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本质显深刻

2023-03-14 22:0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人情味真善美考古

范本呈现

让文物“说话”,借考古“通今”

◎达吾力江

《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燃”“天下”“十年”等别出心裁的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再一次赢得了大众关注。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只停留于表面形态的片面展示,还可通过场景复原、沉浸体验、实验考古等多种方式对其功能、组合及在古代社会所扮演角色进行深入挖掘,多层次揭示文物蕴藏的历史信息、文明要素,在丰富公众历史文化滋养的同时,激活文物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加强跨界合作,彰显遗产魅力。本年度诗词大会邀请18位民间出题人,亮出拿手绝活为选手出题,其中不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唱诵祖国壮美山河,用经典诠释中国文化遗产,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巧妙融入新时代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近年来,许多节目纷纷以歌舞形式讲述文物故事、呈现遗产特点,受到观众青睐。舞蹈《唐宫夜宴》的灵巧生动、舞剧《只此青绿》的恬淡优雅,均是文化遗产与舞台艺术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2023年春晚上的舞蹈《锦绣》,从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中汲取灵感,使舞者在纵横起伏的经纬织线上翩翩起舞,不仅表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精美丝绸艺术,也用舞蹈方式演绎了古代丝织技术的精湛工艺,实现了考古文物的创造性转化与展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着眼考古发掘,讲好文化故事。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离不开考古文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9期中,节目现场采用先进技术复原敦煌榆林窟《吹横笛飞天》和莫高窟《散花飞天》的曼妙图景,带领观众沉浸于璀璨的敦煌艺术。现场嘉宾讲述敦煌儿女“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故事,忆苦思甜,致敬那些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的守护者与开拓者,让观众充分理解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背后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

可以说,考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文化事业,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考古公开课》等考古类节目,从考古学的田野发掘工作与系统研究方法入手,在介绍古代遗址、普及考古知识的同时,让民众更为真切地了解考古工作“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特点与实质,更为沉浸地体验考古人“手铲释天书,慧眼通古幽”的努力与付出,传递中国考古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追求与时代担当。

近年来,扎根于历史传统的考古文物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极大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先贤哲思在现代社会再次苏醒、当人文经典与时代精神交相呼应,文化自信也得到了阐扬与涵育。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深入发掘文化遗产价值,让流芳百世的亘古经典、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5日)

◆提炼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隐藏”于事物内部,仅凭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要提取本质,考生就应该站在新的高度思考问题,“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

就像这篇时文,别人只能看到一点,作者却能看到全局,从《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场景复原、沉浸体验、实验考古等舞台表现,发现其本质——“跨界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这种全局视角不仅仅是在篇末出现,也在文章开头以及中间的论述中出现。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这篇时文却能看到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发现《中国考古大会》《考古公开课》等考古类节目在介绍古代遗址、普及考古知识的同时,让民众更为真切地了解考古工作的特点与实质,指出先贤哲思在现代社会的再次苏醒、人文经典与时代精神的交相呼应,揭示了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深入发掘文化遗产价值。别人只能“知其然”,这篇时文却“知其所以然”——更为沉浸地体验考古人“手铲释天书,慧眼通古幽”的努力与付出,传递中国考古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追求与时代担当。

可以说,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联必须是内在的、有逻辑联系的、符合科学认知的,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就要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剥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不断挖掘,使事物的本质得以彰显。以这样的认识来写作文,必然能写出深刻、新颖的作文来。

佳作展示

品味人情味,谱写真善美

◎蒋圣哲

《我可怜的马拉特》这部话剧以人物细腻的成长和蜕变展现了马拉特一行人从战火纷飞的时代中走来,迈向新生活与新时代的感人故事。从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中,蕴含着残酷战争下的温暖人性,军民携手抗争的鱼水之情乃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家国情怀。马克思曾说:“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来源。”这部鲜活的话剧正折射出人民对真善美的无限追求与真诚向往。事实上,人情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说过:“人生来有怜悯之心。”中国“亚圣”孟子也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而我认为:人情不仅是人对万事万物的怜悯与关怀,还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与个人的人生经历碰撞所获得的美、知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真。

马拉特一行人在炮火中相互扶持,共谕希冀,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大好年华的相遇又催生了爱的情愫;然而,在煎熬苦难的生活中,他们又形成了超乎血缘纽带的亲情,更在艰苦奋斗中书写了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

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何尝不闪烁着这样的真善美呢?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与父母结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有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濃浓愁绪;一个人在茫茫世界里追逐理想,又盛开了新的生命之花,才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铮铮誓言;而一个人在人生这个漫长的征途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奉献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青春岁月,才有了这国泰民安、岁月静好。

天南地北看中华,展翅高飞望四海。我们放眼全球的视野和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何尝不是一种真善美?人情味凝结于每一滴落入大地的雨露,真善美照亮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房。它们的每一次汇聚,都绽放出新的光彩。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故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风云突变,人情的真善美将永远浸润你我的心田。

让我们从今天起,重新审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风景美,学会做一个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的人,学会做一个努力奋斗给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态度砥砺前行,谱写真善美的华章!

【湖南郴州市湘南中学】

◆点评

作文从话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入手,将“人情味”写出了新意与深意。新在对人情味的三个层次的个性解读,并将其融合在典型而新颖的论据中,提升了“情”的内涵;深在对人情味的深刻论述,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新时代“人情味”的本质——真善美。文中透过《我可怜的马拉特》这一艺术作品以及现实生活种种现象,揭示人情味的本质——对真善美的无限追求与真诚向往,认识深刻,洞幽烛微。

【付勇/供稿】

猜你喜欢
人情味真善美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人情味与人情风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