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解百纳”干红的成就者徐望之*

2023-03-14 15:5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张裕酿造酿酒

汪 文 丽

(湖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湖州市台湾研究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徐望之的早年经历

徐望之(1899-1956年),讳昭严,字承鬯,号望之,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湖州双林徐氏家乘编写组:《双林徐氏家乘》,第309页。。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硕士学位。早年就职于商务印书馆,后辗转任职于税务、烟酒、盐运、教育等政府部门及银行系统,著有《公牍通论》《尺牍通论》和《人事问题》等专著。

徐望之的父亲徐赓陛,字次舟,著有《不慊斋漫存》[1]第1版,曾在广东陆丰县(现陆丰市)任县令。任职期间,他刚正廉洁、善断案,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被称为“徐青天”。徐望之自幼家学严谨,品行正直,志向高远。1917年,徐望之从苏州东吴大学肄业,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英文班[2]201。进入北大后不久,徐望之加入以“修缮辞令,发展思想”为宗旨的雄辩会。1918年1月25日,由陈独秀、沈尹默、胡适、孙国璋主编的《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雄辩会国语第一支部第一次集会通告》[3]第4版,辩论题目为“科学与宗教之消长”,正组主张“科学日进,则宗教日衰”。徐望之是正组(正方)的3位辩论员之一。两个月后,徐望之又参加了“在中国加强陆军和海军与鼓励发展工业谁更重要”的英语辩论赛。1921年,徐望之还发起并参与了北大法律研究会。该研究会以“补课外之不及,穷法理之奥恉”为宗旨。

徐望之早年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称其“能尽职,有父风”[4]91。1922年,徐望之因奉养母亲回到北方。后历任京兆财政厅制用科科员、京兆实业厅第一科科长、天津县政府实业兼教育科科长等职。1928年,任河北省政府秘书处民政股主任,关心民生,“时时注意如何能使用一贯言行相符,以求有合于治理”[4]91。

1929年,徐望之担任河北省训政学院教授,有感于公文,“词芜义晦,影响于政化之进行;体例全乖,条教亦因之而捍格”[5]36,遂依据《公文程式》编写《公牍讲义》。后来,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为《公牍通论》,张元济为其作序。《公牍通论》一书内容全面,引例释言上采《尚书》,下采近代实用公文体式,探索源流,考证历史文种名称达百数十种之多。该书用料详备,体例方面尤对杂体文详加叙列,详细叙述了公文的含义、类别、体例、撰拟方法、结构、叙法和用语等[5]36。《公牍通论》出版时,文书档案连锁法尚未提出,行政效率运动亦未开展。徐望之不但显示出了敏锐的文体意识,更在公文文体这件看似平常细微的小事中,蕴藏着觉醒年代里青年学人救国图强的赤子之心。在他看来,“县治为我国现时政治组织之单位”[6]2,但政府僚吏不作为或乱作为:“胥吏知官之不明,而相率朦混焉。差役知官之不察,而公然恣肆焉。”[6]2要澄清政治、穷源究本,必须使基层县治人员明白治理、晓畅公文,成为有品、有学、有识、有文之才:“盖公牍之中,有品,有学,有识,有文。鲠直端方,唯民是重,唯法是从,侃侃与长官争是非,辨曲直者,其品尚也。综析繁复,洞察几微,而又随时虚怀考究,好问慎思者,其学长也。在利害未形之时,处危疑震撼之际,不顾讥弹指摘,而勇以赴之,以底于成者,其识达也。指事类情,轩豁呈露,持理属词,不随不激,辞多而不费,言简而不略者,其文胜也。”[6]2-3《公牍通论》出版后深受欢迎,不断再版,到1947年已再版8次,成为中国近代有重要价值的文书学著作。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了此书,使其成为第一部文书学方面的高等学校教科书。

