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丁
最近遇到两家制造业,海外订单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的量,几年来不能说不受影响,但好在都是稳中有升,势头喜人。
甲公司做临床诊察器械,无论细分领域或是大市场,无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大有可为。公司很注重教育,不光育技能,更育理念和格局。这一点,创始人有切身体会,教育会为未来抢得先机。有了认识和格局,员工将自己收入增量空间,与企业的发展捆绑挂钩,顺势也提高了劳动热情。甲公司还有个经验,用工程师做销售,服务技能最主要,销售可以之后学,这是公司以服务高度黏合住用户的策略。一旦50%的订单仰仗技术和服务,就有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只拼价格的竞争,会忽视技术和服务,把企业逼上狭路。归根结底,精益求精,留空间走专精特新的道路,才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之路。各显其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发展多元化,大家都有生存和成长空间。
乙公司最初只做两块产品。受疫情和国际政治的影响,母公司在东南亚布局了B计划,可以将乙公司利润最大的一块业务承接过去。于是乙公司管理层迅速复制了新产品产能。说起来简单,但因为是原先不涉足的行业,个中也是艰辛入门,获得高标准客户认证,辛苦搭建人才梯队储备,花费大量精力,但进而成为整个母公司集团内,产品体量最复杂、产品数量最复杂、业务类型最复杂的工厂。也是受上述原因影响,原材料坎坷曲折,乙公司又通过投资建造上游工厂,把一部分利润转移到手中,抵消不良影响。结果有意思的是,母公司虽然为乙公司准备了B计划,可能将订单转移出去,却又把研发中心、全球采购中心投在了国内。
在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努力做确定的事。两家公司都为自身留下了发展的余量空间,没有空间可以腾出空间、创造空间、延展空间。督促员工提升甚至丰裕认识理念,花时间架设人才梯队做好储备,不断提高用户黏度到非我不行,产品线找准变革节奏后大胆拓新……大量的准备,转换进入新形势时才会有腾挪转身、长袖善舞的余地空间,有增量方有盈余。
手有余粮,心里不慌。理财时即便山穷水尽,留哪怕很少的资金,心理上是有余的。花瓶底部的枝干间留有空隙,才能喘息成活。内心有余暇,有余裕,就会有谋划,有后手,有应对,方有笃定和气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