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平凡

2023-03-14 06:04莫一奥
美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哈默维米尔里尔克

莫一奥

丹麦艺术家威廉·哈默休伊是一位名字不够响亮的画者。他用一生的时间,只勾画了一个主题——平凡的美好。这份美好,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却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身边充斥着虚假的魅力。不过,虚假的问题,并不在魅力本身,而在于我们一致认定的有魅力的事物上。就像司空见惯的一扇窗、一缕阳光,是否值得欣赏,又是否算得上美好。

哈默休伊的答案非常明确。他在不同光线下,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画同一个场景或一些琐碎的细节——那些可能被称为枯燥的平淡、被忽略的平凡,那些因时间、天气甚至心境不同而出现的微小的变化,对他来说,都是鲜活生动的。

哈默休伊画出的人物,亦是普通而生动的。她们如往常一般读着信件、缝补着衣服,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宛若生活在画中,并不在意哈默休伊的画笔。或者说,这就是画中人的真实生活,平平淡淡,却又散发着一种别样的美感。

欣赏平凡,似乎与时代格格不入,并非是潮流。在当时,欧洲的艺术家们满是热情,艺术运动风起云涌——陷入僵化的学院派依旧顽固,印象派通过几次展览建造了自己的阵地,而野兽派和立体派正在酝酿新的变化。

哈默休伊对这些争斗毫无兴趣,他就像画中的女士们,自顾自地忙着手中的活计,感受着房间里的光线变化,十分满足。因为那看似平凡的细微之处,有着无法回避的吸引力。

对这样一位艺术家,过往的艺术史书籍,并未做太多记载。在少有的关于哈默休伊的文字中,他留下了一段自述:“线条是驱使我选择某一个主题的主要因素,我称之为绘画的建筑性。然后自然是光线。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但对我而言,最为重要是线条。”

另有一段:“我个人喜欢老房子、老家具,整个氛围从所有的这些东西中散发出来。同时我也不会忽略一个事实,以放弃新的东西为代价而偏爱老的东西是错误的——当然是指好的新东西。现代人应该住在现代的房屋中,追随现代的品位比追随古老要好得多。”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哈默休伊走过了52年的生命时光。1916年,他因癌症离世。

在此之前,未满30岁的爱德华-霍珀完成了早年教育来到欧洲,他与哈默休伊一样没有跟随抽象绘画的潮流,而是走向了更为具象的现实题材。不过,没有资料显示二人曾经相识,他们一个选择了平凡静谧,一个选择了孤独疏离。

这是两段逻辑结构极为相似的表述。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哈默休伊的轮廓:他有些木讷,不会轻易发表观点,但每次讲话,為了把前后关系梳理清楚,为了不遗漏什么,其语言时常会出现跳跃。

他画中的人物也是如此。她们有着浓重的颜色和清晰的轮廓,哈默休伊通过数次颜色覆盖,使人物与周围的一切都区分得十分清楚。

欣赏哈默休伊的画,我们还会想起更早的约翰内斯-维米尔。

他们都画过读信的女子,只是,面对平凡的瞬间,两人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质。哈默休伊的平凡偏向静谧,维米尔的平凡则注重温情,在那幅《读信的蓝衣女人》中,一束暖阳照进屋内,温和地洒在女子身上。她似乎是突然从椅子上站起,又似乎是久久地站立忘记了坐下。她站立在那里,嘴角微开。文字之间的温度真实可感。

对于哈默休伊的作品,德国诗人里尔克曾如此描述:“他不是一个应该被草率介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在某一个时空中转译为冗长而舒缓的步调,并且给观赏者提供了谈论艺术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元素。”

里尔克的叙述还是过于诗意繁复了,在我看来,观看哈默休伊的画,不必刻意积蓄太多情绪,我们只需去感受这些画作,感受画中的瞬间,就像感受自己的平凡生活那样。

猜你喜欢
哈默维米尔里尔克
维米尔“持笛女孩”惨遭除名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维米尔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如何写作艺术评论——青年里尔克和他的《罗丹论》
哈默卖酒
给别人铺条路
哈默卖酒
严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