从河北省训政学院离职后,徐望之历任河北省烟酒事务局财政部派遣会计主任、河北烟酒第五区分区局长、山东盐运使署秘书兼场产运销课课长、山东实业厅视察员、南京市社会局文书主任兼历史博物馆主任等职(2)《中行生活》,1932年第7期。。1932年,徐望之任中国银行山东烟台支行代理襄理,后任山东烟台支行总经理、行长。徐望之与近代酿造业结缘并为此做出巨大贡献就是在这个时期。

二、接管张裕酿酒公司

张裕酿酒公司历史上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爱国华商张弼士,另一个就是徐望之。张弼士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徐望之则挽救了它、发展了它。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营业执照,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1896年,公司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5年,张裕酿酒公司的4种葡萄酒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一举获得4项金奖和最优等奖项。此后,张裕酿酒公司自主经营且经营良好,孙中山、袁世凯、康有为、张学良等人均曾给张裕酿酒公司题词奖掖。

但是,在1916年张弼士病逝后,张裕酿酒公司的经营业绩一路下滑,公司由盛转衰。自1923年起,中国银行逐渐给予张裕酿酒公司贷款支持,但单纯的资金支持并未能挽救张裕酿酒公司。1929年,张裕酿酒公司结束自营,转为租赁经营。到1931年底,公司已经结欠中国银行32万元,并陆续由中国银行代垫各种款项。

1931年12月3日,张裕酿酒公司遭遇大火,受到重创。《东海日报》报道:“名震全国第一大实业张裕酿酒公司,日昨忽遭祝融光顾,致四、五百间之洋楼霎时变成灰烬,数百万之资本,刹那间付之一炬,天灾耶,人祸欤……”[7]大火使得厂房与其他地面设施焚烧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之巨。为了恢复生产,张弼士后人四处举债筹款。中国银行再次伸出援手,给予贷款支持,助其重建厂房,恢复生产,勉强渡过难关。火灾使新旧业主的租赁纠纷升级,并诉诸法律,争执数年。公司丢失东北及南方市场,雪上加霜,濒临破产。到1932年6月,公司已欠中国银行本息51万元,被迫抵押给中国银行烟台分行代管。1934年7月,作为烟台支行行长的徐望之正式兼任张裕酿酒公司总经理。同时期被中国银行接管的还有当地濒临倒闭的烟台醴泉啤酒厂。

三、培养中国自己的酿造师

近代中国,在酿酒企业执掌生产大权的酿酒师一职多为外国人垄断,张裕酿酒公司也是如此。每到发酵、勾兑等机密环节,外籍酿酒师必定把在场的中国人借故支走,并经常把一些重要原料的商标及外包装撕掉,致使国人无法学习酿酒的核心技术。徐望之对公司技术大权一直由外国人执掌颇为不满,认为企业要自立,必须要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他认为,“洋酒消耗,利权外溢”[8]1,不能熟视无睹;并呼吁:“杯酒之饮,何以不能自酿?生产之权,何以操之人手?”[8]1在银行正式接管张裕之前,徐望之对企业亏损根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振兴途径,即聘请精于管理、谙熟技术的本国技术人员。接管之后,他为公司确定了“生产自立”的发展方针。

上任之初,徐望之并不急于开始生产经营,而是着手建设工厂科研技术部门,在公司内部设立辖有两个化验室的技术部。技术部这个机构,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解决葡萄栽培问题,徐望之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大江南北。后来,经人推荐,聘请山东大学助教张缅新为公司园艺师。当徐望之提出要清理张裕公司的灾后废墟建花园式工厂时,张缅新建议将断壁残垣、破砖碎瓦集中搬到厂区东侧,堆成假山,山上修个亭子,亭内置石桌石凳,山坡栽上剑麻。这样,既可节省向外搬运的大笔运费,又可美化厂区,一举两得。该意见被采纳实施,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张缅新不负众望,在担任园艺部主任后,指导张裕酿酒公司葡萄园的种植,培育出了优质的葡萄。

