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画像”让老年人能力评估可视化

2023-03-14 03:20:46谢红
中国社会保障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画像可视化养老

■文/谢红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问题,我国自199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目前老龄化发展呈现规模大、增速快、程度深等特点。面对全球基数最大的老年群体,仅以年龄划分为基础的老龄数据远远不足以支撑合理、精准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通过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大数据库,健全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促进养老服务按需配置。

建立老年人“功能画像”大数据库

老年人能力评估通过准确描述老年人功能状况,可以精准识别养老服务需求。但在以往的实践中,一方面,存在多部门、差异化的评估工具和口径,难以对老年人能力分级特别是失能失智的内涵形成共识,导致失能老年人的数据缺乏可比性。另一方面,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原始数据多在评估公司,上报给政府的数据均为二手数据。由于缺乏对数据采集过程的监控,导致汇总的二手数据难以避免错报、瞒报、误报等问题。如果实施人工过程监管,评估监管成本过高,对提高数据准确性的效果甚微。地方政府即便形成了地区老年人能力评估数据,也只是能力等级的结果数据,而非原始数据,且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数据准确性不高,难以进行统计分析,无法为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文件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2022 年12 月底,《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 42195-2022)正式发布。为确保标准得到贯彻,民政部发布了评估规范实施文件,积极推进评估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同时,为确保评估数据采集准确,相关主管部门还配套开发了移动端评估工具,确保在开展评估服务时,实现老年人功能数据的采集、输入以及同步上传。该评估系统保留了评估中老年人所有的基础信息和能力得分信息,同步保存每个条目形成得分的关键问题点的详细数据信息。该部分信息通过系统后台算法,可以自动生成条目评分和能力等级结构,后台保存的评估过程数据便于在评估结果产生分歧时进行证据信息追溯,最大限度地减低复评率。同时,全部保留的评估过程信息可以实现评估质量的过程监管,基于后台算法的检定功能,不但能直接对评估中出现的逻辑错误进行提示和纠正,还可以基于算法优化问题界面,提高评估效率。此外,系统统计分析功能可直观展示不同区域、不同范围、不同养老服务模式等分类系统下的老年人功能状况,可视化展示老年人的“功能画像”。

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老年人“功能画像”大数据库,势在必行。其一,有助于政府科学规划和统筹养老服务资源,做好养老服务发展布局,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到最大效应;其二,对老年人功能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有助于政策找人、精准施策;其三,只有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才能提升基于老年人功能的服务效果或效率,方便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服务监督指导,从而提高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水平;其四,老年人“功能画像”大数据库有助于建立老年人能力动态管理机制,便于政府和服务提供方因地制宜、分类供给,细化政策实施“颗粒度”,促进养老供需的持续优化。

让失能等级与照护问题变得可视化

借着民政部门针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员实施规范化培训的契机,从四川省成都市、山东省龙口市、安徽省安庆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实地评估同步上传了2000多例老年人的能力评估信息,借助这些数据可以直接进行老年人的“功能画像”,展示老年人相关功能信息,在系统端实现老年人失能等级与照护关键问题的可视化。下面举例说明——

首先,展示老年人意识状态与失能的关系。

意识是指老年人对周围环境及其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分为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5 个等级。意识状态与失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紧密的程度在以往难以被可视化。目前,老年人“功能画像”数据分析界面可以形象地展示两者的关系及特征规律。从图1 观察,只有中重度失能及以上老年人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随着意识障碍程度的提升,重度失能老年人比例也会增加。系统可通过读取中重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中意识不清的比例,提示采用医疗手段早期预防和解决引起意识障碍的风险因素,最大化地保持老年人意识状态,减少中重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比例。

视觉中国

其次,展示照护相关问题与失能的关系。

图2 显示,失能程度越深,老年人带有留置营养管和尿管的比例越高;人工肛门在中重度失能老年人中的使用比例最高;便秘在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程度的失能人员中呈正态分布,其中在中度失能人员中比例最高;配戴眼镜随着失能程度加深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助听器主要佩戴群体是轻度和中度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与失能关系的可视化显示,一方面可以直观呈现不同失能程度人员各项照护问题出现的比例,精准预估不同区域中基于失能程度比例的差异产生的照护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失能程度中照护问题的比例高低,可以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如拟定基本养老服务购买清单、通过长期护理保险选择支付性价比更高的项目时提供数据支持。

图2 照护相关问题与失能的关系

最后,展示照护风险与失能的关系。

随着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强调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照护风险防范成为近年来养老服务工作中高度关注的话题,特别是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38600-2019)发布后,在2022 年以来的贯标实施中,养老机构逐步在照护风险的信息监测、应急预案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仍存在重处置轻预防、应急预案效率不高、养老机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高风险重点人群把握不准、标准实施能力不高、各主体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加强养老机构照护风险管理需要强化风险的主动识别、评估和预防功能,以有效控制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前移照护风险的关键在于预防,通过对老年人全流程的照护风险识别预警,根据风险等级进行主动干预,减少不良事件和服务投诉与纠纷的发生,风险识别是预防的基础。图3 显示,不同照护风险发生率在不同程度失能老年人中的比例不同。其中,进食风险发生率最高出现在中重度失能老年人中,这主要是因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普遍进食功能最差,但是多数尚未留置胃管,导致经口进食的风险最大;坠床风险主要发生在中度失能老年人群中,这也是环境适老化改造和辅具提供最主要的对象人群;抑郁症状与异常行为多发生在重度失能人群中,提示在长期照护保险服务清单中需要更多地注意心理和异常行为干预项目的提供;走失在轻度和中度失能老年人中比例最高——通过可视化的老年人“功能画像”,可以精准把握各项风险多发的失能老年人等级,提示风险预防的重点,而且基于可视化数据比例,能快速推算失能人员比例变化后不同照护风险发展的趋势。

图3 照护风险与失能的关系

上述仅仅是利用老年人能力评估系统中的大数据对老年人进行“功能画像”、展示可视化结果的举例说明。该数据库实现了评估业务端数据的自动上传,避免二次填报数据质量不佳、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步生成的数据库可自动呈现养老相关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老龄相关事业和产业领域机构或组织做出科学判断,准确配置相关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精准施策。■

猜你喜欢
画像可视化养老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威猛的画像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00后”画像
画像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