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敏,李泳君,张爱芳,卫小艳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528000)
消毒供应中心为院内无菌器械供应中心,负责对手术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等操作,虽然并未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但对维持医院体系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涉及面广、周转快的特点[1-3]。随着手术理念及技术的进步,精密复杂器械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器械的处理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手术器械处理不当极易导致院内感染,对手术患者预后具有潜在威胁,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延长手术器械使用寿命、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方法,常规流程清洗包括常规清洗、烘干、保存流程及质控措施,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注重细节,通过完善制度,可使临床工作有章可循,继而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对执行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前后300件手术器械的清洗情况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1日~10月31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执行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后回收待清洗消毒的300件手术器械纳入观察组,另择2021年1月1日~4月30日执行常规流程清洗的回收待清洗消毒的300件手术器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其资料。本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30名,男3名、女27名,年龄21~54(45.31±3.67)岁;工作年限1~30(6.93±2.44)年;护士13名,文员5名,灭菌员2名,技术人员10名;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1名,大专及以下19名。观察组手术器械:光学镜头59件,操作器械142件,连接线41件,其他辅助器械58件;对照组光学镜头56件,操作器械143件,连接线33件,其他辅助器械68件。两组器械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选取的器械均在我院使用,且均由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清洗、消毒、检测。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器械完成常规流程清洗,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规定完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工作,具体流程包括反复清洗、烘干,多为机械清洗操作,人工进行常规的质控措施,首先观察洗涤使用制剂、洗涤用水是否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定期检查和替换,在机械清洗操作完成最后进行包装操作时,通过目测、带光放大镜观察器械表面及关节,是否足够光亮洁净,有没有遗留血液、污点、尘垢、锈斑等,观察器械轴承是否灵活完好,针对不合格器械进行再处理,清洗质量不合格再次清洗、有锈斑进行除锈,带电源器进行绝缘性能观察、功能不全的及时维修或报废,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录入。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具体流程如下:①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责任心和岗位意识,明确成员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标准,提高工作人员基础操作水平,在开展手术器械清洗工作前和工作手术器械清洗中充分做好消毒隔离准备。②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清洗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完善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技能及责任心进行考核,并针对性进行加强,以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制度进行反馈和改进,不断纠正手术器械清洗及相关制度执行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就记录并进行报告和解决,观察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发生频率。③对手术器械按照增加预刷洗再进行常规清洗消毒保存流程,注重清理过程中的细节,既不可超出标准容纳数量,也不可预留过多的间隙;清洗过程中确保用水为纯化水;选用多酶及碱性清洗剂浸泡清洗;对于能够进行拆卸的器械应进行适当拆卸后清洗消毒,而过分精密细小的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时可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在清洗间采用试纸测试存在阳性就重新进行清洗;所有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不进行不必要的触碰抚摸,最后同样进行质量控制并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器械清洗消毒后外观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器械清洗消毒后外观情况,包括外观光亮、血渍、污垢、锈斑等。②清洗质量控制效果:采用核查记录表[5]评价两组清洗质量控制效果,包括器械拆装、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环境管理,单项得分0~100分,得分与质量呈正相关。③器械清洗达标情况:根据隐血实验检测结果以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WS310.3-2016)》[6]评价器械清洗达标情况,清洗达标定义为经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处理后手术器械表面非常光亮洁净,未见污渍,通过隐血实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清洗不达标定义为而经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处理后手术器械表面可见锈斑、污痕,通过隐血检测实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④细菌检出率:对上述③中清洗不达标器械进行细菌培养,记录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真菌检出情况。
2.1 两组器械清洗消毒后外观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清洗消毒后外观情况比较[件(%)]
2.2 两组清洗质量控制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清洗质量控制效果比较(分,
2.3 两组器械清洗达标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器械清洗达标情况比较[件(%)]
2.4 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件(%)]
手术是临床治疗顽固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手术器械种类与功能不断发展完善,手术器械的供应、维护的难度更高,消毒供应中心也在医疗机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7]。探讨优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效果,进而提高复用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将器械清洗操作过程进行细化、标准化处理,围绕提高清洗消毒质量进行一系列操作,首先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标准,围绕如何提高清洗消毒质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继而增加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操作技能,为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8];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清洗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完善了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以及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上报情况,同时对工作人员技能及责任心进行考核,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合理高效的制度可保证临床工作有条不紊进行[9]。此外,实施严格密切的监督和检测,对制度进行反馈和改进,通过关键数据准确、快速地找到护理薄弱环节并修正,可进一步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拆装、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环境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多项研究[11-12]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外观光亮,光学镜头、操作器械清洗达标率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血渍、污垢、锈斑比例、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初步认定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可改善器械外观情况、器械清洗达标率,降低细菌检出率。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中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执行预刷洗-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消毒-机械烘干过程,增加预刷洗,可对较大的污渍进行处理,提高后续清洁效果[13]。且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在清洗过程中对用水、洗洁剂、洗涤方式均进行规范化规定,对于能够进行拆卸的器械应进行适当拆卸后清洗消毒,针对过分精密细小的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同时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均提高清洁消毒效果[14]。此外,临床实践中还进一步采用更为灵敏的检测手段观察操作器械清洗情况,降低不合格器械应用的风险。相关研究亦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15-16],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中清洗质量,改善器械外观情况、器械清洗达标率,降低细菌检出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单中心研究,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予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