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黏蛋白-1、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03-14 04:53向慧敏饶琴琴王思繁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5期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预测

向慧敏,李 筱,饶琴琴,王思繁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精准医学诊断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50岁女性,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次于乳腺癌[1]。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具有极强的隐匿性,绝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便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死亡风险较高[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生物学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含有2个双皮质素结构域,介导了神经元形成及迁移过程的调控,且能诱导上皮细胞正常绒毛结构的消失,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3]。黏蛋白-1(MUC-1)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上皮细胞,介导了细胞黏附及细胞间信号通路传导[4]。相关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素(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通路在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等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Ang-2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宫颈癌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60岁52例,>60岁50例;肿瘤最大径≤3 cm 42例,>3 cm 6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34例,中高分化68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6]:Ⅰ~Ⅱ期46例,Ⅲ~Ⅳ期56例;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53例,无淋巴结转移49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2)入组前无手术史、放化疗史;(3)年龄>18周岁;(4)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原发恶性肿瘤;(2)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3)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4)研究期间因故退出或失访。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标本采集: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至-80 ℃冰箱中待测。(2)检测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DCLK1、MUC-1及Ang-2水平,所有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其中DCLK1试剂盒购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UC-1试剂盒购自上海史瑞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ng-2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均为XN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购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3)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及来院复诊,随访频率为1次/3个月,随访终止事件为患者死亡。

1.3观察指标 分析血清DCLK1、MUC-1及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血清DCLK1、MUC-1及Ang-2表达水平中位数为界(高于中位数为高表达,低于中位数为低表达),分析上述3项指标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DCLK1、MUC-1及Ang-2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效能。

2 结 果

2.1血清DCLK1、MUC-1及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FIGO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分别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FIGO分期Ⅲ~Ⅳ期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ng-2表达水平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DCLK1、MUC-1及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2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关系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LK1、MUC-1及Ang-2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血清DCLK1、MUC-1及Ang-2高、低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3。

表2 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关系[n(%)]

图1 血清DCLK1高、低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2.3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赋值:1=死亡,0=生存),以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及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自变量(自变量的选择参考临床医师的建议及上述各表结果)。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后退法,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及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图2 血清MUC-1高、低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表3 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4血清DCLK1、MUC-1、Ang-2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效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LK1、MUC-1、Ang-2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728、0.694、0.836,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见表4和图4。

表4 血清DCLK1、MUC-1、Ang-2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效能

图3 血清Ang-2高、低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4 血清DCLK1、MUC-1、Ang-2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迄今为止,宫颈癌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主要认为可能和遗传、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生活方式等有关[7]。相关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形成往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过程,即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8-9]。手术切除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有效的宫颈癌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手段依赖于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一旦进入进展期,即使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也难以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患者预后欠佳[10-11],尤其是晚期宫颈癌患者往往会因复发或转移导致生存期缩短。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是当下恶性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2-13]。

本研究发现,FIGO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表达水平分别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这提示血清DCLK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有关,具有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潜能。分析原因如下,宫颈癌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会激活DCLK1启动子,促使其转录、翻译,进一步导致血清DCLK1水平升高,而异常高表达的DCLK1会激活肉瘤病毒癌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抑制鸟嘌呤三磷酸核苷酸水解酶活性,并对其下游信号通路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DCLK1异常高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出现上皮间质转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穿透细胞外基质,累及周围器官或向远处转移[14-15]。此外,FIGO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清MUC-1表达水平分别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提示血清MUC-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有关。MUC-1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可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MUC-1可通过对多条信号通路进行调控,继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过程,这为宫颈癌的病情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16-17]。FIGO分期Ⅲ~Ⅳ期宫颈癌患者血清Ang-2表达水平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提示血清Ang-2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有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究其原因,宫颈癌细胞可大量合成、分泌Ang-2,而Ang-2过表达会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从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DCLK1、MUC-1及Ang-2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均低于相应的低表达患者,表明上述3项指标的异常表达和宫颈癌患者预后有关,即随着其表达水平的升高,患者死亡风险升高,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上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的升高,患者病情加重、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继而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及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提示可通过联合检测血清DCLK1、MUC-1、Ang-2的表达水平,并综合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更全面的评估。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CLK1、MUC-1、Ang-2联合检测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表明联合检测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血清DCLK1、MUC-1、Ang-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上述3项指标可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宫颈癌淋巴结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