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丽(柳州市军事博物园)
以往我国的很多博物馆在内部藏品管理过程中,主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古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上,尤其对明清以前中古和上古时期的文物藏品管理问题较为重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很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一方面不重视对此类文物藏品价值的发掘,同时在这些文物藏品的科学分类分级、保护保养和针对性管理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我国的很多近现代文物藏品不同程度地存在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因保存不善、不注意防护存储和保养而导致损毁、折旧、价值受损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还会造成国家文化资源的受损、国家财产损失。所以针对目前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文物藏品管理上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有哪些?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保障近现代文物藏品获得更好的价值发掘与保存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近现代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文物管理,让博物馆拥有的文物资源始终处在良好的状态,为社会公众提供一流的文物展览服务。而目前博物馆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上都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集中在哪些方面?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加强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以下本文就结合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就这一课题展开详细探讨。
要做好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建立详尽准确的文物档案是基础,只有先对近现代文物藏品的资料、种类性质、藏品信息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以翔实的档案来准确反映藏品信息,才能为藏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上,要包含藏品名称、尺寸、材质、质量、来源、流传经历等各方面信息,同时要有专业领域的文物鉴定意见、资料照片、图纸等相关信息。很多近现代文物藏品因为具有特殊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只有在档案信息上对文物的性质和来源进行详细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文物价值,为文物的存放管理和展示提供有效依据,这要求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上,要注意做好如下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
因为近现代文物很多表面上并不起眼,一些文物以报纸、手稿、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因而有可能其历史文化价值被忽略,而得不到有效的文物保护。所以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上,一定要注意对原始资料做好收集整理,对文物有关的各类信息做好记录,如文物的来源、采集的方式、文物跟特定历史事件的关系、文物的历史背景资料等,这些资料很大程度上也是文物价值的组成部分,如果在文物的原始资料记录上出现偏差和失误,很有可能导致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因此缺失或遭受负面影响。所以在近现代文物的管理上,一定更要注意对文物藏品的原始资料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的采集记录,做到左右资料应收尽收、全面登记。这样才能让文物的历史价值、资料价值得到完整的保存,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资料信息全面无遗漏。
一些近现代文物藏品因为外观不起眼,如果不重视科学归类与管理,有可能跟博物馆的其他物品混淆,影响文物藏品的保存和管理。这要求博物馆要对近现代文物的种类实施科学编目,对藏品目录实施合理编制,并针对不同种类的文物藏品,制作出对应藏品编目卡,在卡片上要记录如下一些重要信息。如,文物名称、文物采集的时间、地点、相关历史事件、采集人名称、文物的功用等。在近现代文物的时间信息记录上,应统一采用公元纪年,对于一些以往登记信息采用非标准化纪年方法的,要通过计算转换为公元纪年,对一些年代不详的近现代文物,应采用大致历史时期对其时间特征进行记录,如清晚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在文物特征的记录上,要对文物的外观特征,形状、质地、纹饰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文物的材质、质量、体积等都做好有关信息的登记。在鉴定信息的记录上,要详细登记该文物鉴定工作的负责人名称、鉴定时间、鉴定单位、鉴定结果,以此来更好地反映文物的重要信息。
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上,一定要注意,对文物信息实施动态化完善。在文物登记入库后,很多文物藏品在档案信息的记录上可能还存在信息不够全面、藏品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对此要在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跟文物有关的资料信息,及时进行登记,纳入文物信息中,对原有资料实施补充。另外,对于开展的各类文物展览、科研活动,也要纳入文物信息中进行登记存档。要针对文物藏品在档案形成后可能发生的资料信息增减变动,设立定期动态更新制度,及时更新文物有关的资料信息,保障信息始终具有时效性。其次在文物的资料档案管理上,要建立数字化的文物档案,要运用现代先进的数字技术,将文物藏品的资料信息录入电脑实施数字化管理。设立专门的数据库,用来存储文物档案信息,并建立联网管理机制。对文物信息实施数字化管理,一方面便于各类资料信息的查阅调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要做好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对文物藏品实施科学的分级分类是关键。只有建立在文物藏品科学分类、科学分级基础上,才能针对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近现代文物藏品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对一些需要特殊保存、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的文物藏品,制定出相应的存储管理办法,区分开一般保存和特殊保存的各类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科学的文物保存保护与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的价值不至于受损,让文物得到更好地保存保护与价值传承。按照我国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物可以分为若干种级别,在《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具体规定了定级标准。因此博物馆要注意,按照近现代文物的分级标准,对所有文物先进行审查和分析,对其实施合理的分类分级。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不同级别种类文物的正确管理办法,对其实施管理,这样才能保障近现代文物的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管理工作形式手段的正确性。这要求博物馆要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因为近现代文物很多都跟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只有充分了解了文物藏品背后的历史知识,才能为文物的合理分级分类提供可靠依据。这要求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历史资料的采集整理,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经济史、科技史等有关历史进行详细探查和研究,应根据近现代文物的表面特征、来源等,明确判断其所属的历史时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进行合理划分,再按照文物的材质、功能、外观特征实施分类基础上,依靠文物的历史时期、相关历史事件的性质,实施合理的分期分类。通过深入了解近现代文物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大量实施历史信息研究基础上,对近现代文物做好鉴定与分级管理。
因为很多近现代文物具有材质非稀缺性、外观普通、以资料价值为主的特征,因而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在文物的鉴定上,要充分了解近现代文物鉴定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鉴定技术。首先是在文物真伪的鉴定上,由于近现代文物很多属于非稀缺的日用品,一些文物即便在当代也在使用,并未完全失去日用品功能,因此此类近现代文物要进行伪造、进行模仿,在技术性要求上要远远低于中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文物。因此一定要采用专门的技术,对近现代文物的真伪实施严格鉴定,尤其对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近现代文物,此类文物因为价值较高,为不法分子利用文物造假进行牟利提供了空间,对此一定要注意。充分了解各类文物鉴别鉴定方面的专业知识、专门技术,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文物鉴定,让文物鉴定摆脱开过多依靠主观鉴定的惯常模式,多采用技术措施、客观鉴定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文物实施鉴定,从而对文物的真伪做好鉴别。