1936年7月,《申报》和《新闻报》同时报道了一则消息:“留比利时发酵制造化学工程师朱梅君,业于昨日返抵上海。”[9]第14版朱梅是四川人,因国内“卫生饮料啤酒,价值奇昂”[9]第14版,遂于1932年赴法留学。先后入法国巴黎巴斯德学院和比利时国立工业发酵制造学院学习,毕业后在比利时皇家啤酒厂试习6个月。朱梅回国后主张开办一个大规模的啤酒厂,以国货抵制外货。朱梅从法国回到上海时,徐望之正在上海为业务奔忙,得知这一消息欣喜若狂。他认定朱梅是天赐良才,如果请不动朱梅,他就不离上海滩。

尔后,他和醴泉啤酒厂副经理王雨田直奔两家报社,先后找到发稿人《新闻报》编辑严独鹤和《申报》记者黄寄萍打听朱梅住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朱梅。徐望之自报家门后,非常诚恳地说:“我们有啤酒厂和葡萄酒厂,可是技术人员都是外国人,我们希望你能和我们合作,请你到烟台工作。”[10]10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聘请,朱梅犹豫不决:烟台人生地不熟,又远在千里之外。徐望之对此早有考虑,当即拍板,并亮出邀请条件:“你可先到烟台看看,如果能留下就留下,如果不愿意的话就回来,来去的路费由我们负责。”[10]101。朱梅见两人态度诚恳,所提的要求也符合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随即应承去烟台一试。

朱梅来到烟台后,先做了调查研究,将发现的问题向董事会作了逐项说明,并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方案甫一实施,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董事们很早就对外籍酿酒师垄断技术、推卸责任的行为心怀不满,只是碍于无人替代,只好一忍再忍。眼下,见朱梅懂技术、善管理,且比洋人技高一筹,便很快将操控生产大权的洋酒师辞退。此举为烟台现代酿造业实现国人自主经营奠定了基础。

一年之后,烟台啤酒的质量稳定好转。徐望之见朱梅不仅精通专业技术,还敢于负责,遂任命其为张裕酿酒公司技术副经理,让他担负起整顿公司生产管理并监督外籍酿酒师的职责。朱梅心存顾虑,感觉啤酒厂刚有起色,各道工序尚需磨合梳理;加之,两厂相隔较远,担心两头跑时间耗费在路上,顾此失彼,故生婉辞之意。徐望之深知国内酿造学者寥若晨星。为人尽其才,他表示,愿将自己的小汽车让给朱梅乘坐,以消除朱梅的顾虑。

朱梅见徐望之为振兴酿酒事业,如此厚待技术人员,便毅然答应每天在两个厂子之间奔波,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后来,他又使公司生产逐渐摆脱对外籍酿酒师的依赖,实现了民族企业由国人掌控的目标。朱梅还整理和恢复了原先从国外引进的葡萄品种,并亲自前往欧洲引进一些优质品种,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公司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朱梅为张裕酿酒公司带来了更加规范的制度与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代葡萄酒酿造名家。

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外酿酒技艺,1937年11月,徐望之派朱梅前往欧洲多国考察,遍访著名葡萄酒厂。朱梅凭借丰富的学识,触类旁通,把各国葡萄酒酿造精髓悉数消化。回国后,朱梅致力于酿造工艺的改进,为中国葡萄酒和啤酒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经朱梅悉心传授,张裕酿酒师的接力棒完美地传递给了第五代酿酒师陈朴先,张裕“解百纳”干红在配方和酿造工艺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于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5届世界优质产品评选会上荣获金奖。所以说,张裕酿酒公司从被外国人垄断技术到自主生产经营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是与徐望之招贤纳士,善用人才分不开的。

