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红婧 梁 娟
(1.安徽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2.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语言文学与翻译学院 马来西亚槟城 11800)
(一)国际学术场域的认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李白诗歌开始以翻译文学的形式进入权威性翻译文学选集、英美高校教材和英文工具书等。据统计,这一时期,先后有10多本英语世界出版的大型权威性汉文学英译选集都收录了李白诗歌。[1](P100-104)英、美汉学界普遍认可李白诗歌的文学艺术属性以及李白作为诗人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地位。梅维恒称:“李白是中国最具音乐性、最多才多艺、最具魅力的诗人,是诗坛的莫扎特。”[2](P296)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把李白比作素有法国“诗人之王”之称的保尔·魏尔伦,并表示:“李白的诗歌与杜甫、白居易相比,更具有普遍性的精神,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大胆、随心、冲动的诗人,时而乐观昂扬,时而消极低沉,并以孩子般的敏锐头脑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情感。”[3](P98)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称:“李白之伟大无可怀疑,他对后世影响巨大,并一直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形象。”[4](P143)
(二)对美国文学的影响。20世纪初,随着李白诗歌等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介,离愁别怨题材、男性文人友情题材和羁客题材等创作主题逐渐被美国诗人吸收,对美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闺怨诗大都由男性诗人模拟独守空闺的女子口气来写,到唐朝李白的《玉阶怨》和《长干行》,可为高峰之作。西方诗歌并无此传统,但在美国现、当代诗中,可见一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闺怨体的诗歌,如威廉斯的《春日寡妇怨》和嘉璐莲·凯莎的诗选《地下室的美人鱼》[5](P161)。
羁客题材亦是美国诗人采用中国诗歌模式的诗歌选材。庞德的《华夏集》中最典型的羁客题材作品是《羁客信》(译自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之后,美国的新诗运动中以羁客为题的诗不断出现,成为美国诗人吸收中国古典诗歌采用的常见诗歌模式,如1918 年芭比特·道依契的《羁客》,1920 年温尼弗雷德·威尔斯的《羁客》等。[5](P165)
在诗歌创作方面,英美专业受众普遍认为庞德对李白诗歌的创译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意象并置、叠加、脱体语法等手法影响了大批美国诗人。黑山派的恰尔斯·奥尔森、罗伯特·克里利,垮掉派的加里·斯奈德,新超现实主义派的罗伯特·布莱等都大量采用名词并置或叠加的手法创作诗歌。弗莱契的名诗《辐射》和卡洛斯·威廉斯名诗《南塔刻特》中就有大量叠加的名词意象。[5](P218-231)
(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李白诗歌在美国的译介还影响了该国的禅宗、音乐和建筑等其他文化领域。庞德《华夏集》中选译的12首李白诗歌,有10首和大自然有关,其中,《江上吟》《古风五十九首》和《忆旧游寄谯郡之参军》是通过一个叙述者来表达他对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的轻视,以及纵情于醇酒与山水的情怀[6](P126)。李白诗歌中,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和逍遥脱俗的自由精神浮现出一种中国隐士的形象。丹·麦可里欧指出,有几位以自然为题材的美国诗人是属于“中国隐士传统,此传统显示了一种和谐的理念,即把人搁放在与宇宙合一的地方,但人只是山水的一部分而已”,如雷克斯罗斯创作的《方丈记》和史奈德创作的《8月中旬于苏窦山守卫战》。[6](P127)自从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以来,那些对边缘文化感兴趣的美国诗人都很喜欢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士模式,他们不仅在诗歌中采用一种异国的诗歌模式,还身体力行,通过道家或禅宗的生活方式来重新界定自己。雷克斯罗斯年轻的时候,常在高山之上露营冥想;史奈德20多岁的时候,在美国西部的卡兹克山脉当森林守卫,过着类似中国诗隐寒山式的生活。
