球”实验,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实践。基于“抛掷硬币”实验的经验,学生在“摸球”实验中游刃有余,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学生之间的配合相对默契,一个学生摸球后,另一个学生能够迅速记录相关的数据,直至将教材中的表格填满,完成实验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总结。

而笔者则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个小组都能够全面地描述本小组的实验情况,笔者便借此加深学生对于可能性这一概念的认知。

接下来,笔者组织了“放球”游戏,向学生提供红黄蓝三色球各4个,要求学生根据笔者的指令将相应的球放进口袋。比如,笔者提出:“我希望从口袋中拿出任意一个球,它都是黄色的。”指令一经提出,有学生立刻往口袋中放入4个黄色球。

有了教师的游戏演示,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操作,自主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问题和放法的记录。在这样自由、灵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对于可能性这一概念的掌握更为深刻,操作时也积累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运用经验。

由此可见,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操作中熟悉数学知识的运用,令学生获取丰富的课堂学习经验,从而使其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数学知识也常被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契机,挖掘数学教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寻找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结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霞.创新课堂延伸,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用能力[J].读写算,2020(20):15,17.

[2]王永燊.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0(26):193.

[3]张天兰.基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小学数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44.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35:36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04:49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56:44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4:09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6:19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