四、成就张裕“解百纳”干红品牌

在20世纪30年代,烟台芝罘俱乐部是有名的高档娱乐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里面开展扑克、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健身活动。徐望之曾多次带领张裕酿酒公司高级职员、国内学者和社会名流到芝罘俱乐部游乐健身。张裕“解百纳”干红的命名活动也是由徐望之主持,在芝罘俱乐部完成的。命名过程讨论时间长,争论十分激烈。张裕“解百纳”是干红葡萄酒,由蛇龙珠、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紫北塞、汉北塞等几种葡萄合理搭配混合酿造而成。因使用的葡萄品种优良,品种搭配科学合理,做成的干红葡萄酒色香味俱浓,别具一格。张裕酿酒公司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这种产品,但一直没有品牌名称,只能将其统称为张裕干红葡萄酒。公司上下都明白,必须将此干红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但一直未找到合适名称。在某次讨论时,有位专家建议:“做人要虚心,懂得虚怀若谷;企业要有容乃大,理解海纳百川。这个品牌就叫‘解海纳百川’吧,简称‘解百纳’。”[11]45徐望之认为,这与创始人张弼士倡导的“中西融合”“携海纳百川”的经营理念非常契合,激动地说:“‘解百纳’这个名字好,它应该作为张裕公司的企业精神。”[11]45徐望之遂将品牌定为“解百纳”,并立志要将“解百纳”干红打造成抗衡西洋的国际知名品牌。由此,“解百纳”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

1937年6月28日,经“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酿酒公司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并取得注册证书(注册号:第33477号)。审定书原件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39年4月7日,徐望之在自己创办的《酿造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葡萄酒的分析报告《张裕葡萄酒之分析及与各国葡萄酒之比较》,公开了解百纳干红和欧洲国家葡萄酒的分析指标对比。其中,解百纳的糖含量为0.03 g/100 cm3(0.3 g/L),远低于现行国家葡萄酒标准中干红葡萄酒低于4 g/L的要求,其它指标也完全达到了优质干红葡萄酒标准[12]17-21。这样,张裕酿酒公司就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解百纳”干红叫板国际名牌葡萄酒的序幕。

1987年,在第25届布鲁塞尔世界优质产品评选会上,张裕“解百纳”干红荣获金奖。1988年,张裕“解百纳”干红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张裕“解百纳”干红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优质葡萄酒著名品牌”称号。从2005年开始,张裕“解百纳”干红成为国宴用酒。2008年,张裕“解百纳”入选全球葡萄酒30个顶级品牌。如今,张裕“解百纳”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干红葡萄酒品牌。

五、创办酿造行业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徐望之认为,除了将产品做好外,还应该将酿酒业知识向全社会传播。他倡导:“酿造界与学术界本应速取有效之联络,俾生产趋学术化,而学术亦臻生产化。务使用与学,相得而益彰。”[8]2

朱宝镛与朱梅曾同在法国巴斯学院就读,回国后曾担任张裕酿酒公司的化验室主任。1939年1月1日,徐望之与朱宝镛共同发起并组建的“中国酿酒学社”成立,这是中国酿造史上第一个学术组织。一时间,国内酿造界的知名人士慕名而至,上海酒精厂经理汤腾汉、厂长陈陶声,中央大学农化系主任陈方济以及教授鲁宝重、魏岩寿等相继加入酿酒学术圈。当天,中国酿酒学社主办的《酿造杂志》也宣布创刊,这是酿造行业最早的学术期刊。徐望之本人是法律专业,出过书,朱梅原来是新闻记者,徐望之先生身边的朱宝镛、孙卫、张勉新等都毕业于当时的高等院校,这些人既有很高的学历,又有很好的文学与科学修养,《酿造杂志》经常刊登他们的文章。

《酿造杂志》为季刊,16开本,新闻纸印刷。杂志名称为疆恕题写,创刊号封面印有葡萄与酒杯组成的图案,封二是张裕白兰地广告漫画,封三为杂志版权页,封底是烟台啤酒广告。徐望之在发刊词中写道:“中国之酿造,夏禹时已有之……然数千年来,从未引用科学方法加以管制,例如我国酿酒酵母,为他国学者发现者,已有百十余种,而我则寂然无所闻也!……今为亡羊补牢之计,唯有访求酿造人才,先从研究学术入手,作忠实之宣传,俾国人有真确之认识,是刊行酿造杂志,实为刻不容缓之图。”[8]1

