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因为王维的一首诗,生于江南的红豆从此代表了相思。思念,可以是一种难寝难食的惆怅,也可以是一种朝气勃勃的,对未来相聚的准备与迎接。在有28户、61人侨眷居住的姑苏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内,其乐融融的“红豆侨屋”就属于后者。
“红豆侨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十数年前。2006年7月,在区、街道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侨眷多的新庄社区成立了留学生家属联谊活动小组。2007年更名为“红豆侨屋”。
自成立开始,“红豆侨屋”就以“爱侨、护侨,真诚、奉献”为主题开展行动,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展暖侨互助网络,关注侨眷生活,帮扶困难人员,形成了富有归属感的暖侨组织。在“红豆侨屋”,侨眷们努力学英语,想与国外子女亲人相聚时,尽快彼此适应生活;他们参加诗社、合唱、走秀,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一面;他们参加社区百日行动、“两小”整治,参与到护苗、网格化队伍中,共同守护着安全、和谐、有序、幸福的社区大家庭。
“红豆侨屋”里人才济济,成员楼国英1977年7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专业,现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副教授,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苏州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多次在各大展览中亮相。作为虎丘街道侨联委员,她以侨眷的身份加入了“红豆侨屋”。17年中,楼国英设计、制作了诸多文创产品。“大家都成离不开的朋友了。”她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她更是邀请“红豆侨屋”部分成员在工作室共同感受陶瓷艺术,充分体现了侨屋特色风采。
多年来,“红豆侨屋”被评为苏州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苏州市“最美侨胞之家”、苏州市侨办优秀华人华侨服务点、并获得了苏州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侨办创新奖、全国侨务示范先进单位、全省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组织、姑苏区最佳志愿服务团队等诸多荣誉。
2015年,观景社区在姑苏区率先试行居民自治项目,其中“红豆侨屋”启动了“和侨大姐一起玩”项目,由此开启了社区侨务工作新方向,日渐成为侨眷的精神学习家园。
这里的“侨大姐”,指的是观景社区“红豆侨屋”的创始人、社区党委委员潘晓明。在潘晓明的示范作用下,项目与社区侨情生动地融合起来。以“玩”中带学,以“玩”为乐的方式,使社区教育更加特色化、多元化,丰富了侨眷的精神生活。
每年年初,社区向侨眷及居民征集需求,听取意见建议,立足社区,满足他们意愿。近年来,“和侨大姐一起玩”的项目不断拓展课程,应侨之需,为侨而设,诗社、英语班、走秀、摄影、智能手机,学习让他们走出一方天地,收获了自信。学习也让他们彼此慰藉,收获了才艺,融入更大的朋友圈。
2018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作为先锋社区的打造,“红豆侨屋”重新谋划、扩容阵地、拓展服务。社区开设了“人文学院”,从周一到周五组织合唱、舞龙、书法、越剧、收藏、英语、编织、手机微信班、旗袍秀等相关活动。
2022年,即便经过了一个特殊的春天和冬天,“侨大姐”仍然带着大家组织了丰富的活动。除了常规的“侨大姐书友会”,“侨大姐”持续定期开展了大讲堂课程,组织大家参加了苏州博物馆、吴中文旅路线等学习探访活动,举行侨屋嘉年华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中秋嘉年华文艺汇演活动,此外,“侨大姐”还在线上开设了视频号,展现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
随着活动的深入,在潜移默化中,“侨大姐”的身份已经从活动组织者成了社区中的每一位侨眷。大家积极加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大家庭的建设。
2022年,社区这个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上,一直活跃着“红豆侨屋”的“侨大姐”们的身影。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时,他们主动参与秩序维护等工作,还成立了“暖心菜篮子队”,负责起了处于隔离期间的居民的生活物资配送,帮买菜、拿快递……大家“白+黑”地轮番上阵,无论是烈日骄阳还是暴雨寒风,都坚持守候着社区居民的健康。
在平日里,“侨大姐”也在社区里发光发热。侨眷朱明华、陈宝荣夫妻是从留学生家属联谊活动小组成立时就加入的“元老”。自“和侨大姐一起玩”项目落实以来,朱明华与潘晓明一起应大家要求开设了旗袍社,从旗袍课堂到旗袍走秀,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亮丽的颜色。陈宝荣的书法在侨屋内赫赫有名,每逢佳节,他就悬腕握笔,提毫一挥,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幅幅丹青。他理发的技术也是顶呱呱,每月25日观景社区居民服务日,陈宝荣总是踊跃报名,在广场支起一个小摊、平铺几把剪刀,为居民带来一个便民理发铺。
同时,社区开展以“爱侨、护侨,真诚、奉献”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红豆侨屋”志愿服务队,通过结对帮扶、邻里守望进行抱团取暖,以“四必访”“访问回苏侨胞”制度、“红豆侨屋”学习活动制度为规范,使侨屋建设向标准化方向发展。2017年“红豆侨屋”志愿服务队获得姑苏区“最佳志愿服务团队”称号。
多年来,观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带动,为侨眷和居民提供有温度的归属家园。侨心向党,幸福飞扬,在其乐融融的“红豆侨屋”里,“侨大姐”们正在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和美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