音乐方面,荣膺英国皇家音乐大师称号的英国作曲家阿瑟·布利斯曾为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乐府旧题《子夜四时歌》)谱曲,名为《四季歌谣》,英国作曲家康斯坦特·兰伯特为李白《夏日山中》《山中与幽人对酌》《秋浦歌》(“禄水静素月”)《三五七言》谱曲,名为《李白诗歌四首》,他又为《苏台览古》《春思》《相逢行》谱曲,名为《李白诗歌三首》,他们采用的都是小畑薰良的译作[7](P119)。另外,美国歌手克里斯汀·韦尔奇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音乐的完美演绎,她改编李白《菩萨蛮》,创作并演唱的《梦不休》在2020 年2 月22 日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吸引众多西方爱好中国诗歌的读者纷纷留言。在美国的诗歌文物建筑中,有一处坐落于美国伯克利地区的“诗歌道”,共有两首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诗上榜,其中一首就是威特·宾纳英译的李白诗《月下独酌》。李白诗歌借助西方的音乐和建筑文物扩大了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也丰富了美国音乐和建筑文化。
(一)销量差别较大,辛顿译本居前。美国亚马逊图书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销售网站,拥有相对完善的读者点评体系。由于李白诗歌主要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版本众多,文章只选取销量排名最高的版本作为参考数据,以对比精装本、平装本、电子书和有声书在普通读者中的接受情况。
截至2022年4月16日,笔者在亚马逊上并未找到丁韪良、蔡廷干、翁贤良和许渊冲的李白诗歌英译作品的销售排名数据。因此,仅对10位代表性译者的李白诗歌英译本在精装版、平装版、电子书和有声书的销量排名进行比较分析。亚瑟·库柏、西顿、山姆·汉米尔、大卫·辛顿英译本没有精装本,因此仅对精装本中的6个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在10位译者的李诗英译中,均未发现电子书;就有声书而言,仅搜索到大卫·辛顿和哈金译本的销量数据。
李白诗歌主要英译本在美国的销量排名差别较大,在美国普通读者中的销量排名总体靠后,这与翻译文学在美国的边缘化相吻合。尽管如此,从20世纪初的丁韪良《中国传奇与抒情诗》开始,到2019年哈金出版的有关李白的第一部英文传记《通天之路:李白传》,美国对李白诗歌的译介从未间断。虽整体销量靠后,但部分译作的销量数据靠前,说明李白诗歌在美国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读者群。另外,大多数平装本价格低廉,销量均超过了精装本,由此可见,价格因素是众多普通读者选择购买平装本的重要原因。
与美国译者相比,中国本土译者的译本销量排名不尽如人意,亚马逊网上书店甚至没有蔡廷干、翁贤良的译本销量数据,许渊冲的《李白英译诗选》虽然有商品详情,但并无销售排名数据和用户评论。另外,14位代表译者的译本均无电子书,有声书仅限于辛顿和哈金译本,不利于拓展电子化和有声化阅读的潜在读者群体。
(二)普通读者评论。根据李诗主要英译本纸质版在美国亚马逊图书商城的销量排名顺序,笔者考察了排名前5位译者译本在亚马逊和好读网上的读者评论,总数为310。
在亚马逊和好读书网站上,李白诗歌主要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量非常有限。读者评论最多的是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仅有110 条评论;最少的是宇文所安的《盛唐诗》,只有8条。李白诗歌的普通读者群体相对较小,影响力有限。在排名前5的各大译本中,都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好评数均占总评论数的65%以上;4篇涉及负面评论,负面评论占总评论数的比例均不足15%,较高的好评率说明李白诗歌在相对固定的普通群体中取得了较好的译介效果。
(一)译介动机。译介动机是译介主体发起译介活动的起因。从读者评论可以看出,一些读者之所以选择购买庞德的《华夏集》,正是因为他们认同庞德选译李白诗歌的动机和取得的非凡成就。Bill Kerwin评论道:“庞德和其他一些意象派诗人通过翻译充满意象的李白诗歌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诗歌的语言”,并认为庞德的译作“彻底改变了美国未来诗人创作诗歌的方式”。2017年1月19日,一位名为Alexander Kosoris的读者评论道:“尽管他(庞德)翻译的每首诗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可以理解《华夏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庞德的创造性翻译,20世纪美国文学的面貌将会大不相同。”