《酿造杂志》的创刊号由“插图”“论著”“研究”“调查”“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插图”部分刊载有发酵学“鼻祖”路易巴士德与“啤酒神”康摩飄斯的肖像;“论著”“研究”部分分别载朱梅、孙衡、冰轮等人撰写的葡萄酒与啤酒工艺的研究文章及张裕酿酒公司的概况介绍等;“统计”部分载有贝庸的《国内酒类产量统计》、孙衡的《1935年世界葡萄酒产额》;“调查”部分刊载一篇《镇江醋之调查》,这是该期杂志上唯一一篇酿酒以外的研究文章,但也属酿造业,作者金培松是中国发酵工业的大师;“附录”中则刊载了《中国酿造学社简章》与《酿造学社编辑部征文启事》。

《酿造杂志》既是传播酿造知识的平台,也是宣传张裕酿酒公司的主要阵地。1941年,日军霸占张裕酿酒公司。同年4月,《酿造杂志》在出版完第7期后被迫停刊,徐望之也离开烟台南下。今天,当我们走进山东烟台的张裕酿酒公司时就会发现,公司员工对湖州人徐望之的事迹大都耳熟能详:临危受命的徐望之为张裕酿酒公司倾注了大量心血,挽救并发展了公司,将之带入“徐望之时代”;作为一名银行职员,徐望之在那个觉醒年代里所展现的职业素养和实业救国理想,为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6年,徐望之病逝于天津,年仅57岁,与双林籍妻子凌秉衡合葬于杭州西湖大龙驹坪。两人育有3子2女,长子徐仁治为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曾获重大科技成果奖;次子徐仁源留学美国,获物理博士学位,20世纪70年代为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做出过重要贡献。

综上,徐望之的贡献不只局限在酿造业,他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还在业余之际著书立说。在担任张裕酿酒公司总经理期间,徐望之撰写了《人事问题》和《尺牍通论》。《人事问题》完成于1939年,1946年由“科学与文学社刊”出版发行。张裕酿酒师朱梅为该书撰写了《读后记》:“望之先生所讲的人事问题是重新建立起几个做人的基本要点:(一)做人应当是直线的,不应当是圆周的,如此可避免时间精力及物力等之浪费;(二)人在世上应当是为人的,所以提倡为人主义。这个为人主义与普通所谓舍己为人的意思稍稍不同,他的意思是为人亦为我。”[13]107-108《人事问题》既是颇具励志意义的成功学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专著,由此也可见徐望之在管理方面的杰出才华和超前意识。《尺牍通论》完成于1935年,对所有书信书写范式进行了详细论述,是《公牍通论》的姊妹篇。

法律学出身的徐望之富有才华,毕业后在南北不同省份、不同单位任职,所任职位都与所学不相干。他在山东盐运使署科长时致力于改革,在河北省政府及多地任职期间致力于民生。无论在何种岗位,徐望之都能做到廉政勤政;不论在何种岗位,徐望之都能担当重任,并且著书立说,关心家乡吴兴的文化发展,扛起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因为他自幼受到父亲徐赓陛影响,为人正直,爱护百姓,也与他虚怀若谷的品格、善于思考的习惯有关。目前,关于徐望之早年经历以及后期经历的资料较少,期待后续能够发现更多的资料,以开展更全面的、有价值的研究。

猜你喜欢
张裕酿造酿酒
Diaopu Mutton刁铺羊肉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krypton ion-implanted Zn-polar ZnO thin films∗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黄昏十月末
张裕解百纳:进入第九代,迈向全球化
酿酒忘米
炒股引发亲情崩盘
山西老陈醋酿造技艺
2014年《中国酿造》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