按照《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所有近现代文物藏品都要实施科学的分级管理,要按照规范,明确近现代文物的种类划分,并严格按照文物分级具体标准,实施一、二、三级等各种级别文物的分级分类。只有在合理分级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文物的保存保管。在做好分级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文物鉴定,应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文物实施研究分析与鉴定,同时要深入探究文物来源,从文物传承角度分析其信息的真实性。而对于一些仅有资料价值,没有其他方面经济价值的近现代文物,其也可能因为文物跟非文物混淆,资料存在篡改等情况而存在价值和真伪鉴定方面的问题,对此要注意结合历史资料,如书籍、文件、手稿等相关资料进行鉴定,排除伪造可能并不能排除文物被错误认定的风险,因此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文物真伪和历史时期做好鉴定工作。只有严格做好文物鉴定,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近现代文物价值和真伪认定问题,才能为文物的保护与保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于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因为其很多属于材质特殊、耐腐性方面相对较差的文物,因此做好文物藏品的保护十分重要,这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抢救性保护
对于近现代文物中一些本身材质具有不耐腐特征,而且以往因为存放流传的环境因素影响,文物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受损、折旧、破坏、腐朽,应针对此类文物制定出抢救性的保护方案,在深入研究文物材质特征、影响因素种类作用、修复保养注意事项基础上,对文物制定出针对性的抢救性保护方案。一方面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对文物进一步损害腐朽的可能性进行控制,通过加固或封闭手段,让文物进一步发生损毁、破坏或腐朽的可能性得到减小,让文物价值可以更好地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以针对性的文物管理,保障文物价值的长期有效。对于一些近现代文物藏品中,已经出现损坏的,要研究分析依据现有的技术手段,对其实施修复抢救的可行性,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应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文物实施抢救性的修复,尽量在不影响文物价值、文物完整性基础上,对其实施修复,从而更好地实现文物的保护和保存。
2.做好预防性保护
很多材质较为特殊,虽然目前状况良好,但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可能发生变质、腐朽、破坏、损毁的文物,要针对其材质特征、适宜环境,制定出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如针对纸质文物做好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虫蛀的保护。对于一些木质文物,做好防虫蛀、防潮保护,对于一些金属材质的文物,做好防锈和防氧化的保护。通过按照近现代文物的材质特征、适宜存放条件,对其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生的变质风险实施预测,并采用技术性措施,提前做好环境条件控制和预防性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近现代文物的价值不至于受损。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博物馆应秉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藏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对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进行严格的合法性、合规性监督,以法治化思想,做好近现代文物保存保护工作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和监管。切实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文物管理责任制,定期对近现代文物的保存保护、展览存放等情况实施合法性考察,并通过在博物馆中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让所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文物保护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为更好地加强近现代文物藏品的保护夯实合法性合规性基础。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因为近现代文物中涉及很多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影像制品,因而很多并不是只存放在博物馆内,一些近现代文物可能收藏在党政机关、文化单位当中,而这些文物的管理很多并未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下,一些文物被当作普通物品进行存放和管理,这就十分不利于近现代文物的保护。所以,对此应完善近现代文物的管理机制,针对存放在军队、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文化部门的一些非文物系统单位的近现代文物,委派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其文物性质实施鉴别认定。对于确实属于文物的,由鉴别人员对文物性质、文物价值做出认定,并提交上级文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调配,纳入博物馆中进行专门保存和管理。对于博物馆中现有的近现代文物,在保存管理上也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文物的种类、级别、材质和特征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种类近现代文物藏品的针对性管理办法,并将其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规范系统的文物管理制度,在近现代文物的管理上实施规范化管理,从而保障近现代文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有效性。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主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上古和中古等历史文物的保护上,而对于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很多博物馆在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上,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有限、保护工作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跟近现代文物管理保护上资金投入不足有关,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只依靠博物馆主观上重视文物保护是不够的,一定要注意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对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更多投入专项资金和技术、资源,对文物管理和保护上一些陈旧落后的设备设施硬件等进行更新换代,对文物保护的技术实施升级。通过加大近现代文物管理和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对近现代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些弱项进行升级,保护条件较差地进行更新加强,从而解决近现代文物管理上主管部门资金不足,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四是健全人才队伍。因为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涉及很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跟古代文物的保护管理所使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不能完全通用。因而各个博物馆当中,在近现代文物保护方面如果缺乏专业人才,不熟悉、不能掌握专业技术的,一定要通过积极进行技术引进、人才培训,让现有的工作人员通过学习,了解近现代各类文物的鉴别、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应由各个博物馆当中,拥有近现代文物资源较为丰富、在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上能力突出、拥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博物馆,组织专门的学习项目,安排专业人员,为文物系统中其他单位和博物馆,提供近现代文物鉴别保护与管理的专项培训,通过委派专门人员,实施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与保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所有博物馆都通过培训学习,建立一支专业素质一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全面充分、在近现代文物管理保护上能力突出的一流团队,从而更好加强近现代文物藏品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要全面加强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保护,一定要注意,在充分重视近现代文物管理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办法对近现代文物实施合理的分类分级,并在文物管理上严格做好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监督,注意保障资金投入,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专业技术问题的控制。并通过加强技术更新和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水平一流,素质优良的文物保护团队,在全面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工作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