(二)译介主体。译介主体指一切可能发起翻译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国家外宣机构、国内外出版社、源语作家或者译者等。李白诗歌的译介主体大都是西方汉学家或诗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所形成的“晕轮”和“自己人”效应更容易使他们受到译入语文化圈中普通读者的信赖。而中国译者,由于不被大多数西方读者熟知,其李白英译本在美国销量相对靠后,甚至无销售记录。
作为译介主体的美国汉学家或诗人,受李白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属性和风格吸引,出于积累自身象征资本,或促进文化传播使命或改良本国文学创作等译介动机,发起翻译活动。他们的译本、书评和评论对普通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往往决定着普通读者的阅读趣味和价值判断;其自身的翻译惯习可以影响译介控制和译介内容;经济、文化和象征资本影响译介渠道和译介受众。
(三)译介控制。译介控制的概念由程曼丽传播模式中的“控制研究”[8](P7)拓展而来。笔者把广义上的译介控制界定为译介主体对“译什么”和“如何推介”两个环节的控制研究。前者指对文本选择的控制研究;后者包括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选择和传播渠道选择等的控制研究。本文特指译介主体对文本选择的控制研究。李白诗歌中有关友谊、理想追求、现实失意等元素具有大众意义上的普世性和现代性,诗歌中具有“烟火人情味”的李白更能和世界人民产生共情,进而影响专业受众中评论者的趣味。
(四)译介内容。译介内容研究包括对译介受众接受到的译文文本的研究,主要考察译者对源文本进行操纵时采取的翻译策略。译介内容是读者评论中提及率排第二的影响因素(150条,占比28%)。
大多数读者认为辛顿的翻译抒情(lyrical)且通俗易懂(accessible)。辛顿,作为诗人译者,在将自己的诗歌风格融入译诗的同时更注重诗歌本身的音韵和谐及意境的表达,他的自由体译诗往往既能够符合译入语普通读者的审美和阅读趣味,又能饶有韵味地再现原诗作者的心境,达到心灵契合。这也是辛顿译本在众多李诗译本中销量排名第一,在美国普通读者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五)译介渠道。译介渠道是译介主体传播译介内容的媒介或手段,包括出版社、大众媒介、网络媒体、刊物、影视广播、书展和文学代理人等各种手段,是两大主体之间的中介、桥梁与纽带。普通读者一般通过网上书店,新媒体等其他译介渠道了解译作和原文,表达自己对李白诗歌独特的视角和解读。就译介渠道而言,读者大多从出版方式和价格上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译介受众。译介受众研究是对接受译介内容的对象的研究。在读者评论中,读者多通过说明该译本适合或不适合某一特定群体阅读来评价译本。如宇文所安《盛唐史》的读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为热爱中国文学的人所写的一本极具价值和无与伦比的书。”
李诗译介在专业受众中具有延时性的特点,李诗各译本的译者受前辈译介主体的影响,发展成新的译介主体,从事译介活动。而普通受众阅读李诗译本获取心灵的平静,感受异域文化,产生的译介效果往往具有即时性。李诗译介在专业受众中延时性和普通受众中即时性的特点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可以产生更好的译介效果,从而引发译介主体更强的译介动机,产生新的翻译活动。
李白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获得了英美国际学术场域的认可,对美国文学选材、诗歌创作以及音乐等产生深远影响。但其主要英译本在美国图书馆馆藏量有限,各译本销量排名总体靠后,在普通读者群中影响力有限。李白诗歌的译介主体主要是英美汉学家,他们从事的翻译本质上属于有限生产场域,传播效果具有延时性,这是李白诗歌在美国专业读者群体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对普通读者影响有限的主要原因。在文本选择上,要加强中国古典诗歌译介力度,推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情化”和“现代化”。古典诗歌中的山水诗、边塞诗、讽喻诗等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光辉形象。译介策略上,可以通过半韵律的自由诗体译出,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接受。中国文学译介还需要重视译介动机,满足专业受众的文化诉求,也要认识到专业受众和普通受众的转化,不遗余力培养“小汉学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的译介主体力量。就译介渠道而言,可根据不同文学题材的特点,发展多渠道译介,注重文学背后理念和价值观的输出。总之,中国文学“走出去”不能简单把译本的销售数据作为其译介效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应重视软效果和硬效果的多维度考察,把握不同译介要素对译介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